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是「煙民」粉絲嗎,我們從59年扇起一場載入控煙史冊的蝴蝶效應

你是「煙民」粉絲嗎,我們從59年扇起一場載入控煙史冊的蝴蝶效應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八年前,一場與控煙有關的輿論硬仗,打了43天。

從最初網友、控煙專家質疑,再到院士紛紛發聲、網民大規模參與,藉由科學網、《中國科學報》等平台,「中式捲煙特徵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項目最終從國家科技進步獎參評名單中消失。

今天再回想當年的這場「博弈」,中國預防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控煙專家吳宜群依然頗為感慨,「這是可以載入我們控煙史冊的一件成功案例。」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你是「煙民」粉絲嗎,我們從59年扇起一場載入控煙史冊的蝴蝶效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煙獎遭院士聯名質疑

在2012年3月22日科技部網站公示的國家科學技術獎項受理項目目錄中,「中式捲煙特徵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赫然在列。上榜理由提到,該研究成果「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市場適應性」。

4月5日,時任國家控煙辦主任楊功煥就此提出質疑,並表示應禁止煙草業的研究進入國家科技獎名單。

中科院院士陳竺以及陳春明、王克安、吳宜群等控煙專家也紛紛通過科學網等平台,就參評項目的合理合法性表示質疑。

4月10日,《中國科學報》於頭版刊發了30名院士的公開信,信中明確對中式捲煙入圍科技獎表示反對。秦伯益、鍾南山、聞玉梅、鄭守儀、孫燕等多名院士在信中指出:「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可能會對中國控煙事業產生不利影響的行為,並呼籲有關部門切實承擔起對中國控煙事業的公益職責。」

以深入報道引導輿論

院士們的聯名公開信一經發出,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科學網也於同一時間發起網友簽名徵集活動,以抵制中式捲煙有關項目參評科技獎。中國科學報社主辦的《科學新聞》雜誌還策划了控煙專題。

《科學新聞》記者唐琳回憶,得知《中國科學報》就質疑中式捲煙評獎一事展開系列報道後,楊功煥以控煙專家的身份提供了大量資料,包括權威研究、世界衛生組織文件、與控煙相關的網頁等。當時參與專題策劃的其他記者也回憶,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即便行程繁忙,仍專門抽出十幾分鐘的時間接受了電話採訪。

你是「煙民」粉絲嗎,我們從59年扇起一場載入控煙史冊的蝴蝶效應

參與科學網簽名活動的網友討論得愈發深入,眾多簽名留言中,既有對控煙必要性的理性分析,也有呼籲進一步公開項目內容的討論。截至4月29日晚,參與簽名活動的人數接近3000。

控煙路上的一次勝利

2012年5月4日,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宣布,「中式捲煙特徵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項目共收到33份異議,推薦部門鑒於異議情況較為複雜,提出了不繼續參加評審的申請。這一結果對中國控煙事業來說意義重大。

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家孫燕曾在當時的公開信上簽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他回憶了我國多年來的控煙歷程。「上世紀60年代我們就在報刊上發布吸煙有害的信息,當時煙草公司甚至找上門來辯論。進入新世紀以後,控煙取得重大進展,公共場所禁煙就是最好的措施。」但孫燕也指出,目前對吸煙危害的宣傳力度依然不夠,若能提高稅收、減少煙草產量,我國的控煙工作還將向前一大步。

「把吸煙率降下來,其實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控制產量、提高稅收。」吳宜群表示。

專家點評

一場載入控煙史冊的「蝴蝶效應」

■吳宜群(中國預防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控煙專家)

這次行動讓我最高興的是其中的蝴蝶效應。項目入選的事情最開始只有小部分人注意到,然後通過媒體迅速傳播,這個過程中,不少專家出來說話,院士也站出來公開發言。還有一個關鍵節點是,科學網在這一事件中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大家在上面發聲。這是可以載入我們控煙史冊的一件成功案例。

隨著傳播手段不斷更新,媒體在社會動員中要注意採用新的傳播形式。這次事件若只有專家院士,沒有公眾的輿論,也無法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我注意到參與科學網簽名活動的,不光有科學家,還有社會各界、各行各業的人,波及面是很廣的。

現在中國的控煙工作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未來還有很多任務需要完成。比如在煙盒上印上大而明確的圖文警示標識,直接告知公眾煙草的危害,保護他們的健康權益。

(本報見習記者任芳言採訪整理)

你是「煙民」粉絲嗎,我們從59年扇起一場載入控煙史冊的蝴蝶效應

代表性文章

科學找到了真正的主人之後

(1959年9月20日)

繼續重視基礎研究

(1988年11月29日)

一江清水向北流

——跨流域調水的科學論辯

(2013年9月6日)

從「諾貝爾哥」說起:

讓公民科學取代「民科」

(2016年2月23日)

人才工程的「帽子」該怎麼摘

(2017年3月5日)

科學態度,是「判斷」爭議的基本原則

(2017年3月12日)

科技管理首先要尊重科研規律

(2018年6月13日)

香山科學會議熱議中文科技期刊

——兩個「不相稱」引發的激辯

(2018年9月19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你看過幾部?期刊發布「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前三名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