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垂花懸鈴花 | 今年花正好 年年花與共

垂花懸鈴花 | 今年花正好 年年花與共


  作者 | 曉青


花痴一枚,熱衷於:


  用眼發現自然中的情趣,


用筆記錄自然中的變化,


   用心感受自然中的美好。 



小時候,家裡有一株垂花懸鈴花(後簡稱懸鈴花)。北京的冬天,天寒地凍,萬木蕭瑟之時,回到家中,一棵高過父親頭頂的蒼蒼翠「樹」佔據了家中向陽窗戶的最佳位置,滿樹的紅花,讓我們心生暖意!


 

(蘋果供圖)



垂花懸鈴花,錦葵科懸鈴花屬,常綠灌木。濃綠的葉子呈橢圓形,頂端漸尖,葉邊緣有鋸齒。細長的花梗(約3cm)下是裂成七八片細長的副萼(約1cm),這是錦葵科特有的結構,副萼裡面的一輪才是它真正的披針形萼片,3或5個萼齒,合生成筒狀保衛著嬌俏的花冠。


(諾諾供圖)


五片魚紅色的花冠裂片(約6cm)鮮艷醒目,每個裂片底部(或向左、或向右),有一個向側面伸出的「爪」,裂片一片壓一片,爪一個扣一個,依次捲曲,形成的花朵或左旋或右旋,呈含苞欲放的筒狀,花冠在枝頭俯垂,好似一個個猩紅的小鈴鐺,懸掛枝頭,懸鈴花名字的由來應該就源於此吧。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懸鈴花,花冠狹長,是典型的鳥媒花,花瓣從開到敗,始終含苞欲展未展,形成細長的花冠筒,像一個身裹筒裙的傣家少女,含羞帶露,翩翩起舞,「紅裙」的花脈清晰可見。


懸鈴花的雄蕊也是錦葵科典型的單體雄蕊,花絲合生成筒狀(約7cm),雌蕊的花柱從這個筒中間穿出,在頂端展開成十個毛茸茸的柱頭,雄蕊的花藥也都螺旋著,著生在花絲筒的上部,細長的雌雄蕊伸出花瓣外。



 

(蘋果供圖)



在懸鈴花的原產地中南美洲,艷麗的紅色,美味的蜜汁,無味長管狀花冠,

對蜂鳥來說,

疑是具有獨一無二的吸引力。蜂鳥憑藉著它獨具特色的懸停能力,才能將長喙從花朵下方探入幽長的花管,取食花蜜,出色地為花朵完成了傳粉重任。花與鳥,二者之間親密合作、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夥伴關係,這種「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傳粉方式,比起廣撒網,更加穩定和有效。


蜂鳥 (圖片源自網路)



正如達爾文1862年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奇異物種——大彗星風蘭一樣,細長的花距長達20cm,奇異的花朵似乎違背了生物進化法則,如此長的花距,傳粉者需要多長的喙才夠得著底部的花蜜?因此,他大膽設想一定會有一種喙長超過20cm的昆蟲為其授粉,果然到1903年,一種喙長25cm的非洲長喙天蛾的發現,印證了達爾文的推測。



我國沒有蜂鳥,南方大部分地區種植的懸鈴花花雖茂盛,但缺少有效的傳粉者(個別長喙天蛾也許能勝任這個任務),所以少有結實的。花朵開敗後,如錦葵科其它植物一樣,整朵掉落。我曾在家多次試驗過人工授粉,但均以失敗告終,我想應該是異株傳粉才能結籽。


不記得從哪年起,媽媽從同事家淘來一棵小苗苗,懸鈴花從此落戶我家,此花乃灌木,兩三年就竄得高高大大,爸媽總要不斷修剪,不然就要頂到屋頂啦,因此每過幾年就要從小再培育一棵,就這樣新老交替,生生不息,幾十年從未間斷。




(諾諾供圖)


 童年的記憶里總也離不開那棵懸鈴花!姥爺喜養冬蟲,一隻健壯的蟈蟈,裝在高粱細篾兒編的小籠子里,不是揣在懷裡,就是掛在枝頭,綠葉扶疏,紅花滿枝,午後的暖陽照得蟈蟈不停地高聲鳴叫,姥爺坐在桌前,戴著老花鏡翻看他那老得要掉渣兒的醫書,小小的居室里頓時生趣盎然!好想我的姥爺啊!也似乎再沒見過那麼精緻的蟈蟈籠子。



七十年代,童年的我們也沒有什麼玩具,尤其到了冬天,寒假大部分時間在家裡,我常常揪了花朵用線穿上掛在耳朵上,滴零弔掛的充當耳環,舉著小圓鏡子左照右照……幾乎所有的落花也都被我撕開吸食了一遍,甜絲絲的花蜜滋潤了我缺少零食的童年!那無憂無慮的歲月啊,雖然缺衣少食,但我也不缺自己尋找的快樂!

過去春節時,鄰里還有互相串門兒拜年的習俗,我家這棵花朵爛漫的懸鈴花正值花期,一樹上百朵紅紅火火的花兒,把清貧的新年裝點得喜氣洋洋!屋裡有這麼大一棵「花樹」也成了拜年的親朋好友們嘖嘖稱奇的焦點。問題都集中在:「這花兒怎麼不開開?」其實,花朵為什麼不打開,我們也不知道個究竟,只會說:「它

就長成這樣的!」二十多年的老鄰居,小夥伴,如今都在哪裡呀?




在我們童年不多的黑白老照片里,這棵「花樹」時常出鏡,可見一家人對她它的喜愛。我十來歲時,勤儉持家的爸媽終於用多年的積蓄新買了一台縫紉機,巧手的媽媽高興地不得了,沒事就翻開機箱蓋,上上下下地端詳機器,仔仔細細地擦拭機頭,鋥光瓦亮的檯面都能照出媽媽愉快的影子,我也時常搬個板凳坐在縫紉機前「嘎達嘎達」飛快地空蹬踏板。



有一張照片拍攝時的情景時常歷歷在目,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一個暖陽星期天的上午,媽媽輕盈的腳踩踏板,縫紉機發出「噠噠噠」悅耳的響聲,我趴在一邊好奇的看著,身旁就是「花樹」,花樹斑駁的樹影投射在我和媽媽身上,爸爸將這一溫暖的瞬間永久定格在了珍貴的照片里!



四十多年過去了,父母都已是耄耋老人,媽媽依然一天數次的到陽台上去看她心愛的花兒。花樹如當年,嬌艷無比,縫紉機如當年,光亮如新,而四十多年的光陰,卻如指縫間的流水,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


陪伴我們四十

年的懸鈴花,依然今年花正好,年年花與共!


編輯 | 雲舒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


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鑒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


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


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花鳥蟲魚 | 談談我的手作選題
蘇州,那些讓我一見難忘的樹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