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愛培植匠心 校企協同育人

大愛培植匠心 校企協同育人

近日,由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自導自演的話劇《蓋軍銜》在學院首演。「身邊的真實故事更容易打動人、引起共鳴,蓋軍銜傳遞給了我們青年一代正確的價值觀。」「蓋軍銜能夠聽音辨別故障、蒙眼拆裝機械,說明了他對設備十分的熟悉,技術很嫻熟,我們會學習他勤奮專研的精神,努力掌握自己專業的知識與專業技巧。」觀看演出的2016級畢業班學生深受感染,表示未來在崗位上要「學技術、精本領、強素質,做一名蓋軍銜式的技能大師」。這是學院「用大愛培植學生匠心」的具體活動之一。

近年來,學院注重將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和職業精神培育融為一體,以「蓋軍銜精神」為引領,實施「等待、陪伴、支撐、相信、嚴格」的大愛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結出累累碩果。

等待與陪伴

引導學生樹立匠心

作為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的傑出校友,蓋軍銜從一名普通的產業工人,成長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楷模,生前曾三度登上南極從事機械維修保障工作,獲得「中華技能大獎」,被譽為「中華技能大師」。學院黨委書記蔣先立介紹說,學院將蓋軍銜精神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發揮專業課程在「雙培融合」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蓋軍銜精神作為公共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在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融入蓋軍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樹立蓋軍銜群雕,用蓋軍銜精神的內涵「卓越」「敬業」命名學校的樓宇,將校園內蓋軍銜群雕前的道路冠以「軍銜路」,創作了詩歌《蓋軍銜之歌》、話劇在校內外傳頌,通過弘揚蓋軍銜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動,在校園營造「雙培融合」的環境與氛圍,從而發揮了蓋軍銜精神在學院立德樹人中的獨特作用。

蔣先立表示,學院凝練了「育人為本、跨界融合、服務需求、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職業尊嚴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辦學,用愛教育學生,探索形成了「等待、陪伴、支撐、相信、嚴格」的大愛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融入學生從踏進校門直到走向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中。學院領導帶頭並會同院系主任、專業負責人和企業專家當好學生入校的第一個領路人,堅持每年分別給新生上好入學第一課,引導學生合理設定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的目標。同時,在畢業典禮上要求班主任能夠說出學生的優點和亮點,給學生更好的人生鼓勵,倒逼老師用心陪伴學生成長。

2018年9月,在為期兩周的時間裡,唐寧陸續為近3000名新生,針對他們所屬不同的專業院系分8場開講「校長第一課」。第一批上課的同學來自財會金融系和國際職業教育學院,唐寧以《揚長補短 勵志成才 揚帆新時代——三年,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第一時間將全國教育大會重要精神融入進來,結合高職專業的職業面向,勉勵他們「愛國 勵志 求真 力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的各系部,也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新生專業教育。2018年,學院城建系邀請廈門特房集團的技術負責人桑桂芳,以及上海地下空間總院的甘英聰工程師為學生主講。桑桂芳圍繞本企業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應用的案例,讓同學們了解專業及今後就業的方向。甘英聰以市政地下管廊項目為例,詳細講解了地下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維方面的知識,還組織學生實地參觀了市政地下管廊建設項目。

校企協同提供專業支撐

釀造好吃有營養的課程

2019年9月,福建省首家校園E銀行在廈門城院正式營業。銀行內設有STM智慧櫃員機、ATM自助設備、金融體驗機等,是傳統銀行服務和智能科技的有機結合。在開展校園金融服務項目的同時,為師生提供了親身體驗智慧金融的機會,並將成為學校各相關專業開展金融教學實踐和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E銀行的管理人員,從行長到助理,都是從學校財經系學生中嚴格遴選產生的。他們將在建行專家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開展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營銷、銀行網點運營、團隊協調管理等實踐活動。新的零售方式通過學生的二次創造、建行的後續孵化,有機會在全市甚至全國推廣運用。開業當天,以許長江同學為行長的管理團隊被授予聘書並正式上崗。

