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自稱皇族,對他有多大作用?看曹操的反應就知道了

劉備自稱皇族,對他有多大作用?看曹操的反應就知道了

建安五年,因為董承、劉備等人密謀刺殺曹操的「衣帶詔」圖謀被識破,曹操在殺死了董承等人之後,決定親自統兵討伐劉備。而當時的劉備所有的兵力只不過是建安四年曹操讓他去阻截袁術大「皇帝」的那點兵力(袁術稱帝失敗後,走投無路想跟其兄袁紹匯合),有資料說是五百,最多的說是三千,根本不足為據。從實力上看,反而是在曹操軍團的東北部,中國當時最強大的軍閥袁紹虎視眈眈,隨時有可能殲滅曹軍。

曹操首下的謀士都勸說曹操,不要去攻打劉備,認為真正跟曹公爭天下的人是袁紹。

但是曹操卻說:「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三國志·武帝紀》」而曹操手下只有大謀士郭嘉力排眾議,認為劉備雖然實力微弱,威脅卻遠遠大於袁紹,主張進攻劉備優先。

歷史證明了曹操和郭嘉的觀點,劉備雖然不久後就被曹操擊敗了。但是在隨後無數次的嚴酷的打擊之下,依然快速崛起,最終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那麼,曹操為什麼會認定劉備會是自己的心頭大患,威脅程度甚至超過了兵力和土地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袁紹呢?

當然從曹操首先軍事上考慮,未來自己跟袁紹開戰,劉備一定會偷襲自己後方;但是自己進攻劉備,優柔寡斷的袁紹卻未必攻打自己。

然而這裡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劉備自稱的「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這個身份的加持,實際上才是二人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衣帶詔案,漢獻帝和董承選擇劉備的原因。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個莫須有的身份,劉備可能連歷史書都未必能進。

首先我們從劉備自身來看:跟隨劉備的幾大主力,無不是因為他是漢室宗親,才資助、投靠。關羽、諸葛亮、龐統等股肱之臣,都是出名的春秋義士,將光復漢室作為自己的使命存在,天下英雄那麼多,選擇劉備就因為他姓劉。劉備封了關羽那麼多大官,而關羽總是喜歡自稱「漢壽亭侯」,因為這是漢獻帝封的。

更關鍵的是,從劉備的發跡路線去看,他小的時候就在樹下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然後大家都認為他異於常人,將來肯定有出息,如果不姓劉估計從小就會被當成奸佞了;徐州牧陶謙臨死前,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徐州」,程登說「使君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使得陶謙決定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要推辭,口稱給袁紹更合適接手徐州,北海太守孔融勸說「袁紹是冢中枯骨,只有劉備才是正主」。孔融最後就是因為執意擁護漢室,最後被曹操滅門,而他卻很早就把劉備當成正主了。漢代士大夫之心思,可見一斑。

最關鍵的是,劉備在後期得到兩處關鍵性地盤荊州和益州,幾乎完全仰仗了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這個身份完全可比的上千軍萬馬、十個諸葛亮:

劉備在荊州時自不必說,劉表也是礙於宗室的面子沒有驅逐他。而劉備也正是依靠宗室的身份,與劉表的大公子劉琦結成聯盟,並且在劉琦死後,名正言順的繼承了荊州。

而劉備能夠奪取益州,幾乎完全靠的就是宗室身份了。要知道自古以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益州就是四川,那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就算是後來的晉國也很難攻破,那可是即便到了20世紀40年代,工業社會對陣農業社會都不能攀爬的高地。

當時劉璋因為看到漢中的張魯被曹操所滅,擔心自己也被曹操所滅,就相信了手下張松的話:

「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

劉璋就這樣相信了劉備,把劉備請到了益州。如果沒有這個宗室的身份,劉備是不可能完成這一任務的。

由此可見,當時對於血統的重視程度到底有多深,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是極其之大的。我們可以看到裴松志注釋的《三國志》里,原本姓夏侯的曹操,當了太監曹騰的養孫,居然自稱是漢初丞相曹參後人。陳琳給袁紹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里,更是指出曹操「父嵩乞丐攜養」,意思是曹操是他爹曹嵩從乞丐那裡撿來的小孩。即「詆毀一個人,從他的出身開始」。

為了能夠名正言順,曹操得知漢獻帝要遷都洛陽,冒著巨大的政治和軍事風險,先派曹洪截擊失敗,第二年又親自率兵攻打洛陽,最後形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至於劉備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一切其實並不重要,據《漢書》記載中山靖王劉勝有兒子120多人,所以根本無法考證劉備的來源。但是劉備充分的利用了這一優勢,撬動了天下局勢。

在我國數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形成了一種為眾人所默認的「血統文化」,這一文化為曹操這樣的底層打拚者製造了巨大的困難。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曹操、劉備的血統都是自己製造的,不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詮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正的海瑞,是怎樣的人?
明代倭寇猖獗,朝廷難以招架,何以獨戚繼光能平?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