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簡單易學,效果顯著:道士冷謙的「養生十六宜」

簡單易學,效果顯著:道士冷謙的「養生十六宜」

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冷謙與彭瑩玉、說不得、張中、周顛,共同稱為明教「五散人」。冷謙的性格特點,可以用「三個極」來說明。

第一是說話極簡潔,從不肯多說半句廢話。

第二是行事極冷靜,當周顛幾人因為誤會與楊逍戰作一團時,他一直冷眼旁觀,並不盲目出手,當感覺必須要出手時又考慮周全巧妙解圍,避免誤傷人、徒增怨。

第三是為人極忠厚,當周顛隨張無忌去冰火島尋找謝遜時,不肯多說半個字的冷謙對周顛道:「小心,怪魚,吃你!」周顛握著他的手,心中十分感動。

五散人情若兄弟,今天冷謙破例說了六個字,的確是擔心眾兄弟被大海里的怪魚吃了。

養生(資料圖)

這裡的冷謙雖然是小說人物,但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金庸先生應該是根據此原型而塑造的小說人物。歷史上原型的真實姓名就叫冷謙,字啟敬,別號龍陽子,是元末明初道士。

冷謙多才多藝,精音樂、書畫、養生,而且通天文、地理、律歷等。相傳其活了一百五十歲,

雖然無法具體考證其到底活了多大年紀,但是多項資料顯示,他是一個非常長壽之人,他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養生保健方面。

他提出的「養生十六宜」,是一套養生鍛煉方法。這套方法是在古代「修崑崙法五宜」的基礎上,吸收「祛病延年十六句術」和《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中的部分內容形成的。該法簡單易學,效果顯著,非常適合養生。

養生十六宜:面宜多擦,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言語常簡默,皮膚宜常干沐。

面宜多擦。將兩手搓熱,像洗臉一樣,擦面十餘次,至面部感覺微微發熱為止。經常擦面,可讓面部紅潤光澤。

面部血管神經豐富,且人的內臟皆開竅於面部,經常搓擦,不僅可以起到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其效果相當於經常按摩內臟。

發宜多梳(資料圖)

發宜多梳。用雙手十指伸入頭髮間,如梳頭樣,從前到後來回重複按搓頭部,是一種頭部按摩。

頭部是人體陽經聚會的地方,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起到流通氣血,消除疲勞,清醒頭腦的作用。

目宜常運。閉目,以眼球自左向右旋轉數次,再從右自到左數次,閉目休息一會兒,再忽然睜開。

運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視力衰退,明目清肝。耳宜常凝。以兩手掩耳,低頭、仰頭幾次,頭腦清靜,去除雜念,可除頭旋之疾。

齒宜常叩。清晨睡醒之時,叩齒幾十次,可使牙齒堅固。口宜常閉。經常閉口調息。舌舔上齶,呼吸均勻和緩,即可使人體氣機通暢,津液自生。津宜常咽。

平時口中有津液,應隨時咽下。可健脾胃,助消化,起到滋陰益氣的作用。氣宜常提。隨鼻中吸氣,輕輕作提肛動作,稍停,即緩緩呼氣。久做,可健身防病。

心宜常靜。心靜則氣血平和,經常保持清靜,排除雜念,常如此可調氣養神。神宜常存。

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不過度思慮,無煩惱憂怨,可以少生七情之患,使身體健康。背宜常暖。保持背部溫暖,可以預防感冒,固腎強腰。

背部為腎脈之所居,足太陽膀胱之所舍,人感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

保持心情舒暢(資料圖)

腹宜常摩。食後用手摩腹,可助消化,治療腹脹、便秘。

胸宜常護。經常用手摩擦胸部,可寬胸理氣,增強心肺功能。

囊宜常裹。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調息,可養腎氣,固腎強腰。

言語常簡默。多言耗氣,緘默則養氣,故言不宜過多。

按時休息,保持身心健康(資料圖)

皮膚宜常干沐。兩手搓熱,常搓摩周身皮膚,可使周身氣血通暢,舒筋活血,皮膚潤澤而有彈性。

難能可貴的是,冷謙摒棄了道家養生理論中的神秘色彩,以非常精鍊、明白的語言,來描述道家養生法,對道醫養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且其法簡單易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隨時可以練習。

後世的清朝皇帝乾隆非常重視的「十常四勿」,其中絕大部分的注意事項就是冷謙「養生十六宜」的內容。

十常:齒常叩,津常咽,耳常撣,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從壽命上看,乾隆也活了89歲。

在明清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條件下,冷謙、乾隆能享此高壽,除了他們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起居飲食之外,可以說,與他們重視這些保健養生方法是分不開的。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懸壺濟世,醫道永傳:《道醫集成》與道教醫學
穿地取水 謂之為井:中國古代的井崇拜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