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將軍,一定要學會「看雲識天氣」,有的現象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古代將軍,一定要學會「看雲識天氣」,有的現象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初中課本上有篇課文叫做《看雲識天氣》,估計很多讀者也都還記得,書中寫到;「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就是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們才開始關注天上的雲彩,但是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人們就已經懂得「看雲識天氣」了!那麼古人是如何看的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占雲氣篇》,這是一部綜合性的道家兵書,作者是唐朝的李筌,道家學派的思想家和軍事理論家,但是他生卒年不詳,正好也符合了道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特點!他在《占雲氣篇》中詳細的描寫了「雲」或「氣」和軍事戰爭之間的關係,所以可見古人「看雲識天氣」主要是用於戰爭而非農業生產!書中記載:「天地相感,陰陽相薄,謂之氣。久積而成雲,皆物形於下而氣應於上……荊軻入秦,白虹貫日;高祖在沛,彤雲上覆……占氣而知其事,望雲而知其人也。」可見「雲」是由「氣」累積而成,而「氣」則是由「人」而生,因此人聚而生氣,氣積而成雲,所以「雲」和「人(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古代戰爭中,作為一名將領帶兵打仗,全軍將士的生死可都在將軍的手裡攥著呢!所以說將軍要熟知兵家之法,其中「看雲識天氣」就是兵法中的重要內容;什麼樣天氣的雲適合出兵,什麼樣天氣的雲適合攻城,什麼樣的天氣的雲適合安營紮寨等等,這些都是關係到戰爭的勝利和將士們生死的大事,所以將軍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的!因此將軍就需要一份「圖譜」來參考和學習,所以《占雲氣圖》就應運而生。

早在1900年,考古專家們就在甘肅省敦煌縣的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一幅《占雲氣圖》的殘卷,據考證為唐代時期的作品,目前收藏於敦煌博物館中。通過這幅《占雲氣圖》的殘卷,可以清晰的看出「雲」的影響!《占雲氣圖》先圖後文,累計有76種「雲」的圖解,例如:雲如山形,在敵上方出現,警告不可採取攻敵行動。可見這就是一份「軍隊特供」的圖譜,讓將軍們可以上知天象,下知地勢。那麼問題就來了,很多讀者都會在心裡嘀咕:這東西科學嗎?

科學不科學,小編給大家分析分析!通過李筌的《占雲氣篇》可以總結出:人聚而生氣,氣積而成雲。所以這《占雲氣圖》的主要思想也是道家學派的「五行相生相剋」和天干地支以及顏色的關係;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天干地支是紀年法,顏色即雲的顏色。

如圖中記載:丙丁日,看黑雲,不可攻。意思就是,在丙日或丁日,如果天上有黑雲出現,就不宜出兵或攻打敵人。根據「五行圖」可知丙丁是紅色,主火,黑雲主水,而水克火,所以出兵必敗!這是古人的解釋,我們根據現代的氣象科學知識也很好解釋,小學生都知道,天上有烏雲就是快要下雨的徵兆,出兵途中遇到下雨當然不利於行軍打仗,這樣看來古人還是科學的!

再看其他的:赤雲,不可攻。有句民間諺語叫「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裡的赤雲即早上的朝霞,也是要下雨的徵兆,所以「不出門」,不能出兵攻打敵人;有黃雲,不可攻。黃雲今天看也就是「沙塵暴」,這樣惡劣的天氣當然也不能出兵!所以說關於雲的顏色和戰爭的關係,古人的《占雲氣圖》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其中還有很多是通過看雲的形狀,來判定戰爭的勝敗,這點就有待商榷了!

比如:「有黑雲氣如牛馬,入其軍者為天狗下食血,其軍必敗也!」,「四方清靜,獨有雲起者,所見之地有大兵去」等等,這些從氣象科學的角度是解釋不通的;也許是有那麼幾次,剛好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於是人們就把這樣的結果歸結為出現了這樣的雲,然後就總結出了這樣的規律。因為道家崇尚自然之道和天人合一,所以任何現象都會歸結於人與天的關係,還是文章開頭總結的那句話:人聚而生氣,氣積而成雲,可以再補充一句:雲形為天意!

因此,可以看出敦煌博物館中的《占雲氣圖》既有科學能解釋的地方,也有科學無法解釋的地方,但是不管怎麼說,在古代科學不發達,認知水平有限的情況下,還能總結出「看雲識天氣」的訣竅,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不得不佩服古人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超前的思想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小潤河月牙灣曾發現珍貴方鼎,因一個失誤,最終導致文物被融掉!
徐家嶺出土五不像「怪」獸,專家指出兩個用途,最後還是迷霧重重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