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唯一能和清軍抗衡的明將,被俘後死法殘忍,孫殿英卻說要為其報仇

唯一能和清軍抗衡的明將,被俘後死法殘忍,孫殿英卻說要為其報仇

明朝共經營了不到三百年的時間,也曾繁榮,但是最終還是沒能躲過衰敗被取代的結局。明朝末年,邊境處危機四伏,國家眼看著就要阻止不了清朝的入關了,但是在這個時候,仍然有愛國人士選擇站出來,為國家排憂解難。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孫承宗。這個人之前是明熹宗的老師,除了有對老師的尊重之外,同時也欣賞他的才華,所以明熹宗一直都會孫承宗非常照顧。清軍開始入侵時,朝中大臣們都推薦讓孫承宗前去,其實以明熹宗的本意來講是不願意的,但是當時確實已經沒有能用的人了,所以逼不得已,孫承宗領命成為了兵部侍郎。

孫承宗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剛剛上任,就給清軍了些顏色看,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善於用人,誰適合幹什麼他都分配得相當合理,原本在他手裡軍隊確實步入正軌不少,但是這個時候,小人再次登場,魏忠賢看著他這麼厲害,想著要和他親近一些,但是卻被孫承宗拒絕。

這麼一來,魏忠賢就開始在皇帝耳邊說他的胡愛好,一次兩次也就算了,時間一長,孫承宗乾脆辭職回鄉,一待就是八年時間。在這期間清軍已經打進了高陽。已經76歲的孫承宗再次親自上陣帶兵,但是大勢已去,很快他被清軍活捉。這可是明朝非常著名的一員大將,之前還讓清軍吃了不少虧,所以好不容易抓到,他們自然也不會輕饒他。

孫承宗最終被清軍綁在馬上活活拖死,就連其家裡的上百號人也大多遇難。但是在他過世百年之後,孫殿英站了出來,承認自己是其後人,並且明著說了要為祖先報仇。想必大家也猜到了他報仇的手段,那就是盜墓,不過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要挖斷大清的龍脈。

1928年,孫殿英為了籌集軍餉,選擇了盜墓這樣的手段,將連同慈禧墓在內的多座清朝皇陵全部盜光,這一動作倒是一舉兩得,既實現了報仇,又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後來溥儀知道了這件事後,還大罵孫殿英,想要告他,但是孫殿英就用自己是為祖先報仇來說事,因為當時社會也不安定,所以最終孫殿英盜墓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至於他到底是不是孫承宗的後人,還不清楚,不過他這麼做也不怎麼給他的祖先增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蔣的日記有半世紀之久,但是宋美齡僅有過一次留言,她寫了什麼
1979年一場暴雨,沖開關羽墓,眾人為其難過:兩千年都沒拜對

TAG:分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