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清除基礎研究道路上的「荊棘」

清除基礎研究道路上的「荊棘」

龍躍梅

基礎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突破往往能引領重大的科技創新,進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正因如此,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科研條件,還是從事基礎研究的隊伍、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等都明顯提高,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持續增強。但是眼界放寬,對標世界科技強國就會發現,基礎科學研究依然是制約我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短板。

阻礙基礎科學研究長足發展的,首先是思想認識問題。一些有條件的地方缺乏長遠眼光,對基礎科學研究不以為然,並沒有把基礎研究作為戰略資源對待,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幹起來不要」,使得基礎科學研究在一些地方成了「空中樓閣」。其次是投入結構的問題。目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主要來自中央本級財政,地方政府和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投入非常少。這樣的投入結構單一,於長遠不利,難以對非共識項目起到支持作用。此外,頂尖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比較匱乏,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環境尚未形成等,都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攔路虎」。

面對這些「攔路虎」,不能繞著走,必須要在思想認識、投入方式、環境營造等多方面綜合施策,清除基礎科學研究道路上的「荊棘」。

「欲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基礎研究是打基礎、利長遠、謀未來的工作,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底牌」。要站在全局的視野來看待問題,不能以短期發展經濟的模式來對待基礎研究工作,要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心,要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境界,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來引領、發展基礎科學研究工作,通過以上率下,在全社會形成重視、支持、服務基礎科學研究的濃厚氛圍。

做好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必不可少。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穩步加大中央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還要拓寬研發經費來源渠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企業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吸引更多社會基金、海外資金等投向研發領域,形成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如今,在廣東、浙江等地,政府和企業有了嘗試,形成了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星火,要把這種星火的力量在全國放大,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在更大的範圍形成燎原之勢。

尤為重要的是,基礎科學研究離不開人,要解決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不以成敗論英雄。」對甘於寂寞、埋頭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在更多的方面予以關心關愛,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長期從事基礎研究工作。

基礎研究是「無用之用」,一般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出成果慢。但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只有將「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緊密粘合在一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後勁。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大型強子對撞機關閉待升級;新技術10分鐘內完成癌細胞檢測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