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這部得了普利策文學獎,被翻譯成29種文字,銷售近3000萬冊的《飄》,其實是這個女人真實的人生寫照

這部得了普利策文學獎,被翻譯成29種文字,銷售近3000萬冊的《飄》,其實是這個女人真實的人生寫照


第二自然

(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十年磨一劍的傾心之作,這部作品,問世於1936年的炎炎夏季,僅僅三周就買出了178000冊,到1936年的歲末就已經銷售了大約一百萬冊,在30年代的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這簡直是無法想像的成績。


*瑪格麗特·米切爾




就在出版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正值二戰期間,《飄》進入了圖書市場的各個角落,在戰爭陰雲密布整個歐洲,《飄》在德國納粹佔領區禁止銷售,但人們爭相閱讀的熱切期望促成了《飄》在圖書黑市上的流傳,更誇張的是,每本價格被炒為

60

美元一本。




1937年,瑪格麗特·米切爾因本書獲得

普利策獎

。截至1938年春,《飄》已經成為人們爭相閱讀、討論人生、感慨世事的主題,該書獲得了巨大的社會認可。70年代末期,小說被翻譯成27種文字,暢銷全球。



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事繁忙的情況下也閱讀了《飄》,他意味深長地評價到:

「沒有一本書需要寫的這麼長」



《飄》的出版與轟動,引發了好萊塢的改編熱浪,製片商爭相購買版權,編導演個個欲展身手。繼而,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亂世佳人》於

1939

年被搬上熒幕,這部家喻戶曉的電影作品更成為了影史的一大經典。



在美國圖書發行的歷史上,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一部新人的處女作能夠在出版前形成如此發行盛況是罕見的。



這部書中非常鮮明立體的人物形象,證明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不僅獨具慧眼,有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也許更是因為瑪格麗特·米切爾女士的成長經歷和不幸的愛情,才能如此真實地創作出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的腥風血雨中綻放的愛情故事作品。



*《亂世佳人》劇照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三四歲時,她就喜歡聽關於亞特蘭大歷史的故事。她的外祖母時常坐在房前的門廊上,給坐在自己膝上的小瑪格麗特指點著一條一直穿過後院的南部同盟的戰壕。


然而,她繪聲繪色地講述那個夜晚,即1864年11月15日那晚的大火,「大片大片的火焰吞沒了整個城市,你無論朝哪兒看,都有一片奇怪而難以形容的亮光映徹天際。」這便是作品中亞特蘭大淪陷當晚的原型。



亞特蘭大的戰爭讓小瑪格麗特神往,和那些同盟老兵的出遊便成了她的一大嗜好。他們對於瑪格麗特非常喜愛,教會她駕馭馬的技術,這讓瑪格麗特更趨向於一個男孩子,這也正像她筆下的郝思嘉。

她從小生活的菲茨塔拉德莊園便成了文中野餐烤肉的重要場景,年少的瑪格麗特聰慧、活潑、真摯,結識了溫情英俊的年輕軍官——克里福特·亨利少尉,他英俊的外表,詩人般的氣質,讓她深深陷入愛河,並私訂婚約,而不幸的戰爭奪去了她的少尉。這給瑪格麗特帶來了畢生的痛苦,《飄》中衛希禮的原型便是她年少初戀的那位早亡的英俊軍官。


經歷了愛人的逝世,母親梅貝莉的去世更給她的生活投下巨大陰影,母親一直是父親生活的動力和勇氣,母親的逝世讓父親一蹶不振。當時正值一戰的殘酷風波中,她一個弱小的南方姑娘,靠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經營家族的重擔。



也許是年少過早的成熟懂事,壓制了感性的成長,她的內心存留著巨大的反叛氣質,繼而在成長時期的放縱、熱情、新潮又讓她銷魂於一位狂放不羈、紅頭髮的橄欖球選手——厄普肖。她憑著一時衝動與一個冷酷無情、酗酒成性的惡棍結婚,這段婚姻自然不久便以失敗告終,由此,這樁糾纏不休、痛苦屈辱的婚姻走入了她不朽的作品。


*《亂世佳人》劇照

感情生活的不幸雖讓她痛苦,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一個青澀女孩也必然是在事業與感情的顛簸起落中出落成堅強魅力的女人。



瑪格麗特·米切爾終於遇到了一位極富責任心、極富眼識和才華的另一半,約翰·馬什,一位亞特蘭大動力公司的廣告人。不得不說,在瑪格麗特餘生,馬什是她的「伯樂」更是「靈魂伴侶」。

約翰·馬什力使瑪格麗特·米切爾相信自己具有作一名出色記者所必須的教育程度和才賦,在約翰·馬什的激勵下,瑪格麗特·米切爾鼓足勇氣搜羅起自己在史密斯學院的作文,徑直走進了《亞特蘭大通訊》的編輯部,並以一篇約三千字的人物報道贏得了編輯部的重視,這篇人物報道未經隻字改動,全文刊登於《亞特蘭大通訊》,文章整整佔據了一頁版面。


1922

年進入《亞特蘭大通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瑪格麗特·米切爾就以其

「一種對於故事的不尋常本能和追尋特殊細節的眼光」

成為《亞特蘭大通訊》的首席記者。



瑪格麗特·米切爾和約翰·馬什是在192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完婚的,他們過著幸福、儉樸、勤奮的日子。這期間瑪格麗特·米切爾寫出了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人物特寫及其它文章,她已成為

