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評 抓住時機

點評 抓住時機

每一秒鐘,世界上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按動著快門。攝影的門檻如今已經大大降低,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攝影師,但是真正可以靠攝影生存的人仍然只佔少數。更多的人端起相機那一剎那,只是無意識地按下快門,因為自從存儲卡取代了膠片作為保存圖像的載體之後,快門變得廉價。「照得不好就刪掉」,人們在拍照的時候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有耐心地等待最佳的時機的到來了。

而抓住時機顯然是拍出好照片的一項必備條件,在解決了構圖和光線的運用之後,時機的拿捏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攝影師,抓住時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要在一眨眼的工夫解決畫面的構圖、人物的動作神態等問題,需要攝影人在平時做大量的拍攝和閱圖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在關鍵時機到來之際,迅速做出反應與判斷,條件反射一般設定參數、按下快門,抓住每一個重要的瞬間。

就像那幅知名的攝影作品《勝利之吻》,在1945年8月14日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一位海軍士兵與一位護士在慶祝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人群中偶然相遇,一時激動興起,深情擁抱接吻,而這一瞬間被《生活》雜誌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畫面。這正是抓住時機的魅力。除去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及少部分天生面對鏡頭極具表現力的人,大部分人在面對鏡頭時或多或少都會流露出些許不自然,只有在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才會被拍出自然的狀態,這也需要攝影人細心觀察生活。

拍攝自然風景的時候,抓住時機也同樣重要。因為光影、氣象變化等方面的不可控,要想拍攝出滿意的圖片,除了耐心等待,你還能做什麼呢?陽光透過大氣、穿過雲彩所呈現出來的色調色彩的組合,瞬息萬變,即使是面對同一拍攝對象,在選擇不同快門速度後拍出來的圖片所呈現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能在最恰當的時候捕捉那不確定的瞬間所呈現出來的圖像,每一張都像天賜的禮物。拍攝運動中的人或者物時,適當的慢門會讓照片呈現出速度線,表達的是運動感。如果加快快門速度,呈現出來的則是動作或者狀態本身。同樣是拍攝流水,如果想要拍出清晰可見的水花,那一定要選擇高速快門;如果想要拍出絲狀流水,那麼就要降低快門速度;如果想要平靜的水面,則要選擇更慢的快門速度,才能拍出如鏡面一般的水面;要把水面拍成水霧狀,則至少要用3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

除了諸如用光、構圖等最先考慮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作者想要通過圖片表達的意圖。無論是捕捉生活中的情景,還是描摹千變萬化的光影組合,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尋找那個恰到好處的瞬間,充分表達你的慨嘆。洞庭晨光 劉永新 攝異鄉遊客 范起家 攝 綜合點評:這兩幅照片都是對自然場景的抓拍,兩個作者對拍攝時機的把握都不錯,捕捉到了景物、人物和動物的自然狀態,同時,畫面具有美感。 霧裡的逆光剪影營造出了整體的氣氛和神秘感。 對千姿百態的群鳥的飛翔狀態捕捉準確,但構圖中規中矩。 大象鼻子噴射水花的瞬間抓拍準確,位置也安排得當,突出醒目。 夕陽打在水面上呈現出金黃色,使整體看著灰暗的畫面有了生機。

雲潤太行 李運玲 攝

點評:無論是近景被陽光照射散發出光芒的山,遠處被雲霧籠罩著的山,還是中間若隱若現的山間村落,均影調層次豐富。畫面整體呈藍色調,而近景中卻是帶著金黃色的暖光,冷暖對比的處理增加了色彩美感。

祈福 龐永雄 攝

點評:照片的主體是「祈福」用的供品,拍攝角度的選擇使得供品產生了透視效果。參加活動的人群則被刻意擠到了畫面的一端,活動的氣氛得到了較好的展示,但是構圖過滿,尚有可調整空間。

舞動瑤鄉 黃書平 攝

點評:慢門的使用使得黑暗中的舞動比較生動,畫面信息豐富,可以讓觀者感受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俗活動氛圍。但過慢的速度使得場景中的人物全部處於虛的狀態,建議調高感光度、提高速度,或者利用三腳架拍攝。

