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保障發動機飛行安全,這些人付出了多少?工作比火箭起飛還吵

為保障發動機飛行安全,這些人付出了多少?工作比火箭起飛還吵

資料圖

航空發動機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不是沒有理由的,一台發動機中就包含數萬個零部件,在極端的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數千小時不能出現故障,堪稱工程學的奇蹟。而在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證這些奇蹟能正常工作,在它們上天之前將其中的故障檢測出來並排除,他們就是發動機試車工。他們的任務就是測試每一台即將出廠的發動機,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在工作的試車間內,雜訊可達130分貝,比火箭起飛的聲音還大。

發動機作為超精密設備,即使所有部件都以最高標準製造,也不能保證裝配起來後不會出現各種故障,試車工的任務就是在發動機上天之前通過試車將這些故障發現並及時解決。一台發動機工作中有數十項關鍵參數需要時刻控制,還有近百項重要參數需要監視,一名合格的試車工必須具備全面的發動機知識,了解它的整體結構,才能最快定位問題所在。

資料圖

在運行中,發動機發出的雜訊最大高達130分貝以上,比近距離的火箭發射還要大,遠遠超出了中國規定的雜訊安全標準值,沒有防護的人暴露在這種雜訊下很快就會失去聽力,甚至暈厥。而對於試車工來說,他們只裝備有簡單的防護裝備,防護效果有限,這是因為發動機出現的故障中很大一部分會以震動和異響的形式反映出來,而他們必須傾聽這些聲音。

雜訊還不是最大的威脅,對於試車工來說,新型發動機不穩定的結構才是最大的危險。發動機葉片的轉速極高,如果發生斷裂,飛散的碎片可以輕易擊穿發動機外殼,威力堪比炮彈的破片。而在發生這種險情時,試車工卻需要留在現場,在幾秒鐘內執行各種應急預案,防止事故的蔓延。

資料圖

不遇到事故是大多數人的期盼,而試車工有時卻會故意給發動機製造事故,測試它們的安全性能如何。比如吞煙實驗,就是故意向發動機進氣口噴射煙霧,測試發動機在吸入武器發射的煙霧時能否正常工作。吞鳥實驗顧名思義,就是讓發動機吸進鳥類,測試撞鳥時發動機會不會發生災難性的事故。

在談論發動機工業時,人們大多將讚譽送給發動機研製工程師,而忽略了這些幕後的測試者們。但顯然,他們也是參與發動機設計的重要一環,並且他們的工作環境比其他人都要惡劣。在長時間的高強度雜訊中,很多試車工都得了聽力衰退,還有很多人受到了發動機使用的工業油毒性影響。不可否認,他們是和發動機設計師一樣重要的工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遠軍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航母使用的蒸汽輪機而不是柴油機?前者優勢大,這裡告訴你
為何俄羅斯坦克不用履帶?價格太貴實在用不起,而且不是很用得著

TAG:思遠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