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比輸液還可怕?給寶寶霧化前一定要先看看這篇內容!
最近,氣溫驟然變化,很多小寶寶都出現呼吸道疾病。面對咳嗽、多痰、咽喉水腫等問題,許多醫生都會推薦「霧化」治療。
然而有不少家長認為,霧化治療比輸液危害要大。
有關霧化,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霧化治療大多用的是激素,比抗生素對寶寶的危害大得多。」
「霧化直接作用呼吸道,對孩子的傷害比輸液還大。」
「霧化作用比吃藥打針效果差。」
「寶寶哭鬧時,霧化效果更好。」
... ...
這些「傳言」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在健康醫療面前,我始終覺得,科學、適度的態度最重要。和輸液一樣,霧化本身只是一種治療手段,有沒有「害」的關鍵在於「怎麼用、用多少」。
讓我們一起好好了解下霧化,省得被所謂「真相」攪亂了心,省得被「好心」勸導者說我們的愛是一種「無知的傷害」。
究竟???
寶寶霧化,有沒有副作用呢?
我找了幾張圖,咱們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吃藥:
口服藥物後,首先會經過消化器官處理吸收後,才會再通過血液循環將藥物輸送到肺部,但對局部治療的作用並不大。
打針:
靜脈注射後,藥物會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肺部,且對局部治療的作用不大。
霧化:
霧化時,隨著呼吸藥物可以通過氣管直接進入肺部。且霧化吸入治療是局部用藥,其針對性更強,且藥物的量也很小。
因此,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與口服用藥及輸液相比,霧化更加安全,相對來說不僅無副作用其療效也更為顯著,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已成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而對於霧化後,為何痰會變得更多了的疑惑,這其實是寶寶病情好轉的表現。
因為寶寶在霧化吸入後,粘稠的痰液得以藥物的稀釋作用、會變稀、刺激呼吸道,寶寶通過咳嗽將痰液咳出,才能使炎症減輕。
尤其是對於肺炎的寶寶,當咳嗽頻繁,痰液增多時,其實就是在提示寶寶的肺炎已經進入吸收期了。
所以,如果你發現寶寶在霧化吸入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咳嗽的次數增多,且痰液也更多了,這說明霧化治療已經起效了,這也是提示寶寶的病情正在好轉。
霧化治療對孩子身體有沒有害?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用藥,對身體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中醫說「藥物以治病,因毒為能」,是葯就會有三分毒,但是,對身體產生傷害的,是使用的藥物,而不是霧化本身。
霧化是一種治療手段,使用的前提就是:
1、孩子患病。
2、孩子需要治療。
幫孩子選擇治療手段,我們是要考慮:
1、這種手段能不能比其它手段更好的達到治療的效果;
2、在同樣的效果下,這種手段對身體的傷害是不是比其它手段更小。
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比較,我們才能評判這種治療手段究竟好不好,合不合適。
總的來說,能用食療和外治達到目的,就不要用藥,如果需要用藥才能達到目的,家長就要認真用藥。
如果???
寶寶霧化,哭鬧怎麼辦呢?
霧化雖然很好,但是要讓孩子坐在那裡十幾分鐘,他們往往是拒絕的。因此,在霧化室里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哭鬧著,臉各種蹭,各種不配合,家長無奈的拿著霧化面罩跟隨這孩子不停轉動的頭。最終,也不知道到底吸入了多少。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也有很多,醫院作為一個陌生環境,孩子會有抵觸情緒;孩子生病,本身不舒服,所以在治療時會哭鬧;體質弱,經常生病的孩子對醫院有一定的恐懼心理......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寶寶講故事,多安撫,分散寶寶注意力,讓寶寶儘可能配合霧化吸入。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在家裡備一台霧化器,做家庭霧化治療,孩子會配合一些。
寶寶霧化,家長如何護理?
寶寶霧化治療前不能抹油性面霜,最好選擇在寶寶進食後1~2小時後,以免氣霧等刺激引起寶寶噁心或嘔吐。
有的寶寶配合治療,霧化器出來的煙霧能很快進入呼吸道,寶寶當時即可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而有的寶寶,總是哭鬧甚至抗拒,這個時候就需要兩個家長來配合,一個負責抱著,一個負責拿著霧化面罩,寶寶的頭轉到哪裡,面罩就轉到哪裡,始終對著寶寶的口鼻,中途盡量不要停止,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對於特別不配合的寶寶,可以選擇寶寶睡著時治療。
在霧化的過程中,家長要隨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如果出現口乾、噁心、胸悶、氣促、心悸、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一定要及時讓醫生處理。
寶寶治療後家長要幫寶寶拍背排痰,並要給寶寶們適量喂點水,來清潔口腔,避免口腔內二重感染的情況發生。
使用霧化治療的注意事項
√霧化時間最好是飯後1-2小時。這樣可以防止排痰、氣霧等刺激引起噁心或嘔吐。
√在孩子安靜狀態下進行。寶寶哭鬧的時候,藥物更多是作用在較淺的口咽部位,孩子安靜的時候,比如認真看書的時候,反而深呼吸更為頻密,更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霧化結束後幫孩子洗臉漱口。孩子的皮膚都是比較稚嫩的,霧化後及時清潔,以免殘留的藥物繼續刺激皮膚和口腔。
√如果出現不適就要及時停止。如果孩子出現口乾、噁心、胸悶、氣促、心悸、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那就要停止霧化,及時讓醫生處理了。
寫在最後:
1、在我的認知的里,做霧化唯一有害的情況就一種:一是在醫院裡一起做霧化的大多都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容易交叉感染。
但是,只要去醫院,都有交叉感染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一直不提倡一點小病就往醫院跑的理由之一。建議帶孩子去醫院看病,戴個口罩。
2、可以的話,我們平時一起多學些正確的健康科普知識,這樣就不會隨便被所謂「真相」嚇到了。
霧化治療方法,不僅用藥量小,便捷見效快,而且副作用也很小,所以對寶寶來說很安全,家長無需「聞霧化而色變」!
*註:本文來源於新生兒護理(ID:Newbaby365),侵刪。
『end』
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親親寶貝網
這麼大的好看,看見了嗎???


※寶寶多大可以吃油?吃多少?「親寶問答」
※知道老公出軌,我給小三送了面錦旗……
TAG:親親寶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