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遊戲圈四宗罪:EA貪婪、R星壓榨員工,育碧也躺槍了!
來源:Polygon
作者:Colin Campbell
翻譯:17173紅茶心圖
回顧 2018年全球遊戲圈大大小小的事件,不難看出各家遊戲廠商都是忙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各種富有爭議的輿論。然而面對公眾的強勢指責,遊戲廠商經常會誤會公眾提出的這些問題,然後再以同樣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貪婪的商業伎倆到「有毒的」辦公室文化,從冷酷無情的僱員政策到虛無縹緲的允許自由言論的承諾,遊戲公司不得不被迫面對這些由他們造成的輿論惡果。如果說「輿論惡果」這詞說得太嚴重了,那麼退一步說,公眾形象的下降已然成為遊戲公司不得不重視的一個普遍現狀。
不斷地有玩家通過社交媒體和越來越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發聲,要求遊戲公司遵守最起碼的道德標準,但是不幸的是,仍然有太多的遊戲公司依然堅信,只要他們做出一些看似鏗鏘有力,實則蒼白無力的公開聲明,動動嘴皮子就能打消玩家們的顧慮。
然而過去的一年證明,他們的這種想法在當今再也不適用了,而且那些曾經只用對股東負責的 CEO們,現在還需要向公眾彙報他們遵守道德的行為情況,包括在運營公司和製作產品的過程中是否恪守道德底線。
儘管來自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遊戲公司會完全屈服於來自社交媒體的各種指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遊戲公司現在必須將那些「進步分子」可能會產生的反應和言論考慮在內,畢竟玩家們的要求越來越高,「進步分子」,或者說是「改革派」正在成為遊戲公司面對的消費者中的主要群體。
遊戲公司「四宗罪」之一:貪婪
首先要盤點的第一件富有爭議的事件就是遊戲中的「寶箱」。有趣的是,作為常見的商業手段,在遊戲中「開寶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是這一遊戲機制卻首當其衝地被玩家認為是遊戲公司貪婪的表現之一。儘管一些玩家很少會去過度關注此類問題,但是現在整個遊戲圈都被扣上了「貪婪」的帽子,當 EA以及其他一些遊戲公司仍然傾向於圍繞開箱機制設計遊戲時,一部分玩家瞬間就站了出來,抵制這樣的行為。
但是到了 2018年年底,很明顯大部分遊戲公司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市場現象,直到美國聯邦商務委員會正式回應,稱開箱與賭博無關,這場長達一年之久的爭論終於逐漸地停息了下來,並永遠地載入了遊戲產業的史冊。
面對諸如「開箱即賭博」這樣的麻煩事,遊戲公司其實是有解決方案的。比如說當下流行的吃雞遊戲,像《堡壘之夜》和《絕地求生》這樣的遊戲都有類似於「通行證」和「賽季」這樣的機制,既能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利用玩家流量獲取穩定的遊戲收入,又能避免政府介入和社交媒體的指責。
另一個被公眾指責的現象是「賬號鎖定」。對於遊戲公司來說,這是慣用的商業手段,甚至可以說是常識,但是就當年初《堡壘之夜》登陸任天堂 Switch時,玩家們發現他們的 PS4賬號並不能在 Switch上登陸,因為索尼限制了玩家在競爭機型上登陸 PSN的賬號,而《堡壘之夜》一直都允許不同平台之間的賬號數據互相通用的。所以,索尼拒絕《堡壘之夜》PS4與Switch的賬號互通,就意味著那些在 PS4上已經買了「通行證」和各種皮膚的玩家,如果想去 Switch上接著玩《堡壘之夜》,必須重新註冊賬號,從頭開始。
但是面對越來越洶湧的輿論指責,索尼最終還是選擇了退讓,允許玩家跨平台登陸《堡壘之夜》賬號,並且承諾在今後會在更多的遊戲中開放跨平台功能。索尼全球工作室主席Shawn Layden表示,跨平台登陸賬號「並非簡單的數據轉移,會牽扯到很多方面的問題」。
遊戲公司「四宗罪」之二:性別歧視與高強度工作
《英雄聯盟》開發商 Riot Games曾迫於國外遊戲媒體 Kotaku的一篇報道,而重新審視、調整自己的內部運作,這篇報道揭露了該公司存在的大量性質嚴重的道德問題,包括性騷擾。其中有一些控訴內容聲稱,男性僱員會將女性「物化」,從性的角度評價女性,更有甚者還會將他們自己生殖器的照片發給女性同事。
