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嫦娥落月背!人類首次!中國人牛!

嫦娥落月背!人類首次!中國人牛!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傳回世界首張近距拍攝月背影像圖。

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嫦娥四號落月難在哪裡

人類第一次!1月3日,中國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歷史上與月球背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之所以月球背面如此人際罕至,就在於這裡的特殊環境讓探測器登陸難度極大增加。相比於六年前嫦娥三號的那次月球正面著陸,嫦娥四號這次堪稱「盲降」。

垂直著陸適應月球背面的崎嶇地形

在接到降落指令後,嫦娥四號探測器首先是掉頭,做好下降準備。在距離月面15公里的高度,「定時定量」啟動發動機開始快速減速。在一邊往前飛一邊下降的同時,嫦娥四號快速調整姿勢調整速度,在距離月面8公里的高度時調整至垂直下降。然後它繼續下降,待發現下方100米就是月面時,為了保證落地時每隻腳都不踩到石頭上、踩到坑裡,嫦娥四號稍稍「歇歇腳」,待自行找好著陸點後才緩緩地飄了下去。

據介紹,嫦娥四號首選著陸區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與嫦娥三號平坦的虹灣著陸區相比,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就崎嶇得多。相關數據顯示,虹灣著陸區的地形起伏僅800米,而艾特肯盆地的地形起伏達到6000米,而且充滿大大小小的撞擊坑。這就對探測器著陸區的選擇和著陸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說,嫦娥三號的著陸軌跡是一條拋物線,而為適應這次著陸區域的崎嶇地形,嫦娥四號採取了近乎垂直著陸的軌跡,以準確測量自身所處的高度。

2018年8月15日,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舉行儀式,正式啟動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征名活動,並對外公布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著陸器和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中繼通信靠「鵲橋」

嫦娥四號這次任務的另一大難點是著陸區在月球背面,使探測器無法同地球直接通信,必須用中繼星中繼的方式。尤其是在下降過程中,著陸器也不能對地直接通信,只能通過中繼星「鵲橋」進行操作。所有的信息傳輸都需要在「鵲橋」的中轉下完成,無疑極大增加了落月任務的風險。

據介紹,這個中轉過程會產生60秒左右的時間差,而整個落月過程僅有600秒左右,落月速度又十分快,如果通過地面人工干預的方式讓嫦娥四號安全落月,那麼等地面指令發送過去,它的狀態已經跟指令發出時完全不同了。因此嫦娥四號只能通過提前輸入的落月信息,在測距測速等敏感器的幫助下自主導航落月。對地面人員來說,這個過程近乎是「盲降」。

為防止在最緊張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著陸過程中「鵲橋」出現問題影響數據的上傳,這次特意設計了延時數據注入功能,就是提前把要注入著陸器計算機的數據發送到著陸器上的某個地方暫存,這個數據包是帶有時間標籤的,待到著陸器上的時間和該標籤相同時,數據便自動注入。

此外,全系統還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診斷與重構」,就是萬一真的發生了故障,系統可以隨時自己給自己進行「診斷」,找到病灶並剔除病灶,通過身體各部分功能的優化再組合,確保機體整體功能的正常,確保落月過程的萬無一失。

嫦娥四號成功踏足月球,實現了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創造的又一個人類第一次,任務的成功在為航天強國建設踏出重要一步的同時,也再次把我國航天器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環球時報-環球網 馬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外媒:美軍已從敘利亞撤走首批武器
排擠華為,西方面臨「囧現實」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