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國歷史觀以中原王朝為正統,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一脈相承。然而實際上,中國北疆,也有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遼、金、蒙古、後金等游牧王朝前後延續,就像兩條河流,平行發展,同時又相互交織,最終合而為一,融入了現代中華民族。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不同的顏色,不同的世界

如果站在長城以北向南眺望,站在一個游牧領袖的角度去思考長城內外的漫長歷史,我們又會得到什麼樣的新想法呢?

游牧帝國的幼年期

(夏至南北朝)

清朝及清以前,中國北疆的地理位置大體上東至大海,西至阿爾泰山,南至河北、山西北部和河套南部,北至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從北向南,在地貌條件上依次為森林,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農耕平原。

這是一個非常寬闊且富於變化的北部邊疆

氣候的變化更使得農牧生產的分界線

在歷史上南北擺動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人類文明誕生以後,羊、牛、馬、駱駝等動物相繼被馴化,為人類提供肉、奶、皮革等資源,形成了游牧社會的基礎。這是和農耕文明幾乎同時出現的利用自然的技術手段,兩者的都是根據所在聚居地的自然地理條件而誕生的求生之法。

蒙古高原的游牧經濟

河套平原的綠洲農業

華北平原的精耕細作

生產方式和人口承載力都差別巨大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春秋時,黃河流域夏戎雜居,但是整體上,農業文明由於更強的經濟發展力和組織強度,呈不斷北擴趨勢。

山西北部在西周時並不屬中原核心區

而西周分封的諸侯在春秋做大並向四方擴張

將山西北部收入囊中的正是「晉」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春秋五霸中,齊桓公救邢存衛、北伐山戎,晉滅赤狄、秦滅西戎十二,犬戎、諸狄、山戎等部族或被融合,或被迫北遷。

此時中原諸國正在東亞土地上

儘力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和生活方式

北方尚未出現統一草原的帝國

游牧與農耕之間尚未明顯對壘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戰國時趙國逐林胡、樓煩,置雲中、雁門、代群。秦朝建立,佔領河套,設四十四縣,築長城。

至此,以長城為界,農牧分界基本上穩定。

北方遍置諸郡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與此同時,草原上建立了第一個游牧帝國——匈奴,其地東盡遼河,西至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形成「南有大漢,北有強胡」的對峙局面。漢武帝時期,雙方爆發激烈戰爭,但是相互無法徹底打垮對方。

南有大漢,北有強胡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韓安國曾說,「匈奴負戎馬之足,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一語道出漢族王朝在面臨游牧政權時,在戰爭方式和戰爭收益上的不利。這也成為後世歷代強盛中央王朝無法突破的桎梏。但匈奴隨後也產生了內部分化,在東漢時被驅逐出了蒙古高原,被迫西遷。

拿下河西走廊和陰山南北

對中原王朝已經是很好的屏障和保障

再北上大漠深處已經無利可圖了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北疆,鮮卑在匈奴故地崛起。此時,匈奴、羌、氐、羯等在前,各部鮮卑在後,紛紛南遷漢地。在八王之亂後,匈奴滅西晉,十六國時期來臨。歷經千年,游牧民族王者歸來,重新回到黃河流域核心區。到4世紀末,拓跋鮮卑建立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同時,柔然、突厥先後在草原崛起。

北方民族南下,西晉崩潰

中國北部陷入持續的戰亂

即所謂五胡十六國時代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總體上來說,這一時期,游牧民族儘管強悍,但是面對中原王朝依舊弱勢。

一是中原對其具有無比的吸引力。儘管武力強大,但是草原游牧生活方式脆弱,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則草原民族或是南侵,或是歸順。在其故土,復生新的游牧民族,匈奴、鮮卑、柔然等正是如此。

二是此時的游牧民族部落氣息濃厚,戰爭失敗,則國破族滅,如前趙、後趙、前秦等概莫如此。反觀哥特、法蘭克、日耳曼等蠻族則在西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了各自王國,並且延續至今。