在這篇報道發出之後, Riot Games當即發布了道歉聲明,並承諾會解決這一問題。隨後 Riot Games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包括解僱了兩名公開質疑 Riot公司文化的員工,幾周後在前僱員和公眾輿論的壓力之下,又把剛聘請來不久的 Uber前任高級副總裁Frances Frei給解僱了。 Riot Games希望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向外界表明他們正在採取多種手段消除公司內部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但是員工似乎並不買賬,因為在此之後,一名前任員工和一名在職員工就提起了集體訴訟。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 Rockstar Games。 Rockstar Games長久以來似乎一直都被外界詬病的問題之一是工作條件差。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的 Dan Houser曾在接受紐約一家雜誌採訪時就說過, Rockstar Games的內部開發團隊在《荒野大鏢客 2》的開發過程中,每周的工作時間要超過 100小時。
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交媒體的廣泛關注,迫於壓力 Dan Houser後來又澄清說,他說的高強度工作壓力只存在於高級劇本創作團隊,並非公司的每一個人。但是這件事越描越黑,於是 Dan Houser的話成了大家共同關注遊戲業是否存在「壓榨員工」現象的導火索。
但是和 Riot Games面臨的幾乎一邊倒的不利局面不同的是, Rockstar Games的一些員工後來在社交媒體上否認了他們被要求長時間工作的誤傳,儘管有一些前任僱員仍然在輿論中控訴 Rockstar Games壓榨員工。
遊戲公司「四宗罪」之三:不尊重玩家與政治傾向
當然了,社交媒體上那些對遊戲公司的職責並非全部都是出自於善意,有時候一句看似平常的爭論也會引發輿論風波,《激戰 2》開發商 ArenaNet就曾遇到過這個問題。事情起因於國外社交論壇 Reddit的《激戰 2》版塊的一場開發者互動活動,《激戰 2》一名女編劇 Jessica Price做客回答粉絲提問。
期間,一名遊戲主播 Deroir在活動中與 Jessica Price有不同的觀點,言辭間並無不妥之處。但是不知為何, Jessica Price卻稱 Deroir有「大男子主義傾向」,是「性別歧視者」等。這引起了 Deroir以及《激戰 2》社區玩家們的不滿,認為 Jessica Price的言行欠妥。隨後《激戰 2》另一名編劇 Peter Fries加入到爭論中,為 Jessica Price辯護,言辭間對於玩家們也多有不妥之處,再次引起了社區的不滿。
隨後, ArenaNet發文表示, Jessica Price和 Peter Fries的言論是對「社區的攻擊」,是「不能接受的」,然後這兩名編劇就被解僱了。 Jessica Price在被解僱後,還曾多次收到來自社交媒體上的騷擾信息。
面對越來越嚴苛的輿論監督,遊戲公司除了解僱涉事員工還有其他可以做的嗎?當然有了。在必要時如果遊戲公司能夠放下姿態,撤銷或者改變自己的一些決定或許也能解決問題。就像育碧在亞洲市場採取的政策那樣,為了使《彩虹六號:圍攻》符合中國的審查標準,育碧做了一系列的遊戲修改工作,包括刪除任何與性裸露、賭博和暴力有關的圖像,而且為了節省成本,使遊戲版本統一,育碧還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售的《彩虹六號:圍攻》中做了同樣的修改工作。
育碧的這一做法很快引起了玩家們的激烈討論,有些玩家指責育碧區別對待,為了符合中國的審查標準而將之推行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幾周之後,育碧就將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彩虹六號:圍攻》恢復到了最初的版本。但是在《彩虹六號:圍攻》之後,誰又能保證育碧今後開發遊戲時會不會一直都以中國的審查標準為核心呢?
