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說」依然警世,「新語」仍舊常新

「世說」依然警世,「新語」仍舊常新

「世說」依然警世,「新語」仍舊常新

「世說」依然警世,「新語」仍舊常新

《世說新語》,是南朝時代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和門下士人輯錄而成的一本筆記小說,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對後世影響很大。這本薄薄的書,每則多者三二百字,少者甚至只有幾十字,但這看似簡單的三百五十三個故事,卻十分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狀況、精神世界。因此,每讀《世說新語》,都能讓人悚然警醒。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繼戰國「百家爭鳴」以後,又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漢末的戰亂,三國的紛爭,西晉統一不久後的「八王之亂」,晉室的東遷,北方十六國的混戰,南方朝代更迭帶來的爭鬥,面對時代的諸多動蕩不安,讀書人既要適應戰亂,又要適應改朝換代,一人前後屬於兩、三個朝代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這種動蕩的時局下,敏感的讀書人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以及個人的無能為力。於是,人人追求自由、愛好佛道、寄情山水,思想超脫在分崩離析的社會動亂之外。《世說新語》最突出的價值,就是寥寥數語,卻傳達出這些讀書之人特立獨行,率性而為;志趣品性,如風光霽月般;高潔的人格魅力,製造了一座精神的象牙之塔。當然,這些讀書之人有矯情,有惺惺作態,但更多的透出一種超越物外、追求自由的強烈的生命意識,讓人在寂寞和苦悶的社會生活中獲得心靈的安慰。這種精神,就是後人所稱道的魏晉風度、名士風流。

少年時代讀《世說新語》,魏晉名士言談詼諧、個性張揚,不拘禮教,放浪形骸,瀟洒風流如在目前,心中頗為艷羨,恨不能模仿一回。青年時代讀《世說新語》,看到的是魏晉名士的神態超逸、語含機鋒,時時透出一種人生的機智。中年時代再讀《世說新語》,透過魏晉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表面,體會到那個時代讀書人,在放誕任性的背後,激射出的生命最濃郁的美感,這種美感,就是一種氣節和風骨。

在這個囿於外物羈絆,內心失去平靜和淡定的時候,《世說新語》處處透露出的崇尚自然、張揚個性的思想,醍醐灌頂般叫人悚然驚起。和魏晉讀書之人相比,生命的那種高貴、自由和淡定,早已久違。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少不得一種氣節和風骨。這種氣節和風骨,就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精神的自由。一個沒有氣節和風骨的人,任他如何淵博和富有,都是一個庸俗無聊的人。今天再讀《世說新語》,魏晉讀書人身上所透出的強烈的生命意識,和追求精神自由的高貴品質,如同一陣強勁的清風撲面而來,復甦了枯槁的心靈,蕩滌了靈魂的灰塵,在俗不可耐中,找回一些自我。閱讀《世說新語》,不失為心靈的一種智慧的棲居。只有今日,經歷過繁雜人事,看慣了世間冷暖,才算真正體會了《世說新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領略了「世說」二字的真諦。

唯書有色,艷於西子;唯文有華,秀於百卉。雖經千年,「世說」依然警世,「新語」仍舊常新。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覺今朝又重九
唐貞觀年間,褚遂良擔任起居郎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