三是農耕帝國佔據絕對優勢。匈奴對抗漢朝被迫遠遁,鮮卑無法抗拒被漢化,柔然為漢化北魏重創,東西突厥為唐朝所滅。

這個階段農耕世界的重心仍在北方

所以農耕民族一定程度上具有農牧混合的能力

加上可以控制北方諸多優質牧場

民風和戰力其實頗為強悍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游牧帝國的成長期

(隋至宋)

隋朝以及唐中前期,農耕民族依然保持強大戰鬥力。唐太宗父子雖能消滅東西突厥,設立羈縻地區,卻無法在這裡建立有效統治。草原無法提供足夠的產出維持駐軍和漢族移民,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這種局限,始終困擾著歷代漢族王朝。

唐朝在初期就取得巨大勝利並進入黃金時代

但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壓倒性優勢也並沒有持續很久

蒙古高原很快又陷入複雜的失控狀態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一度復興的後突厥汗國滅亡,草原上興起了回鶻汗國。

這時,以唐為大中心,形成東北渤海、北疆回鶻、西部吐蕃、西南南詔等若干封建政權小中心。安史亂後,吐蕃兩陷長安,西域丟失,河北胡化,河朔三鎮橫行,啟示著新一輪的融合終將到來。

河北的胡化非常要命

直接在下一個時代埋下了重大隱患

而失去河北意味著北方經濟區難以連成一片

過於依賴日益增長的南方經濟未必是件好事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唐末五代,農耕帝國再次陷入分崩離析。這一次,游牧民族沒有南下中原,但是在塞外,劃時代地誕生了契丹族的遼朝。

遼朝的建立,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唐末已是節度使的天下

唐王朝的覆滅終於令割據勢力之間的戰鬥公開化了

而來自北方的契丹和山西李克用

成為兩個掌握部落軍事實力的重要玩家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政治上,自遼開始,塞外的少數民族第一次自稱皇帝,與漢族王朝平起平坐。這也是游牧民族第一次學習漢族的治國模式,建立了完備的官制、都城,開科取士,設立學校,修訂法律,國家機器逐漸成型。為了適應游牧帝國的需求,遼人還創造性地設立了南北面官制,分別治理漢地和塞外。

遼朝胡瓌描繪的契丹人《出獵圖》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宋遼御容往來(越來越能文能武)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經濟上,遼擺脫了以畜牧、漁獵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農業、手工業等大大發展,經濟結構大為複雜,抗風險能力加強。

軍事上,此前塞外政權的威脅僅限長城一線,入塞多是擄掠。但是自後晉被遼滅亡開始,游牧民族也開始顯露窺伺天下之志,北宋、南宋等中原王朝都城陸續被攻克。游牧民族的實力極大提升,也為後世明朝天子守國門提供了歷史依據。

控制幽雲十六州影響巨大

迫使遼建立一套兼備農牧兩套體系的政治架構

其優勢不再只是軍事上的,也是經濟上的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金朝將遼朝的事業推進到更深,迫使漢族王朝第一次向游牧民族稱臣(紹興合議,宋向金稱臣,金冊宋高宗趙構為皇帝),並將版圖南推到淮河秦嶺一線。

遼金西夏宋大理並立時代,已經證明了農業文明並非中國唯一中心。漢族不能征服草原地區(漢、唐及明深入漠北未能降服游牧民族),相反草原地區卻不止一次顯示出征服漢地,並通過漢化建立穩定統治的能力(北魏、遼、金)。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標誌

金在北方建造了漫長的金長城

雖然其永久性無法與中原長城相比

但說明金人面對的地緣問題和策略

已經相當漢化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這似乎預示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在於一個能混一二者的力量。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元、清誕生的條件。

大一統大融合時代

(元明清)