除了《彩虹六號:圍攻》,育碧還在《孤島驚魂 5》上栽了跟頭。《孤島驚魂 5》遊戲的背景是被邪教控制的蒙大拿州,人物設定有非常明顯的右派特徵,講述了一個軍事組織試圖創立「國中國」的故事。就在遊戲發售之後,有人指責稱《孤島驚魂 5》有明顯的政治傾向,育碧是在利用政治工具宣傳自家的遊戲,儘管時候育碧否認了遊戲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但仍然無濟於事。
在《孤島驚魂 5》之後,育碧又在 E3展上推出了《全境封鎖 2》,故事背景設定在致命病毒在紐約城散播的 7個月後,玩家們將被帶到支離破碎的華盛頓特區,世界正處於崩壞的邊緣,而人們正面臨著人類史上最大的危機。自然而然地,這款遊戲同樣遭到了一些人的抨擊,指責育碧又在遊戲中不適宜地展現了政治立場。
儘管三番兩次被輿論指責,但是育碧並沒有想要屈服的意思,育碧創意總監 Terry Spier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到:「他們都錯了,我們並沒有在遊戲中宣揚政治觀點。」除了育碧以外,其實還有很多遊戲公司都在遊戲中影射現實問題,但是很少有廠商能積極主動地站出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遊戲公司「四宗罪」之四:沒有善待員工
作為業內的幾大巨頭,雖然 EA、育碧、 Rockstar Games和 Riot Games都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但是面對當下嚴峻的經濟形勢,包括這幾大巨頭在內的遊戲公司過得並沒有那麼容易。另外,雖然遊戲公司倒閉的新聞並不多見,但是著名的《行屍走肉》系列遊戲開發商 Telltale Games今年竟然真的倒閉了,而且這一事件還揭示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遊戲公司和普通員工之間緊張的關係。
2018年 9月, Telltale Games正式宣布工作室關閉,隨之而來的就是 250名員工失業。就在宣布關閉的當天, Telltale Games只給了每名員工 30分鐘的時間,要求他們打包好自己的物品然後離開公司所在的辦公樓。有些員工在臨走時還哭了,因為他們被告知自己的醫療保險只能再維持幾天的時間。
Telltale Games的關門很大程度上是混亂的管理造成的,但在宣布關門之後,員工們依然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憤怒的員工們在推特上發文稱,為公司奉獻了那麼多晝夜的辛苦工作,卻在離職時沒有得到相應的離職補償。
一名 Telltale Games前員工曾這樣描述他在 Telltale Games的工作狀態:「公司會接一筆很大的單子,但是分派給我們的任務截止日期非常不合理,我們沒有辦法只能被迫瘋狂地工作趕製產品。」所以,這些員工曾發起過集體訴訟,控告 Telltale Games違法了加州勞動法。
上述這些事件的發生,很容易讓行業觀察者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遊戲公司在關愛員工、消費者以及他們賴以生存的遊戲市場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論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就目前來看,遊戲公司的很多決定的確有待商榷,消費者對遊戲公司的各種批判是有理有據的。
或許這些遊戲公司的高管們也在積極地思考應對之策和必要的改變,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一年裡,消費者和受到「迫害」的員工都是以個體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埋怨的,而在 2019年,假如這些群體組織起來以集體的力量對抗遊戲公司的決定,這些遊戲公司又該如何處理呢?


※史上最作死的遊戲商?銷量太好就把國區價格翻倍,中國玩家怒了!
※良心主播也翻車了?LOL主播大司馬為虐菜故意連敗40局,網友怒了
TAG:17173遊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