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曆時最長的一所學校,連續辦學2160年從未中斷

中國曆時最長的一所學校,連續辦學2160年從未中斷

最新一期《國家寶藏》,講述了一所2160年悠久歷史的學校,也是我國目前時間最早、從未中斷辦學的地方官辦學校,它就是位於四川成都市的文翁石室中學。

文翁石室

一提到四川,給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火鍋,麻將,茶館,小吃,和美女,但這些都是沒法代表四川的古代特色,曾經,有一句很有名的話總結了四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自古以來,相對於中原地區來說,四川就是一個貧窮落後與世隔絕的蠻荒之地,由於四周崇山峻岭,進入四川的道路尤其艱難,我們從三國時期、唐朝李白《蜀道難》等歷史文獻記載中都能看到對古代四川的描述。

四川在古代是巴國和蜀國所在地,簡稱「巴蜀」,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在商鞅變法之下迅速強大,逐漸有了統一中原的小目標,到了秦惠文王時期,北掃義渠,又派張儀司馬錯滅巴蜀,建立蜀郡,秦昭襄王時派李冰任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此讓四川從窮鄉僻壤變成天府之國,之後為秦統一天下的大後方,為秦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2000年前,李冰治水讓四川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都江堰水利工程

四川雖然憑藉地理和資源優勢成了秦國的大後方,但因地理偏僻,與中原相比,文化還十分落後。到了漢景帝時期,蜀郡郡守文翁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巴蜀地區的民風,讓中原悠久燦爛的文化在巴蜀大地發揚光大。

公元前141年,文翁出任蜀郡新一任郡守,他上任後即在成都建立了第一所地方公立學校——蜀郡郡學,後人用他的名字命名,即「文翁石室」。「文翁化蜀」,就是指文翁在四川辦學改變當地風俗的故事。

文翁雕像

文翁在四川怎麼辦學的呢?他把條件差的縣的青年學生招收為「文翁石室」的弟子,免除他們的徭役,學習優秀的人安排他們在郡縣衙門裡做事,稍微差一些的人也會被安排擔任教化等職務,同時還選擇一些聰明伶俐的小吏到長安太學學習,學成後回來也會受到重用。因此,當地老百姓都以此為榮,很多有錢人甚至花錢送自己的孩子到「文翁石室」去學習。

逐漸的,「文翁石室」成了當時的一種時尚,很快蜀地的風氣也因此有了大的改觀,從此巴蜀文化繁榮,人才輩出。漢武帝看到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於是下令全國各地效仿蜀郡建立地方官學,對此事,《漢書》有記載:「至漢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雲。」

文翁石室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事,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宰相毋昭裔開始在「文翁石室」雕刻歷史上最強大的教材「孟蜀石經」(用石頭雕刻而成的儒家十三經,「文翁石室」學生以此為學習教材,因在文翁石室雕刻,又被稱作「石室十三經」),該石經現已被列為國寶,收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自建立至今,文翁石室培養出了一大批名留青史的人物,如西漢時期大才子、辭賦家司馬相如,才女卓文君,文學家、辭賦家揚雄,近現代如郭沫若、沙國河、苟清泉、鐘山等文學家和科學家。歷史上,唐朝偉大詩人李白,宋朝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等人均受到過文翁石室的影響。

文翁講堂

兩千多年以來,文翁石室雖然歷經戰火,但從來沒有中斷過教學,也從來沒有變更過地址,它與成都建城、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起被稱作「巴蜀三大奇蹟」。如今,文翁石室已是一所國家級重點示範性高級中學,繼續傳承兩千年前同樣的一件事——教育。

一件事,堅持做兩千年,這就是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這項政策讓皇族人口猛增到100萬,最後卻拖垮大明王朝
劉備臨終上演最毒一計,為劉禪掃除後患,諸葛亮死前才恍然大悟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