「一個受人尊敬的女報人。」

但她幸福平穩的生活沒過多久,厄運再次降臨,大約是在1926年底的某一天,瑪格麗特·米切爾駕車外出,天下著雨,她開車駛出公路,撞在道旁的樹榦上,造成腳部的嚴重扭傷。恰巧這次車禍扭傷與她年輕時兩次騎馬摔傷的是同一條腿,新傷舊傷積於一起困擾著她,疼痛終日不減,致使她無法坐在打字機前,無奈只好辭去了《亞特蘭大通訊》專欄作者一職。

隨著瑪格麗特的辭職,家庭生活的重擔以及日趨下降的身體狀況困擾著馬什,但為了能讓妻子振作起來,他每天為她借各類文學圖書,為她念書,用小說、詩歌……來填滿妻子的寂寞。而病魔的困擾讓瑪格麗特情緒消沉,意志低落,她墜筆後的日子過得極為痛苦。





為了扭轉這種沉悶的局面,約翰·馬什以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方式,改變了家庭的氣氛,改變了妻子的一生。往日約翰·馬什下班回家總是路過圖書館,為妻子借一大摞圖書,可就在瑪格麗特·米切爾剛能倚托拐杖挪動的那一天(

1927

年初),約翰·馬什回家懷中抱的不是圖書,卻是一大摞空白的淺黃色稿紙,他將稿紙輕輕地放在妻子面前,很認真地對她說:

圖書館裡已沒有你會喜歡的書了,在我看來,如果你還想再有什麼東西可閱讀的話,好像必須自己寫一本書給自己看。

約翰·馬什的執著和鼓勵感染了瑪格麗特·米切爾,她決心寫一部長篇小說,第二天她就為小說擬好了初略的故事大綱和人物關係,至此,

「瑪格麗特·米切爾也許還不知道,隨著她手中筆的落下,她已無可逆轉地改變了她一生的道路。」

從瑪格麗特

1927

年提筆到

1937

年《飄》問世,歷時

10

年的時間裡,馬什每天幾乎總在做同樣的兩件事:白天,他是亞特蘭大動力公司廣告部的經理;晚上,他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書稿編輯。而馬什卻對自己的辛苦付出隻字不提,對妻子的天賦和成功深信不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願捨棄一切去擁抱這種天賦。」

漫漫十年當中,約翰·馬什幾盡捨棄了作為一個男人在事業、生活上的追求和享受,他將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傾注於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創作當中,並以此為己任、為樂趣。約翰·馬什的匠心把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創作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灼熱的現實場景勾起了瑪格麗特·米切爾對於戰爭的殘酷的聯想,而童年時那些老士兵對她所講的故事,使小說創作更深入,更細膩。




飄》出版後,媒體鋪天蓋地的溢美之詞紛紛來臨。


《紐約世界電訊》的圖書專欄里寫道:「即將出版的內戰小說《飄》將毫無疑問會從它問世起便統帥暢銷書排行榜。」


《紐約郵報》寫道:「……驚人的小說傑作,它太堅實太重要,以至不能不進入美國文學的永恆軀體內……在所有關於內戰及其後歲月的小說里,它是遠遠走在前頭的最優秀的一部。」


《出版商周刊》宣稱:「《飄》很有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美國小說。」

面對夸夸其談的讚美之詞,瑪格麗特一直維持謙遜低調,她自己最為滿意的評價是《出版商周刊》那篇長達三頁、略顯冗長的廣告文字,裡面寫道:「書中的人物是佩吉小姐(瑪格麗特的小名)一直與之生活在一起的人,書中的空氣也與她自出生以來便一直呼吸著的一模一樣。」

 

她喜歡這種穩重平實的中肯評價。


正如行業內很有趣的故事,便能看出瑪格麗特女士謙遜的珍貴品質:某一年的世界文學座談會上,一位意氣風發的男作家正侃侃而談,而他的隔壁靜靜地坐著一位貌不驚人的女士。


男作家問這位女士:

你也是作家嗎?


女士回答說:

勉強算是吧。


你寫過什麼?

男作家繼續問道。


女士靦腆地回答:

我只寫了小說而已,沒寫其它。


男作家有點自傲地說:

我也寫小說,寫了幾十本呢,而且反響都不錯。你寫了幾本?


女士微笑地說:

你真厲害,我差遠了,只寫了一本而已。


只有一本啊?有書名嗎?

男作家越發得意了。


女士平靜地說:

我那部小說取名《飄》。」


男作家灰溜溜地走了。



《飄》出版後,圖書出版商和電影廣告界把這部作品招貼遍布美國,而市場上充滿了以瑪格麗特·米切爾及書中主人公命名的各式產品,嚴重地侵害了她的版權,在之後的歲月里瑪格麗特·米切爾和她的丈夫約翰·馬什被深深地陷入了維護自身利益、維護版權的泥濁之中。

而瑪格麗特跌宕起伏的一生終於在

1949

8

16

日落下帷幕,她在車禍中罹難,短短

49

年的人生總結為一本書,而她的摯愛約翰·馬什用盡自己全部智慧和精力服務於妻子的作品。

一部《飄》,一個人真實的人生,兩個人傾心的付出。無論功名成就,皆為往事,就如書名一般

<

Gone with the wind >

,故事將隨風飄逝,留下的是真實的社會寫照,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編輯|

jane_jett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作者所有

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不走散教程看過來,


星標置頂 第二自然,就不會錯過我們的推送消息啦~



推薦閱讀



傳承2000年的手桿秤正在消失,90後還有人記得它嗎?



東方油畫絨綉工藝,誰說畫不能綉出來


第二自然


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讓匠心遇見匠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東方油畫絨綉工藝,誰說畫不能綉出來
風雨無阻 匠人市集回顧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