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華夏民族虎崇拜 玄冥內司追魂局

華夏民族虎崇拜 玄冥內司追魂局

虎,一直受到華夏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徵。虎的崇拜,源自遠古文化中的圖騰崇拜。

據考證,虎的形象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已出現,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

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人民喜愛的保護神,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觀念。

虎(資料圖)

1

古代器物中的虎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

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祀典》曰:

「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系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

青銅禮器上的虎形象威猛,正在噬食鬼魅。馬王堆漢墓帛畫中,載著女主人升空的雲雷紋與夔龍之間,正是雄踞著兩隻虎。

虎食人卣青銅酒器商代日本泉屋博古館藏(資料圖)

器形整體形態為一距蹲的猛虎前爪摟抱住一似人而手足僅四指的類人,虎口怒張正欲撕咬其頭部,造型猛烈猙獰,紋飾繁密精細,布覆全器,是一個造型獨特的器物,有關他的用途和造型的蘊藉,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普遍關注。

在眾家之言中,又以薩滿通靈說,避邪說,人神和一、圖騰說、人虎交歡說等說法較為流行。薩滿通靈說。

張光直《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認為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是巫覡溝通於天地的一種工具。「在商周之早期,神話中得動物發揮在人的世界與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溝通上……

因此,這些銅器上之鑄刻著作為人的世界與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溝通的媒介的神話性的動物花紋,勿寧說是很不難理來越解的現象。」

這一觀點近年來越為學者關注,晁福林、陳望衡、曹振峰、張法等著名學者都直接或間接地給予了肯定的態度。

(資料圖)

避邪說。此說以馬承源等學者為代表,他們認為「虎食人卣」實際上反映的是「虎食鬼」的神話,「虎食人卣」中的虎威是用來驅逐惡魔的,從而起到了避邪之用。人神合一說。

持「人神合一說」的有美國學者弗萊瑟和中國學者李學勤等人。弗萊瑟以為虎食人卣等這類人獸母題問題中的動物多屬薩滿教假象的「另一個我」或「他我」,通過人被「吞食」或被「挾持」而通神登天,超升高境。

李學勤教授則援引此理論,並加以論述說「吞食」象徵著自我與具有神性動物的合一,正如他自己在《試論虎食人卣》中說的:「虎食人或龍食人意味著人與神性的龍虎的合一,這不失為一種可能的解釋。

虎青銅鉞商代後期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資料圖)

1976年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青銅鉞肩下部,在長方形的圖案中鑄雙虎側身相向而立,皆張開大口,兩個虎吻之間鑄一人首。

歷史資料表明另有一些器物上,亦有很多虎「食人」的形象。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有兩虎共食人頭的形象,被食人頭頂豎冠裝飾;

渾源李峪村出土的鳥獸龍紋壺上有虎食人的浮雕,虎咬住人的腰部,人為裸體;1957年阜南月兒河出土龍虎尊,尊腹部鑄一隻一首雙身的虎,虎口下一裸人,呈被吞食狀;

三門峽上嶺虢國墓地1705號墓出土一西周晚期車軸,軸的頂端為龍形,龍口的正面及左右兩側均銜咬著一個人頭;三星堆祭祀坑所出銅尊上,有虎銜人的紋樣。

雙虎食人首紋司母戊方鼎商代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資料圖)

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

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

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殷商時期還出現了一些玉虎物件,說明殷商之際流行對虎的崇拜。

戰國秦漢時期,調動軍隊的信物稱為虎符。虎符為銅鑄虎形,分為兩半,右半留存中央,左半發給地方官吏或統兵將帥。調動軍隊時,須由使臣持符驗合後方能生效。

陝西省博物館珍藏的2200多年前的秦代「杜虎符」,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捲曲,背面有凹槽,頸有一穿孔。身上有錯金銘文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

(資料圖)

