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奇書中的人生慾望方程式

奇書中的人生慾望方程式

奇書中的人生慾望方程式

本文摘錄自 《孟子旁通》

就人類的慾望而言,在《禮記》中記載孔子的話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這是每一個人,上自帝王,下至百姓,人人共有的大欲。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一個人到了某種地位,某種環境,某一時間,某一空間,他的慾望是會變的,不斷地增加累進。尤其做了君侯的人,除了飲食男女基本的慾望以外,他的大欲就是君臨天下,要權勢,要更大更大的權勢。普通的人,滿足了飲食男女,就是求功名富貴,拿現代的話說,是發展事業,事業成功了,要權力,可以支配別人;有了權力,又希望君臨天下;君臨天下以後,還是不能滿足;那麼,希望長生不老,永遠活下去,永遠掌握著這個權力,所以秦始皇派人到蓬萊三山去求長生不老之葯,當然是求不到,但求不到還是要求,希望在家天下的支配欲上延伸,把這份已得的權力,傳給自己的萬世子孫,永遠掌握下去。

在明、清之間,有一本閑書名叫《解人頤》,這個書名就說明了,只是使人破顏一笑,鬆弛板起的面孔,咧開嘴來笑一笑的意思。這本書里許多記載,的確有令人發出會心微笑之處。不過它也是像《聊齋志異》一樣,大多以狐鬼的故事來諷世。它所搜羅的許多可笑的文字中,笑里或有血,或有淚,蘊含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啟發人們的良知,在過去的時代,的確是深具教育意義的一本閑書。

這本《解人頤》中,有一篇很有哲學意味、描述人類慾望無止境的白話詩:

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薄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做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這其中「做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兩句是我隨便湊上去的。這位作者寫這篇白話詩的時候,正是君主專政的時代,當然不敢連皇帝也寫進去。而在歷史的事實上,像秦始皇、漢武帝一樣,作了皇帝又想長生不老的例子也不少。所以齊宣王雖然已為一國之主,但還想君臨天下,那也是很自然的趨勢。

這篇七言韻文的白話詩,可說道盡了人類慾望無窮,慾壑難填的心理狀態。本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連吃飯都成問題,一天到晚,勞勞碌碌,也許是貧戶登記,掃街掏溝的。好不容易,賺的錢吃飽了,就覺得身上穿的毛線衣,已經穿了三五年,下水洗過很多次,不夠暖和,去見朋友時,也不體面,於是在衣服上講究起來了。等到衣食兩個問題都已解決,那麼正如諺語所說,飽暖思淫慾,想娶一個漂亮的小姐作太太。後來,太太也娶了,孩子也生了,一家數口,融融樂樂,過得蠻好的,可是還不能滿足。念頭一轉,家無恆產哪!總得買幢房子,弄點田地什麼長久的生產之道,打下經濟基礎,讓下半輩子生活安閑,子孫也不愁吃穿。這些都齊全了,還想買汽車,坐在八個汽缸的全自動別克名牌汽車裡,又想到警察昨天開了 一張違規的紅單子,稅務員的面孔不大好看,而朋友張三做了官,比較吃得開,還是弄個一官半職在身,才不吃虧受氣,於是競選去,或者走門路,搞個官來做。官也當上了,可是這縣政府的科長、秘書,能指揮的人太少,來指揮自己的人多,還是不過癮,應該想辦法當大官去。又這樣往上爬,結果當了皇帝還是有慾望,又希望成仙上天,長生不老,所以這位作者最後兩句結論是,人類這永無止境的慾望,除非到死方休。其實人的慾望,是死也不休的。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徵文及史料啟事

(溫馨提示:請按住屏幕上下划動)

本會由官方發起,於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獨立開展南懷瑾先生的生平及學術研究、交流,以及有關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動。

所謂學術,不僅僅指有系統的專門學問,更是「一切學問的總稱」(《國語辭典》)。

南懷瑾先生的學術,不僅包括先生的思想、著述、演講、授課體系,更包括其願力、擔當、意志、胸懷、氣度、氣象、能力、行止、行履、品格、操守、言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融通、篤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薩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處世、應事、交往、包容、俠義、慈善、縱橫、韜略、文武、功德、身教言傳、做人做事、濟世利人、利國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興滅繼絕、內聖外王、文化尊重與包容融合、推動古今中外精華文化融匯,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歷史文化之態度、前瞻與責任承當等等,所體現的一切學問。

