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正確理解微創—神經外科顱底手術的關鍵

正確理解微創—神經外科顱底手術的關鍵

顱底部位解剖結構複雜,有重要的神經和血管穿行其中,因此涉及到顱底部位的手術往往伴隨各種風險,如操作不慎就會損傷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出現新的神經損傷的癥狀,嚴重的可以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隨著神經外科新技術(如神經內鏡技術和腦電監測技術)的進步,微創理念已被神經外科醫生所熟知,也在顱底手術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如何正確的理解微創的理念,並在臨床實踐中真正做到微創是需要每個神經外科醫生與患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針對於此,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主任做出如下分析:

1.手術顯露與微創

對於顱底手術來說,顯露是順利切除腫瘤的金標準,然而顯露和微創理念有時是相互矛盾的,過多的顯露往往伴隨著創傷的增加。這就要求術者對於手術區域的解剖有精確的理解和認識,選擇正確的手術入路,防止不必要的骨切除或肌肉剝離。還有一個我們必須注意的問題就是微創並不意味著手術切口小,而應該是對重要的神經血管的損傷小,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損傷小。

2.手術自由度與微創

手術自由度顧名思義是手術操作的靈活程度,在某種程度上手術自由度是和手術顯露程度成正比的。然而隨著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進步,特別是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在狹小空間內手術自由度的局限性問題得到了彌補。在這方面體現比較充分的就是神經內鏡技術,目前神經內鏡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顱底手術,由於觀察鏡頭內移貼近病變部位,因此觀察範圍得到巨大的提升。然而我們提倡神經內鏡技術在部分顱底病變中的應用的同時,應該警惕神經內鏡技術手術適應症的盲目擴展,特別是對於一些常規神經外科技術能夠很好解決的病變,如溴溝腦膜瘤,鞍結節腦膜瘤,眼動脈動脈瘤等。畢竟成熟的手術應該最大限度的降低創傷的風險,而內鏡手術相對較差的可控性以及腦脊液漏的風險和相關生存質量的下降,使其雖然能夠切除某些病變,但作為某些顱底病變的常規手術仍有較遠距離,應採取謹慎的態度,避免誤導患者,在選擇手術入路時,減少創傷的風險應是我們的第一考量,有時『能做』並不代表『應該做』。

3.患者生存質量與微創

微創理念最終實際上是針對患者生存質量。生存質量涉及範圍廣泛,因此研究者針對不同病變設計了較多的生存質量量表。對於神經內鏡經蝶垂體瘤手術,我們比較了單鼻孔和雙鼻孔手術,結果顯示,對於絕大多數垂體瘤,經單鼻孔的神經內鏡手術就能夠完整切除腫瘤,由於單鼻孔神經內鏡手術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鼻腔結構的穩定性,減少手術併發症,因此對於絕大多數垂體瘤手術,我們應該採用微創的單鼻孔神經內鏡入路。

4.神經外科手術與微創的平衡

對於顱底手術來說,微創理念要求我們面對一個病變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病變是否需要手術,而不應對一切病變均盲目的進行手術切除,實際上某些病變可能長時間維持不變,甚至在觀察的過程中減小。對於部分病變如海綿竇海綿狀血管瘤,更微創的放射治療可能比手術治療更有效。如果病變需要手術,我們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平衡手術效果與手術創傷,儘可能的使手術效果超過手術創傷,而不應使手術創傷大於手術效果。我們應儘可能延長患者具有良好生存質量的時間,選擇正確的手術時機和手術方法,避免過度手術。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主任強調:顱底手術的微創理念應以患者的生存質量為主要考量,並以此為基礎選擇適當的對患者創傷小的治療方法,在選擇手術方法時主要考慮的應是顯露和手術自由度,並儘可能選擇熟悉的手術入路,切忌盲目擴大手術適應症,包括一些新技術的手術適應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 的精彩文章:

年輕女性需提防頭痛中伴隨的危險信號!

TAG: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