《山海經·海內經》載:「西南有巴國,太皞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路史·後紀·太昊伏羲氏》說:「太昊,伏羲氏……風姓,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後照(照),後照生顧相,夅(降)外於巴,是生巴人。」這裡十分清晰地記錄了巴人的來歷、世系。

「顧相」即《後漢書》所說之「務相」,務相被尊為巴人的始祖。伏羲風姓,虎從風,說明其標誌是虎。

《列子》記伏羲「蛇身牛首虎鼻」,還是說其與虎有關。伏羲又寫作「慮戲」,《說文》言:「慮,虎兒。」可知,伏羲氏以虎為圖騰是可以肯定的。

玉虎商代後期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資料圖)

青銅器作為殷人的祭祀重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宗教思想。

而虎食人卣則正是在這種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上帝崇拜的宗教氛圍中產生的。虎和人的關係並非虎要吃人,而是虎神作為人類的朋友,在保佑或者在加持信仰這一形象的族群。

青銅器上面的虎紋飾反映了殷商宗教和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宗教之間的一脈相承的關係,反映出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崇敬自然依賴於自然,依然希望通過一種方式藉助到自然的力量為己所用。

2

道教中的虎

白虎神清代彩繪李黎鶴藏(資料圖)

白虎是中國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

《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虎有兩種含義:其一,與龍一樣,起著導引、載體的作用。

《神仙傳》載:「有乘龍虎導引數百人,迎安期,安期升羽車而升天也。」其二,虎為百獸之王,是威儀與力量的象徵,具有護衛的作用。

《說文解字》:「虎,山獸之君。從虍,從兒。虎足象人足。」段玉裁註:「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兒。虍謂其文,兒謂其足也。」

(資料圖)

道教有神虎司,專管追攝魂魄、超度之事。

《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七曰:「聖人假神虎攝召者,蓋寅為鬼門,其屬則虎。以其方屬攝召者,蓋取此義,良有謂也。今嗣師以壇官統攝虎司,蓋此謂也。

追魂使趙公明(資料圖)

神虎玄冥內司官將甚多主要有:神虎倒生玄司玉女蔣仁魁,神虎紫元夫人,玄冥追攝內司玉女韋自然,玄冥追攝內司靈官崔浩,神虎雄左玉曹主吏何昌,神虎雌右武鸞主吏喬苟,神虎內司追魂掌籍靈官酈有俊。

玄冥內司天道追魂使高龍,玄冥內司人道追魂使馬正,玄冥內司神道追魂使薛彥,玄冥內司地獄道追魂使雷飛,神虎內司餓鬼道追魂使張守和,神虎內司橫亡道追魂使趙公明,神虎內司幽隱道追魂使朱信,神虎內司天塗惡道追魂使陳從正。

神虎內司地塗惡道追魂使葛勝,神虎內司水塗惡道追魂使杜克,神虎外司上部追魂使張信,神虎外司中部追魂使侯迪,神虎外司下部追魂使魏逵,神虎監獄急現使者陳志,神虎監獄報應使者劉恙,神虎監獄引磨使者徐忠,神虎監獄夜光使者許念。

神虎符(資料圖)

咒曰:神虎內司,敕降玄都。攝神聽命,承領天符。急速准令,尋魂四驅。吾今召汝,汝急起幽塗。

唵吽吽急速來。用黑紙墨書,朱書將名,握斗訣書之。凡攝召以前,先以此符途召諸將,然後關發文檄。

神虎玄冥內司追魂局(資料圖)

右灰壇,即神虎獄也。此壇乃內秘用之。神驗法,用石灰二斗四升,依式鋪列。次晝以符,然後就鬼門召魂,植幡於中,列符於左右。

太一引魂符(資料圖)

用黃絹八尺二寸,粉書,懸壇之門。

紫元通幽符(資料圖)

用紫絹六尺四寸,朱書,懸壇之中。

三界尋魂符(資料圖)