此次E銀行的正式開業,是學校進一步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又一項創新成果,將學校的專業建設、學生的實訓實操與企業的真實業務無縫對接起來,這正是學院人才培養的秘訣之一,就是校企聯手,釀造「好吃有營養的課程」。學院秉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理念,從課程供給端入手,將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推動,與自下而上的課程改革項目帶動有機結合起來,進行了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校企合作專業課程項目開發與實施,有效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學院還適應廈門產業高端化趨勢,匯聚企業資源,培育建設高原、高地、高峰「三高」專業。學院作為廈門自貿區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的建設成員單位,與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開展航空機電維修EASA PART-147的技能培訓,結業可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認可的培訓證書,受到市政府部門和自貿區管委會的充分肯定。從2016年開始,雙方合作開辦福建高職院校中首個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通過構造政校行企協同、課證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海內外培養高層次的飛機維修人才,助力廈門市積極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通過這種合作培養出來的學生,至少減少了用人方8個月的崗前培訓時間,大大節約了企業的人力資本和時間成本。

學院彙集政府部門、高校、行業和企業的多方資源,互利共贏,協同育人,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第55所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LED國家檢測中心等一百多家企業和單位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與廈門市委組織部門聯合開辦了國內首個非公組織黨建人才訂單班,組建了福建省首個軌道交通方面的職教聯盟,建成了全國職業院校中首套地鐵綜合運營模擬培訓系統,開建了福建省首個建行校園E銀行。

學院探索國際化辦學之路,成立了校內二級學院——國際職業教育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高校合作辦學,共同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中國「工匠精神」的專才。前不久,2018年「一帶一路」軌道交通職業教育國際論壇在學院召開,學院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國工匠的實踐與探索,得到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

相信學生

嚴格要求育人才

除了在專業上為學生提供堅實的支撐,學院還堅定的相信學生,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

學院從學生入校起,就點燃他們心中「創新創業」的火苗。唐寧說,學院並不指望每個畢業生都能成為企業家,但是希望每一個學生至少有一次「創新創業」體驗,從而培養他們敢於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優秀品質。因為創新需要同學們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創業需要學生們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只要學生敢想敢做,哪怕失敗也是成功,因為他們獲得了成長。

在相信學生方面,學院做到為學生提供更高的平台,讓他們登上更高的舞台,並相信他們能有所成就。學院成立帆船隊,請專業教練來為他們訓練,讓他們參與國內外多項帆船賽事,有機會與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同場競技。2018年9月,在法國瑟堡舉行的世界大學生帆船錦標賽上,學院帆船隊代表中國大學生出征參賽,總成績排名第七,拿到了2020年世界大學生帆船錦標賽的參賽資格。

在愛護和相信學生的同時,學院更是做到「嚴」字當頭,對學生做到嚴格要求。學院取消學生畢業前「補學分」考試的機會,做到適度嚴出,通過反向懲戒,來形成對學生的硬性約束。

學院嚴格要求學生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晨點晨練」。每天早上6∶30,學生必須起床參加鍛煉。學院認為,這樣做是要讓學生養成勤勉、健康的習慣,告別懶散,培養吃苦耐勞、守時守紀的好作風。據介紹,在招聘過程中,一些企業負責人聽說學生早睡早起、拒絕慵懶,印象上很快「加分」,有的馬上就達成用人意向。

學院除了對學生做到嚴格要求,對教師也做到從嚴管理。學院認為,培養有匠心的勞動者需要打造一支有匠心的專業教師團隊。學院做到一年一考核,對專業實行動態調整,並與招生指標、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掛鉤,從而積極發揮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的協同效應。學院建立專業提升與淘汰機制,釐清項目立項建設、教師提升計劃、職稱評聘、專業技術崗位聘任、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等激勵措施的內在聯繫,制定系統整體制度,形成環環相扣的激勵閉環。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踐行大愛培植匠心,堅持校企協同育人,持續推動學院的高質量發展。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雲計算技術與應用」賽項和「導遊服務」賽項中,學院選手先後榮獲了一等獎。學院2016、2017、2018連續3年入選「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培育項目。2017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在98%以上,其中83%以上在廈門市實現高質量就業,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已成為福建省更受考生歡迎的高職院校之一。

(廈門城院辦公室)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03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誰坐錯了位置
山東高密:優質均衡發展的難題怎麼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