踏浪 邸黎江 攝

點評:高速快門捕捉到了運動中的人物以及被車輪帶起的飛濺的水花,人物表情生動,位置也恰好處於黃金分割點上。抓拍比較到位,但構圖還有調整空間。

與你同行 張彤 攝

點評:從畫面內容上看,作者捕捉到了一個溫情瞬間。以黑白影調來表現雪天場景,較為合理。但平視的拍攝角度選擇令畫面沒有太多亮點。

晨 劉長福 攝

點評:畫面整體層次分明,側光打在遠處山上,形成鮮明的明暗對比。近景中逆光山的剪影,中景霧氣的飄過,增添了山的神秘感。但整體構圖過滿,顯得不太自然。

薪火相傳 石順福 攝

點評:作者捕捉到了兩位主體人物握手的瞬間,但因為角度選擇問題,遮擋了後面台上的人,畫面也因此顯得凌亂。這種不良重疊要盡量避免。

霧鎖山頂 楊少華 攝

點評:作者充分利用霧氣的繚繞來表現山頂風景,遠山的層次依稀可見,位於視覺中心的建築也較為突出,但可能因為有霧氣干擾,建築不夠清晰,削弱了其表現力。

飛揚的快樂 楊靜 攝

點評:銀杏葉飄落下來的瞬間和人物表情的抓拍恰到好處,但是近景中自行車的擺放佔據了過多畫面,並且造型過於刻意,近景中地面上的衣服也破壞了畫面整體的美感。

凡間的小吃節 吳飛財 攝

點評:從內容上看,這是一幅有趣的照片。但是人物之間缺少互動,哪怕是一個眼神交流,這種戲感和喜感會更上一層樓。

秋之韻 董仕紅 攝

點評:此片的拍攝想法不錯,前景柿子的色調和背景虛化的色調對比可以更鮮明。柿子整體曝光有點過度,昆蟲趴在柿子上的瞬間捕捉有趣,但是構圖稍顯呆板。

家鄉處處李花開 梁輝萍 攝

點評:航拍可以展現平時我們看不到的壯觀場景。在這幅照片上,儘管可以體現出開了很多花,但同時也有大面積光禿禿的地面,整體缺乏美感。

祭盤王 譚毅 攝

點評:畫面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背影,參與人群的狀態,很難從地面上零星的鞭炮殘骸、人物背影以及看不太清楚的圍觀群眾身上體現出來。

山裡人家 田華 攝

點評:光影的作用使得畫面前景、中景和背景整體層次感分明,如果能抓到陽光透過雲層透射出來的瞬間,會更好一些。

湖光山色 徐連武 攝

點評:照片乍看讓人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但缺少值得圈點的細節。由於構圖和快門的設置,水面並沒有達到應該有的效果,而遠處的山景同樣也缺乏一些色彩細節的映襯。

秋醉白樺林 鄢志剛 攝

點評:此片採用低角度仰拍,充分彰顯出白樺林的氣勢,畫面中人物所處的位置不佳,整體色調還可以更加鮮明一些。

畲族香火龍 楊文彪 攝

點評:慢門的使用使得黑暗中留下光束成為可能,但是此片中的光束過於凌亂,整體缺乏美感。

構成 程龍 攝

點評:龐大建築的幾何構成佔據了畫面的主體,恰巧一片雲的出現點綴了畫面。抓拍時機的選擇還需要更考究一些。

齊雲山人家劉鳳斌 攝

點評:照片整體層次分明,背景中雲霧繚繞的群山,映襯著近景中的建築,而此時,一束光恰如其分地打在建築上,抓拍到位。但是構圖方面,中景及背景所佔面積過大,從而弱化了主體。

神農秋色 陳俊偉 攝

點評:作者通過水的倒映作用將整體構圖一分為二,實景和影子交相輝映,慢門的使用使得水面看上去像一面鏡子。如果在更多陽光透射出來的時候拍攝,會更絢爛。

神奇的土林 郭忠濤 攝

點評:側逆光的使用加上長時間曝光,使得土林的細節有了充分體現,影調豐富。但是由於曝光時間過長,右上角光線照來的方向曝光有些過度。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100期·12版

文、點評: 趙陽

編輯: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雙面屏加持,手機攝影又有哪些玩法
飛思IQ4數字中畫幅系統——不止1.5億像素那麼簡單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