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何五台山被稱為四大名山之首?

為何五台山被稱為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古稱清涼山,因其建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據佛經記載,因寺建最早、宗派齊全、漢藏共存、傳統優良而享譽海內外。

五台山能在中華大地的眾多名山大川中卓然獨立,成為馳名中外的世界名山,主要基於佛教聖地的原因。

清康熙皇帝贊五台山道:「宇內稱靈山佛土,最著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台為尤盛焉。」

《敦煌石室遺經》載記:「昔人頌宇內靈奇之境,恆言五嶽之外,復有三山,蓋謂五台、峨嵋、普陀也。三山皆因佛跡顯,而五台尤以山避最早,境地最幽,靈貺(kuang)最赫,故得名獨盛。」

經中所載,智慧所在

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中唯一在佛教經藏中有明確記載的名山。據經藏記載,東晉傳入中國的《大華嚴經》上講: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此外,佛教經典《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也云:「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州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佛經載記,世尊金口親宣,因而五台山被公認為是文殊菩薩應化道場,名聞海內外。

佛教講,文殊菩薩作為佛的左協侍,智慧第一。原本早已成佛,名曰龍種上如來,為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故現菩薩身,為諸菩薩之首。

所以,千百年來,五台山一直被國內外佛教徒奉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倍受尊崇。

五台山黛螺頂五方文殊菩薩

五台歸來不看廟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寺院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十年,攝摩騰、竺法蘭兩位尊者白馬馱經,來到中國洛陽。

次年(公元68年),攝摩騰、竺法蘭尊者來到山西五台山時,發現五台山的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修行弘法的印度靈鷲山非常相似,遂奏請漢明帝在此修建佛寺,寺院落成後,取名大孚靈鷲寺(現今顯通寺的前身,有「釋源宗族」之譽)。

之後歷代修造的寺院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壁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

據記載,北魏時期已建成大規模寺廟群,至唐代達到鼎盛時期,最多時曾達到360多座,僧尼達萬人,經歷了幾次變遷,部分寺院建築遭到破壞。目前,台內外尚有寺院47座。

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

此外,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世人稱讚:「黃山歸來不看山,五台歸來不看廟。」

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位於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和

諸宗並弘 名僧輩出

五台山因其獨特的神聖地位,佛教發展空前隆盛,諸宗並弘,名僧輩出。

清涼國師澄觀,是華嚴宗四祖,以「生歷九朝,為七帝師」的尊位,長居五台山弘揚華嚴經學說。

凈土宗四祖法照大師於五台山弘揚念佛法門,與玄奘三藏齊名的不空三藏弟子含光大師居五台山金閣寺弘揚密宗,天台宗的志遠大師,法相宗的窺基大師、律宗的道宣律師以及禪宗的隱峰、仰山、趙州禪師、憨山大師等競相來山禮佛弘法。

遂使五台山逐步發展成為「名僧輩出、諸宗並弘,群賢必至,八方競禮」的佛教中心,引領全國的佛教發展走勢。

目前,五台山佛教的顯密並存、宗派齊全,包含律宗、三論宗、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真言宗、禪宗、凈土宗以及藏傳佛教。

世界最大漢傳尼眾佛學院

溫馨提示:《智游五台山》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文殊道場 的精彩文章:

14位最著名的「活菩薩」:雖經千年鮮如活人!
禪悟,悟什麼?

TAG:五台山文殊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