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名將:抗旨改變皇帝布陣,大獲全勝,打敗契丹戰神耶律休哥

宋朝名將:抗旨改變皇帝布陣,大獲全勝,打敗契丹戰神耶律休哥

文/小冷

現在的很多母親都對自己的孩子非常的溺愛,不想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以方便對其照顧,即使孩子已經成年,有的人,也不願自己奮鬥,只願啃老。其實不僅今人,古人對自己的孩子也非常的溺愛,不願讓孩子遠行。

在宋朝時期,也有這樣的一位母親,當年少弱冠的兒子李繼隆被選為監軍的時候,其母非常的擔憂,覺得兒子從未遠征,要讓其父陪伴在其左右,年少的李繼隆說道:「兒之是行,不須此輩,必當有立,無忝前人。」

果然,胸有大志的李繼隆憑藉著自身的機智、勇猛,在軍中創出了一片天地,成為北宋的三朝元老、名將。

在宋太祖趙匡胤初期,李繼隆獲得的任務是是鎮守邵州,當他和三百多名手下到達長沙南邊的時候,遇到了蠻人截道,李繼隆憑藉著自己的勇猛將蠻人戰勝,以極小的代價使得蠻人潰敗逃散。

從此,李繼隆開始受到趙匡胤的賞識,器重,在平定升州之後,宋太祖趙匡胤更加賞識李繼隆的勇猛、隨機應變、機智了。在宋太祖時期,李繼隆被封為御營前後巡檢使。

到了宋太宗時期,李繼隆的妹妹雖然是趙光義的皇后,但是,趙光義並不僅僅以此來提拔、重用李繼隆,而是主要看功績。

公元979年,為爭奪滿城,宋軍與遼軍同時抵達此地,按照宋太宗的吩咐,宋軍的指揮使崔翰,布下了宋太宗傳授的八陣圖,但是,與遼軍的八萬兵馬相比,宋軍的兵力顯得過於分散。(相去百步)

此情形之下,宋軍將士都非常的恐慌且無鬥志,但是,眾將士都不敢言,因為這是皇帝下令所布的陣法,如有異議,相當於抗旨不遵,是要殺頭的。關鍵時刻,靈活多變的監軍李繼隆戰了出來。

他對指揮使崔翰說道:「事情是變化多端的,尤其是戰場,形勢更是瞬息萬變,怎麼可以提前布下陣法呢?我請求變陣,如果皇上怪罪下來,我願意一人承擔。」(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

因此,李繼隆將陣法變換,設二陣,將士相對集中起來,可以相互照應,於是,宋軍將士歡喜,鬥志昂揚,遼軍大敗,傷亡慘重,宋軍取得了對耶律休哥的重大勝利。(耶律休哥有著契丹戰神的稱號)

在宋太宗趙光義北伐的時候,作戰勇猛的李繼隆受到了宋太宗的重用,終宋太宗一朝,李繼隆的仕途非常順,升遷也非常的快,官至鎮安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景德二年,李繼隆病逝,宋真宗悲痛不已,特廢朝五日,以示哀悼。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全宋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擅長打惡戰硬戰的洋人常勝軍,對清朝廷死心塌地,錢給到位了
同是漢人大將軍,一個被雍正帝處死,一個富貴終生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