用朱書十二道,懸幡上,植於局門左右,仍以九道焚扃中。追魂咒。斗訣,九遍,引東北氣九口布壇。

次東氣九,南氣三,西氣七,北氣五,中氣一,並布壇中。焚符畢,覺局中玲風起習習,魂到矣。天地之精,陰陽神聚。

以靈氣結汝形魂,散復聚,昏復明,無中兆有,空見真。急歸靈幡合景真,紫元符檄下泉肩,太一追魂急到臨。急急如玄冥內司追魂律令。

咒曰:開天門,通地戶。留人門,放鬼路。攝鬼神,離罪苦。三氣流光,照徹地府。太一奉命,北魁神虎。急急如太一召魂律令。

札式(資料圖)

用紫帛長二尺六寸,高一尺二寸,黃書,用方函如式。太一紫元金札:太歲年月日吉時告下。具法位,臣姓某,承誥奉行。

三天大聖都天大法天師。發札牒。用黃紙朱書,角封如牒,同札發遣。天師玉堂門下追魂壇:

本壇准太一紫元追魂金札一道,攝召亡過某人,生死年甲,親魂正魄前來壇局現形,受度更生,須至追攝者。敕制地司,攝召形魂。承符奉命,三界移奔。上天下地,無所不經。

三塗六道,火急搜尋。天門地戶,獄府幽扃。是直姓名,是正魂魄。乘光到壇,無恐無驚。一如告命,風火驛傳。

神虎隱書(資料圖)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曰:玄曹斗府星宮,每一宮府皆有億萬九皇靈官,億萬繡衣使者,億萬金童玉女,億萬天將吏兵,下游於世,採錄萬國人之善惡,毫分無差。

其中最尊者有九皇神虎夫人,神虎左右大聖,神虎主生死玉女,次有神虎追魂使者,神虎追攝吏兵。

若能修善建功,除邪戒欲,去非輔正,名列天一紫府,位司太一北祚。

可以請降眾靈,佐助大道,回屍起死,復魂返魄,剪除妖魔,叱吒幽司,統御冥曹,注祿延壽,愈災捍厄,以招天勛,功成善滿,白日登真。

北魁玄冥混元玉札(資料圖)

神虎符命,追取某分野亡魂等眾,來赴靈寶玄壇,恭對三寶御前,聞經聽法,傳符受戒,領受殊恩,無違頃刻,疾速奉行。

神虎所到,萬神敬聽,風火驛傳。年月日時,告下。具位臣姓名奉行。

太上混元玉札追魂鐵券(資料圖)

皇人曰:凡欲追薦橫死之者,須用鐵券以攝之。法用雌黃夾硃砂篆之,召攝亡魂,各於所屬星下,書姓名生時年月,及某月日,身亡葬埋處。

若名數多,則於玉札下列之,或不記年月日時,亦子細開說於玉札下,同信帛等關焚於烈焰中。

神虎追魂使者符後天篆檄(資料圖)

前書靈寶大法司神虎追魂字,中書符,後書天篆,後用太歲年月日某處行下,次用行持主神召攝姓押。此系神虎二使者符檄,朱書黃紋青封。

如用使者符,召攝幽魂不到者,多是陰府照對陰訟,及罪戾重者,陰官拘留玄局。自有元降符檄,再召之,無有不至。亦用朱書黃紋青封。

三使者符(資料圖)

法用青黃紅繒,各三尺,每三尺分二截。各一截彩畫使者之形,並曲腳朝天襆頭,各衣本色衣,碧玉束帶,魚尾勢刀,綠皮靴,執符。

下一截朱書使者真形符,使彌滿。次以引並玉札,焚於烈焰中。符成仍於符中心書使者名諱,念神虎咒圈之。書符總來符咒:神虎戟飛運,招遙一統隨。三七遍急急。

右使者追取十方三界,九州九地,一切重陰病患死魂,諸獄囚苦一切孤魂滯魄。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為何道經中說「人心皆散亂」,我們又該如何修證純真一念?
張宇清:欽差到山建醮,名流詩文唱和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