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酷似水瓢的物品,為什麼是一級文物,你看它的外壁上寫了啥

酷似水瓢的物品,為什麼是一級文物,你看它的外壁上寫了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來的文物不計其數,很多都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文物的用途都已經消失,或者是被人遺忘。比如我們現在還能見到的香爐,其實是古代銅鼎的分支。銅鼎作為最重要的青銅器,不僅是祭祀所用的禮器,一開始是作為烹煮或盛貯肉類的器具,只是後來沒人將它作此用途而已。

今天要說的這個文物,也有類似之處,請看下圖。如果不是在本文中見到,您是不是會將它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水瓢?看上去,這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常備的鋁製水瓢沒有什麼區別,保存得還不好,還有鏽蝕。可如果我說這是天津博物館的一級文物,會不會讓你大吃一驚?

其實,在天津博物館,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初元三年上林共府升」。這個名字相當拗口,很多人包括專家都喜歡稱呼它為「上林共府銅升」。它並不是水瓢,而是一種量具。之所以對其用途,專家能夠有如此的把握,全是因為它的外壁上銘刻著這麼4行字:

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兩,工師駿造。

原來,這是一種測量容積的量具,它的測量體積是一升,本身量具重一斤二兩。我們來逐一解釋這段文字:上林共府,這四個字,解釋有幾種,最為認可的應該是指上林苑的供應物資機構。上林苑是西漢武帝劉徹興建的一座皇家園林,規模宏偉至極,宮室萬千。共府,就是指供府,取「供給資生之具」的意思。

「初元」是漢元帝的年號,初元三年是公元前46年。「受琅玡」指的是從琅玡郡送至京師的,琅玡郡是秦朝時就設置的,漢朝時也保留了下來,地盤還不小,可以管轄51縣,大概位置是山東諸城。

「容一升,重斤二兩」我們前面已經敘述了,這裡的升是秦制的。當年秦始皇剪滅六國,進行了「車同軌,書同文,同貨幣,度量衡」的改革,也標誌著中原一統的真正實現。那麼這個一升是多少呢?通過考古工作者的實際測量,該容器的一升就是200毫升。

在另外一個很像水瓢的銅升——戰國兩詔銅橢量於1982年在陝西省禮泉縣出土後,人們好奇地測量這件來自於戰國末年秦國量具的容積,結果是198毫升。除去可以理解的誤差之外,兩件古代文物,有力證明了史書記載「漢承秦制」的正確性。

要知道當時的人是惜墨如金的,更何況這是在銘文,為什麼還要將銅升的重量寫出來呢?原來聰明的古人早就考量到了,不僅可以測量容積,還可以稱量液體的重量。當銅升連帶著所盛物品一同被稱量時,就可以很輕鬆除去銅升本來的重量,從而得到物品的凈重。

至於說後面所寫的「工師駿造」,並不難理解,就是一名叫做「駿」的工師製造或者監造的。在器皿上寫名字,這是春秋時期就已經留下的一種制度,叫做「物勒工名」。最開始並不是為了讓工匠能夠名垂青史,而是為了能夠方便管理者檢查質量,從而追溯責任人。大到幾噸重的青銅器,小到一塊磚瓦,都要有製造者的名字寫在上面。這也體現了在幾千年之前,中國古人就已經有了追責意識。

另外,這4行字的銘文是隸書寫成的,文字洒脫嚴謹,古樸莊重,很有西漢的風韻。小珏喜歡看各種書法參賽作品,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臨摹這22個字。作為並不出名、也非有勵志含義的銘文,能得到這麼多人的青睞已經實屬不易。

這樣一件酷似「水瓢」的物件,能列為一級文物,自然與它數量稀少是分不開的。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屬性和歷史底蘊,也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這首浪漫的詩,道盡了最有詩意的離別,友誼萬古長存
這三位太后的人生經歷,就是整個清朝國運的縮影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