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美軍的「大棒」M110型203mm自行榴彈炮裝填全過程
1970年,美國陸軍第94野戰炮兵團第2營正在越南廣治附近的Carroll基地,發射炮彈支援前線作戰。該部隊裝備的是M110型203mm自行榴彈炮,是越戰中美軍威力最大的火炮。儘管射速較慢,不過一枚彈丸可以攜帶約23千克炸藥,相對而言,一枚155mm的彈丸只能攜帶約13千克炸藥,一枚203mm炮彈的威力幾乎相當於兩枚155mm炮彈。
這是M110等待命令開火的狀態,左側炮長正在通過電台與指揮部取得聯繫,中間的瞄準手已經堵住了耳朵,右側的炮手則拽緊了拉火繩。
M110整個炮班由13名乘員組成,其中的5名乘員(炮長、駕駛員和3名炮手)在M110自行榴彈炮上,其餘人員乘坐M548履帶式彈藥運輸車。不過像這樣的炮兵陣地,是見不到彈藥車的,所有的炮彈都擺放在M110自行榴彈炮不遠的地方。這些炮彈有些安裝了引信,還有些引信沒有擰緊,看來是沒有做好裝定,準備下一輪進行發射。彈尖空著的則是沒有安裝引信的彈丸。
M110自行榴彈炮射擊瞬間。
發射之後,需要將炮管放到接近水平位置,這樣才能順利裝填下一發炮彈。
左側的炮手將裝填機構調到炮尾位置上,右側的炮手則用一個類似墩布的東西清潔炮膛。由於M110自行榴彈炮搭載的M2A2型203mm榴彈炮(身管25.3倍徑)採用發射藥包,因此炮膛內會有少量高溫殘留物,為保證安全,需要在裝填之前進行清潔。
清潔炮膛時,另外兩名炮手已經使用托架將彈丸放置到裝填機構上。
炮手需要用手將沉重的彈丸塞入彈膛。注意炮手耳朵裡面都有耳塞。
這個工作真是力氣活。
不知道美軍炮手的位置是不是需要輪換,要不在一個位置工作時間長了,就會變成招潮蟹那樣,一支胳膊特別粗壯。
彈丸終於進入了彈膛,不過這還沒有完。
還需要用一根短棒,頂在彈丸尾部,將其塞入彈膛前方,讓彈帶嵌入膛線。
這是炮手正在往炮膛內塞入發射藥包,射擊時,這種發射藥包全部燃燒乾凈,但會有一些殘留物。


※孤獨的「拯救者」近距離觸摸俄羅斯「花尾鴿」地效飛行器
※訪問EOTech公司「全息瞄準鏡」為何贏得特種部隊的青睞
TAG:hawk26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