回鶻汗國滅亡後,大漠南北再次出現真空狀態,眾多室韋—韃靼部落擴散到了蒙古高原各個角落,主要有蒙古語族的蒙古、蔑兒乞、塔塔爾等部,以及突厥語族的克烈、乃蠻、汪古等部落。歷經艱苦的戰鬥,1206年,鐵木真統一諸部,建立大蒙古國,稱成吉思汗。

最優良的牧場其實散佈於蒙古高原周邊

使得蒙古長期成為四方部落的角斗場

而由某一部落統一整個高原卻非常困難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成吉思汗統一各部的過程,正是各部落蒙古化的過程。在戰爭中,被征服各部被打散一併納入蒙古各千戶,原有部落血緣紐帶被割斷,統一成為蒙古國的百姓,形成一個具有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共同族屬意識的民族共同體。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在蒙古之前,各游牧帝國一旦失敗,就煙消雲散,消失不見,或融入到別的部落,或南遷漢地融入漢族。蒙古民族的形成,標誌著草原各部從漫散鬆懈的分立狀態,開始凝結成為一個強勁有力的民族。以此為基礎,才締結了包括元朝和四大汗國在內的蒙古帝國,否則,一旦戰爭失敗或者內部爭位,很可能被其他部落推翻,或者內部分裂。

元朝的大一統,也將自唐以來,並立的中原、北疆、東北、西域、青藏高原、雲貴等各中心一併納入到統一的帝國,具有極大的意義。

游牧帝國的進化在蒙元帝國達到頂峰

第一次跨過長江征服整個華南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儘管元帝國的前身來自草原,但是與歷代游牧民族政權一樣,都無法拒絕漢化。儘管征服中原之初,蒙古貴族一度想把耕地變為牧場,但是蒙哥死後,忽必烈與幼弟阿里不哥的爭位戰爭中,正是依靠漢地雄厚富庶的經濟力量為後盾,對阿里不哥的草原進行糧食物資封鎖,戰勝了後者。農耕經濟的強大給忽必烈留下了深刻印象。

《元世祖出獵圖》打獵有趣,但種地務實啊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漢人許衡也上疏忽必烈:「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後魏、遼、金歷年最多,其它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漢文明的強大,不在於武力顯赫,而在於經濟上在東亞的壓倒性優勢、文化上的先進和人口的廣大。游牧民族政權即便再強大,都無可避免的漢化,經濟基礎薄弱的漠北自然也喪失了帝國的政治中心地位。

但是元朝後期,由於未能有效調和蒙古路線和漢化路線的矛盾,加上帝位繼承連陷危機,最終被推翻。

有明一代,草原各部再次陷入分裂,但是蒙古民族延續了下來,這其實是歷史上並不多見的。明初多次北征漠北,但是都無法徹底打垮蒙古。其後,蒙古出現了也先、俺答汗等,繼續威脅明朝北疆,迫使明朝重修長城。中原與草原再次恢復到前朝各代的對峙狀態。

我們最熟悉的,便是明長城了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最終,女真人從東北異軍突起,利用蒙古諸部的分裂,和明朝的內部危機,再次統一長城內外,建立了比元朝更穩固的多民族帝國。清朝對北疆推行藏傳佛教、加強滿蒙聯姻、創設盟旗制度,讓蒙古成為清朝的忠實盟友。一直到晚清,蒙古騎兵依舊在抵抗英法聯軍,平定捻軍、回民起義中起到相當作用。

火藥帝國+一套全新的政治安排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縱觀這長城內外的千年國史,正是一部百川歸海的歷史。各地在分散發展演進後走向統一,各民族在自立發展的基礎上走向融合,推動了中華文明在曲折發展中的延續。這種內在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動力,是華夏文明存續5000年不斷的基礎,也是我們民族最值得自豪的一點。

END

草原帝國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

作者:柳丁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作者寫於2018-12-3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16個健康警戒線全划出來了,壽命長短由它決定
東北人打雪仗,從來都不是演習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