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紙上心相:畫印萬物 書如其人

紙上心相:畫印萬物 書如其人

中國的書法字畫蘊含著古人對自我內心,對宇宙萬物的參悟與感受,書畫皆是為了表達心靈,是對外物氣韻精神的感悟,躍然於紙上來抒發本人情感心緒、一己之情的。

郭若虛說:「畫乃世之相押之術,謂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與心合,是之謂印。」就是說繪畫的目的是借物以明心。繪畫不僅要以目觀之,更要以心悟之,心印萬物,繪畫是物我相融的過程。

宋代有位被評價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他未做皇帝之前,就篤好丹青,酷愛花鳥畫。他對自然觀察入微,曾寫到:「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等有關繪畫的理論文章。

所以在他的引領下,宋代工筆畫追求真實生動的精神,其無與倫比的刻畫和窮理盡性、追求細節,最能體現出儒家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的思想。

《禮記大學》記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是說探究事物原理,從中獲得智慧,這便是儒家文化中倡導的「格物致知」了。繪畫是為了表達自然萬物,於玩味中得到性情的陶染與升華,而書法是直見靈魂的。

古人云:「書,如也,如其學,如其志,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概括說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意謂人與字,字與人,合二為一,所以我們寫信時常會用「見字如面」來表達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但見字如見到了本人在面前傾訴衷腸一般。

蘇軾在《論書》中寫到:「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是說,字也要有風骨面貌,精神氣脈的。比如,楷書像人「站立」,行書像人「走」,草書像人「跑」著。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能夠穿越歷史,可自由選擇朝代的話,我一定要穿越回藝術文化達到登峰造極的宋代。那時不僅有精美絕倫的宋畫,書法造詣也是極高的。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

蘇軾的書法被排在第一位,是與他的人品修為密不可分。人品高,書品自然高雅。品德清純,書法就瀟洒。從書法風格上看,蘇軾筆法豐腴跌宕,天真爛漫;他醉酒後書寫的《赤壁賦》更是氣勢雄渾,飄逸洒脫。

蘇軾說:「觀其書,有以得其為人;則君子小人必見於書,是殆不然。」意思是看一個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為人,甚至還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

書品和人品有著密切的關係。提筆寫字,最能體現人的本性。一個人的筆跡與其個性渾然天成。筆跡面前,一個人長久以來的習性定會顯露於紙上。

字跡不但可以顯露一個人的性格,甚至可以表達出七情六慾。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傅山的長子傅眉也擅長書法,並一直臨摹父親傅山的字體,達到了亂真的地步。

一天,傅眉故意將自己按傅山筆意所寫的一幅字放在桌上,看其父能否辨別。傅山看到後,誤認為是自己所寫,暗暗吃驚:筆力沮喪,中氣已絕,莫非大去之日不遠?

但過了不久,傅眉粹死。傅山悲傷之餘,又拿起那幅字細細端詳,才發現那是傅眉所寫。

古人云:「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

人歡喜時,心氣和諧,寫出來的字就舒放;人發怒時,心氣粗悶,寫來的字就險絕;人悲哀時,心氣憂鬱,寫出來的字就內斂;人高興時,心氣平和,寫出來的字就秀麗。

總之,人的喜怒哀樂的思想情趣、嚮往追求都會從字的神采、風格上反映出來

繪畫能反映外物,表達外界物像在內心引發的啟示和感受;而書法迴旋轉折,進退往複,隨著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動。繪畫書法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無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表達,始知丹青筆,能奪造化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火鍋之中 儘是人生滋味
任欲而為不可取 恆常之心最珍貴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