本會長期徵集研究南懷瑾先生生平、事迹及其一切學術的文章、論文、著作,徵集有關史料、文獻、檔案,徵集先生的書信、題字、手跡、文章、照片、音像或相關資料、物品,徵集各類心得報告,作為學術與歷史文化檔案資料保護並存續後世,在適當時發表或出版,開展學術交流,誠邀社會各界朋友與廣大讀者朋友、同學們,懷抱歷史文化責任感,踴躍投稿,惠賜資料。

一、文章或資料內容,可涉及但不限於以下角度、層面、範圍:

先生的思想,文章,授課,演講,著述,出版;

先生的願力,擔當,意志,胸襟,氣度,氣象,精神,能力,行止,行履,品格,風格,操守,言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融通,篤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薩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自律,忍辱,精進,氣脈,禪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生活,處世,應事,交往,包容,俠義,慈善,縱橫,韜略,文武,事功,功德,身教言傳,做人做事,接人待物,自立立他,自覺覺他,培養人才,尊師重道,濟世利人,利國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興滅繼絕,天下為公,經世致用,內聖外王,身心性命修養,捍衛民族文化,文化尊重與包容融合,推動古今中外精華文化融匯,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歷史文化之態度、前瞻與責任承當;

文化,教育,助學,資教,辦學,歷史,講經,註疏,文學,詩詞,藝術,醫藥,養生,政治,軍事,金融,經濟,企業,管理,科技,科普,生命科學,認知科學,諸子百家,金溫鐵路,兩岸溝通,香港回歸,南水北調,西部開發,國土整治,建築藝術,造福桑梓,人類關懷,民間文化外交;

史料、檔案、文獻、書信、書法、題字、手跡、物品、音像資料等原件或複印件、掃描件(300-600DPI)、清晰照片、複製品等;

廣大讀者、朋友、同學、親眷的讀書、聽課、修養、修持或感受先生言傳身教的各類心得報告(含文章、錄音、影像形式),包括對自己身心、性命、生活、工作、人生有何啟迪、影響、改善等等;

受先生影響、啟發,或發揚光大先生思想,應用在實踐中,有益於自己、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案例;

各類懷念、紀念文章、詩詞、藝術、影視作品;

親近過先生的學生、朋友、工作人員對所知所見所聞的忠實中肯記述。

二、要求文章及資料務必信實可靠,經得起推敲和歷史考驗。

三、文章體例、字數不限,但希望精鍊扼要。

四、徵集時間:長期有效。

五、來稿可用筆名,但請附作者真實簡介(若需保密請註明)。若暫時不想發表,僅作為歷史文化資料檔案保存,可在文章右上角(或資料明顯處)註明「暫不發表」。未註明者,本會可酌情發表。

六、聯絡辦法:

nanssw@163.com

nanssw@qq.com

七、投稿者或資料提供者,將有機會獲邀參加本會組織的學術、交流、教育、紀念、出版等活動。

八、本會暫不接待社會來訪。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敬啟

丙申(2016)年 12 月 21 日

南懷瑾先生簡介

南懷瑾先生,一九一八年出生,浙江省樂清縣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行政研究部肄業。

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曾任大小涼山墾殖公司總經理兼自衛團總指揮。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期間,遇禪門大德袁煥仙先生而發明心地,後於峨嵋山發願續接中華文化斷層,並於大坪寺閱大藏經。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十年前曾旅美、旅港。在台、港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文化)精華協會、老古出版社(後改組為: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人文世界雜誌、知見雜誌、美國弗吉尼亞州東西文化學院、ICI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主持十方叢林書院。

在香港期間,曾協調兩岸三地,推動祖國統一大業。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與浙江省合建金溫鐵路,造福東南。

繼而於內地創辦東西精華農科(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太湖文化事業公司、太湖大學堂、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恢復禪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支持中醫現代化研究——道生中醫四診儀研製與應用,資助印度佛教復興運動,捐建太湖之濱老太廟文化廣場。

數十年來,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愿,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中英文經典課餘誦讀及珠算心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其學生自出巨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師生云云。以及其他眾多利人利民利國之舉,難以盡述。

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並主張東西精華文化融合,造福人類未來。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金剛經說什麼》等繁簡體及外文版著述一百四十餘種。且秉持繼絕興亡精神與歷史文化責任感,自行出版或推動出版眾多歷史文化典籍,並藏書精華數萬冊。

要之:其人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先生在太湖大學堂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李辛:如何在家給自己和家人按摩
馬宏達:文化的救亡與清理重建(增訂版)(全)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