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德軍十分頭痛的軍隊,隆美爾不惜下令:抓到就地槍決!
阿拉伯半島的夏天,無情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不過相比起太陽,子彈和炮火更讓一群英國士兵們感到難受。這是1972年的7月,9名來自英國的士兵在阿曼的莫百特陷入了游擊隊的包圍。與他們一起奮戰的還有不到70名當地的士兵。但這不過是對面的零頭,畢竟他們的敵人足足將近300人。
面對敵襲,英軍士兵早已呼叫了支援,卻因這裡遠離後方陣地,他們只能先佔據地形抵抗。此時的這個中東小鎮,迫擊炮隆隆作響,帶來陣陣煙塵。在這翻滾的塵埃下,英軍士兵和盟友們藉助簡陋的掩體,射擊衝過來的敵軍。很快,這隻小隊就打光了彈藥。
幸運的是,空中支援在千鈞一髮之際終於趕到。在猛烈地空襲中,敵軍悻悻而退。這支英軍在面對將近一個營的敵軍的進攻下,最終僅有兩人不幸犧牲。種種跡象,向我們展示了這支英軍小隊的過人之處。
▲駐莫百特英軍舊照
這支部隊,其實是一支特種作戰小隊,他們隸屬於大名鼎鼎的英國頂級特種部隊:SAS特種空勤團。
一、突擊:打敗北非的納粹!
早在二戰時期,SAS就有雛形。那時,英軍正在北非戰場和德軍交戰。
面對嚴峻的戰場形勢,一名叫大衛·斯特林的空降兵軍官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把過去承擔突擊任務的連或營級部隊,拆分成更小規模的小組。這樣,突擊行動可以更隱蔽,也可以對更多目標進行突襲。
▲在北非行動的SAS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他上司的認可,SAS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成建制的特種作戰部隊。為了迷惑德軍,它的對外稱號是"第一特種空勤團"。但實際上,在成立之初,他們與空勤作戰並沒有多大聯繫。
斯特林發現空降作戰目標太大,很容易被敵軍發現。於是,他將軍用的越野吉普車加以利用,然後帶領突擊隊員乘著這種改裝過的吉普車,在北非茫茫沙海中穿梭。他們潛入德軍後方,炸毀機場、截斷他們的補給運輸、騷擾和偷襲德軍的駐軍,使得德軍頭痛不已。隆美爾甚至下令:抓到SAS的成員,就地槍決。
▲使用吉普車的SAS小隊
當然,隆美爾最終沒能如願。在SAS等部隊的不懈努力與配合作戰之下,蒙哥馬利成功將軸心國趕出了北非。開羅的警報解除,德軍兩面包抄高加索油田的計劃徹底破產,而後2年,納粹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二、重振:半小時後繼續看球賽!
戰後,SAS曾一度被解散。而戰後的英國,國際地位也日漸衰落,許多曾屬於其勢力範圍的地區都爆發衝突。因此不久後,英國政府就又發現:面對這種困境,他們依然需要像SAS這樣便於部署的精英部隊。
於是,在1947年時,英軍受命重新組建這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新組建的SAS共有三個團,分別是第21、22和23團,其中第22團是最精銳的力量。
▲戰後重新組建的SAS第二十二團
隨後,SAS部隊陸續被派往這些地方進行軍事行動。馬來亞、阿曼、婆羅洲、愛爾蘭,SAS每到一個地方,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況。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能完美收關。
隨著英國國際地位的改變,SAS也慢慢轉變為反恐特種作戰部隊。他們依靠過去豐富的作戰經驗,發明了許多實用的戰術。其中,最能顯現他們強大作戰能力的一次任務,就是1980年的伊朗使館人質事件。
▲該事件結束後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同隊員合影
1980年4月30日,六個來自伊朗的武裝分子進入倫敦伊朗大使館,劫持了26人,並要求英國釋放在伊朗的阿拉伯囚犯。英國警方和他們對峙了六天,但談判和交流都毫無進展。劫持者失去耐心,殺死了一名人質並把他的屍體拋出使館。這一舉動惹惱了英方,撒切爾夫人不得不下令SAS前去解救人質。
5月5日19點07分,正在觀看一場斯諾克撞球比賽的SAS士兵接到了命令。他們迅速來到使館外圍,做好行動準備。
19點23分,行動開始。按照計劃,三個突擊小組分別從後面、正面和天台進攻使館的一、二、三樓。當突擊隊員進入使館後,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火。劫持者一邊還擊,一邊試圖槍斃人質,還有的試圖混在人質隊伍中離開的。所幸的是,他們都失敗了。
19點50分,五名武裝分子被打死,人質得到安全轉移,僅剩的一名武裝分子也很快就被抓獲。從開始到結束,整個營救行動只用了十七分鐘。8點10分,SAS士兵回到駐地,還不忘問:"剛才的比賽誰贏了?"彷彿他們不是去進行了一次激烈的營救行動,而只是出去散步了兩圈。其對反恐作戰得心應手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三、從精英中誕生
經過這一次營救行動,空勤團名聲大噪。許多英國年輕人都把這支部隊視為超級英雄,申請表格如紙片一般飛進空勤團的辦公室。但是SAS可不是那麼容易進入的,不論報名者出身如何,SAS都不會輕易為其開門。該部隊每兩年招收一次新人,這些新人只能是來自其他部隊的志願者,而且必須是最優秀的士兵。他們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殘酷的訓練,才能夠稱為一名合格的SAS隊員。
▲SAS的野外訓練宣傳圖
但即使是很優秀的士兵,想要加入SAS也不是容易的事。它的人數規模大致控制在九百人左右,因此每次招納新人時,名額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也正是這激烈的淘汰制,使得SAS能夠得到全英國最為優秀的士兵,從而維持自己作為全世界頂尖精銳特種部隊的地位。
千磨萬擊、百鍊成鋼。SAS從戰火中誕生,也在無數歷練中成長。這充分說明,一支軍隊要保持高戰鬥力力,就必須在平時的訓練中嚴格要求。正如我們常說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