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未都:中國買家在拍賣行的信譽成問題,曾多次拍下不付款!

馬未都:中國買家在拍賣行的信譽成問題,曾多次拍下不付款!

正規大拍賣行一直是普通人嚮往的一個高端藝術品集散地。這裡是有錢人揮金如土的地方,也是古董藝術品發揮自身價值的地方。而上海在2016年曾發布了一則《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說這幾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很快,成交額超過了美國和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然而年報中卻指明了一個屢屢出現的現象,中國的買家經常拍下藏品但隨後又拒絕付款!有時候結算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7%,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買家在瀟洒舉牌落錘之後,玩起了失蹤......

對於這種現象,國內外的拍賣行很是苦惱。在2011年的時候,英國倫敦曾拍賣一件清代乾隆時期的官窯,因為可能是圓明園流失的文物。當時很多中國買家都趕過去參拍,最終拍出來摺合人民幣5.5億的天價。然而拍賣行始終等不到買家來付款交接,甚至特地跑來中國討債,結果連人影都沒見到。《泰晤士報》的記者曾專門就此事諮詢了馬未都,想知道其中是不是涉及特殊的原因買家才玩失蹤的。結果馬未都直接說:「別想多了,可能人家只是一時上頭舉牌舉高了,然後又付不起錢,那隻能躲著了!」

有業內人士指出,買家不付款已經成了市場頑疾,這可能將拖垮拍賣行業,而且中國買家的信譽也將成為很大的問題。接觸藝術品收藏的不少人是暴發戶,沒有文化積累,就是湊個熱鬧裝個文雅。在拍場上為了面子舉牌喊價,比誰都要賣力。但真正到落實付款的時候,卻後悔了,覺得不值,花這麼多錢買個古董放家裡,虧本!所以就不想付款,就拖著,躲著。而有些人購買藝術品純屬是為了投資,因為古董古玩升值的潛力很高,是保值升值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有些人接觸時間不長,等真的接觸了才發現,古董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並不是馬上就能翻個幾番發大財的。有些人只想賺快錢,看到短時間內沒有賺錢的可能性,就馬上反悔了。

這也說明了當下藝術品市場的浮躁,大多都是投機者,並不是真正的收藏家。收藏本來就是一場持久戰,考驗一個人的學識、耐力、心性還有眼光!有些人把房子賣了去購買古董藝術品,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獲得巨大的回報,這就是本末倒置。老一輩的著名學者比如王世襄先生,就像一個老頑童一般,玩著賞著,以研究文化為主業,以收藏真品為樂趣。自然而然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都公認他為眼力超群的大收藏家,他收藏的藏品也無一例外全都成為藏家們爭相搶購的珍寶。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時的快意。

而很多收藏家現在都喜歡爭搶「海外迴流」,寧願求遠卻忽略了發展本土健康的收藏市場。所以大家就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往往國外的中國古董文物價格很高,人人搶購。而國內的高端收藏品卻鮮有人問津。如此下去,當年中國流失的文物何其多,全買下來可謂是個天文數字,誰又能買得起呢?與其本末倒置,不如努力讓鑒定機制更加科學發展,讓國內被忽視的真正的藏品得到公平的承認,等大家都團結齊心了,國家發展也蒸蒸日上,到時候不用買,國外的文物人家也會主動歸還的,何樂而又不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馬未都:收藏界最可怕的一種人,連自己都騙!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