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展品 「造假」,中國的「鬼工球」驚艷全世界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展品 「造假」,中國的「鬼工球」驚艷全世界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展品 「造假」,中國的「鬼工球」驚艷全世界。

作為世界上僅存的文明古國,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優秀的民間工藝,如剪紙、變臉、核雕等等,這也是我們先輩智慧的體現。在1915年的萬國博覽會上,我國展出的一件民間工藝品就驚艷了全世界,並一舉奪得了那屆博覽會的特等金質獎章。

我們展出的展品是一個24層的牙雕套球,是由當時廣西的一位牙雕大師翁昭創作完成的。可能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這是何物,但如果了解了其中的製作工藝後,就知道為何它可以獲得金獎。牙雕套球還有另外兩個別稱,就是「同心球」、「鬼工球」,是指鬼斧神工的意思。

鬼工球起源於南宋時期,是皇宮匠人模仿石雕,用一整塊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其外觀就是一個精緻玲瓏的小球,表面雕刻著各式各樣的花紋。如果不仔細觀察,就會認為這是普通的象牙雕,並無奇特之處。但細心把玩之後會發現,大球內部,由套著一個一個的小球,從外往裡,球也由大到小排列著。所有的球都是同心的,而且可以自由轉動,製作工藝非常複雜,明朝的曹昭在《格古要論·珍奇·鬼工毬》中寫道:「嘗有象牙圓毬兒一箇,中直通一竅,內車數重,皆可轉動,故謂之鬼工毬,或高宗內院中作者」

到了清朝時,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流入國內的象牙數量逐漸增多,象牙雕刻工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作為象牙雕刻工藝分支的鬼工球,其工藝也不斷改進。由最初的只有3、4層,到了乾隆時期,已經能雕刻出了14層,清末時期,更是有人可以雕刻出25層的鬼工球。見識了鬼工球的鬼斧神工後,是不是很佩服這些古代的民間藝人呢,憑藉如此優秀的工藝品,獲得的金獎也是實至名歸。但在這個金獎背後,還有著這麼一個小故事。

其實在1915年的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除了我國展出了「鬼工球」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國家也展出了「鬼工球」,那就是我們的鄰居日本。當時他們展出的鬼工球居然有30層之多,足足比我們的24層多出了6層,而且外表的雕刻工藝,與翁昭的作品不相上下,球的尺寸大小也差不多。

日本的這件展品由於在層數上「力壓」我國而「驚艷了全世界」,正當評委們即將決定將金獎授予日本的「鬼工球」時,我國的代表們提出了質疑,因為我們的牙雕大師們認為,「鬼工球」的極限只有28層,30層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

中國的代表提出了將兩個「鬼工球」同時放入沸水中以驗「真假」,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日本的「鬼工球」下水之後,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四分五裂」了,而我們的展品還完好無一,也就是說,日本的展品是「造假」的,是用膠水粘合而成的。他們的這個障眼法差點就矇混過關了,幸好被我們的代表識破了。

「鬼工球」奪得了金獎後,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象牙雕刻的發展,但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象牙產業的背後,對大象是多麼的殘忍。所以「鬼工球」工藝的傳承者們,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尋找可代替的原材料。上世紀60年代,我國在玉石上雕刻出了現代的第一顆玉球,這是一顆直徑12.8厘米,內8層的「鬼工球」。

所以現在「鬼工球」的原材料已經從象牙變成了玉石,雖然原材料解決了,但是另一個因素又開始制約這這一古老工藝的發展,那就是人才,在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少的人願意靜下心來好好專研這些傳統的手工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一樣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花魁出上聯:野花不種年年有,秀才回了絕妙下聯,抱得美人歸
83歲的乾隆寫了一字,文武百官哄堂大笑,唯獨和珅一人面如死灰

TAG:不一樣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