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收單行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收單行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在五年以前,銀行卡與現金「兩分天下」,各自切分了大額、批發、中高頻和小額、零售、高頻的消費支付市場。隨著過去幾年來國內支付行業快速發展,以二維碼作為受理媒介、手機應用作為發起及受理工具的移動支付,降低了業務門檻,提高了產品適應性,做到了無數銀行和支付機構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大街小巷筆均在100元以下的交易基本都成了二維碼支付。

本文為大家詳細盤點當下的收單行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2018收單行業熱詞盤點

備付金集中繳存

隨著一次次提高繳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大限來臨,各大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將百分之百上收央行。對支付機構來說,這意味著兩方面的損失:一方面,原來的息差羊毛薅不著了;另一方面,失去了銀行結算存款導致支付機構在與銀行之間的支付通道議價權也沒了。

其實我們知道,銀行與支付機構之間是存在成本轉嫁潛規則的:那就是支付機構將結算存款存入,一方面,支付機構獲取存款利息,銀行獲得存款;另一方面,支付機構依靠結算存款規模與銀行協議降低快捷支付通道費率。

隨著備付金百分之百上收,意味著銀行失去這部分存款,支付機構失去利息,另外也必然導致銀行通道費率上升,這也是之前某股份制銀行和某三方支付巨頭「提費率互相甩鍋」羅生門的來源。

網聯斷直連

網聯平台是人民銀行為第三方支付業務重點建設的金融基礎設施,2017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網聯」上線,2018年網聯平台運行平穩,接入機構持續增長。

隨著網聯斷直連的陸續完成,也意味著各家銀行的通道都被網聯和銀聯兩大國家隊上收。雖然目前還是參照原有支付機構與銀行通道費率,但後續這塊是否會統一定價還不得而知。

總的來講,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來自於監管的決心,真正的穿透式監管,打破現有的行業壟斷和其他亂象,由此是否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拭目以待。

無現金社會

央行一紙公告叫停了兩大巨頭的「無現金社會」宣傳和推廣。公告稱:「在接受現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勵採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眾和消費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權。」

一個最直接的影響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公司推廣的「無現金」概念,不能再提了。

雖然無現金社會不能再提了,但是我們明顯的感受到,出門如果沒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寸步難行。

二、收單市場現狀及背後的動因

馬雲爸爸曾經放出豪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如今,從銀行的傳統業務「存、貸、匯」上面來看,二維碼收單已經攻佔了銀行大部分「匯」在零售行業的灘頭,各類寶寶類產品倒逼銀行推出的所謂「直銷銀行」也是威脅銀行自身存款頭寸,而螞蟻花唄、螞蟻借唄、各類現金貸、小貸,更是把銀行的資金業務逼入了絕境。「存、貸、匯」,三條業務線的潰退導致了如今的銀行零售業務承擔巨大壓力,銀行卡交易規模連年下滑進而也開始影響銀行對公業務。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銀行失去了作為天然的獲客場景、資金流和數據流的入口,也就是收單市場。大家可以看看,現在還有幾家銀行在苦苦支撐,堅持做收單。甚至還有」這麼大的銀行,沒有收單又如何?」的言論。

從現有的收單市場現狀,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支付場景的優勢、客戶經營能力、合作機構的下沉能力、商業模式的綜合多樣性、解決方案的適應性是幾個重要原因。下面,我們逐條來分析。

支付場景優勢

從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到後續的新零售大戰,原有使用銀行收單服務的大型互聯網平台紛紛脫離銀行收單體系,實現支付業務自運營,將資金流、信息流、商品流都圈進了自有生態。像淘寶、京東、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微信和支付寶也紛紛自己上陣,拓展公交乘車碼,拓展自己的「碼商」。這也是互聯網巨頭們常說的,零售行業就是場景為王。

客戶運營能力和合作機構的下沉能力

作為原有收單主體的一些銀行和支付機構,本身由於長期處於甲方優勢地位,對外只需要放通道留存款即可躺著獲利,居安不思危,缺少對業務流程、體驗和更多適應互聯網時代新業務模式的探索和推進,逐漸地失去了手上的商戶資源。而像銀聯商務、拉卡拉、易寶、通聯以及一些四方如收錢吧、哆啦寶、錢方等,依託銀行支付通道,搭載互聯網金融服務,逐漸將商戶都圈入了自己的麾下。微信的綠洲行動和支付寶的藍海行動都是培養和扶持其地推服務商,拓展一些行業場景客戶。如何提升客戶運營能力,讓合作機構能夠從高大上商戶下沉到各種小微商戶,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

商業模式的綜合多樣性

三方和四方技術服務商做收單,特別是二維碼,是為了做獲客、做活躍客戶的場景,而銀行做收單是為了掙錢;三方和四方技術服務商的收單業務成本基於對用戶的維繫和服務投入,而銀行的收單業務成本基於收單傭金和營業貢獻;三方和四方技術服務商在搶場景、搶用戶、搶生態,而銀行在上百個專業部門各自為政,不顧犧牲整體利益換取部門效益和考核。

隨著成本、收益變化,支付業務的成本需要依靠其他增值服務來彌補,那麼單純的只做收單的企業將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只有具備多種金融服務能力的機構才具備活下來的能力。總而言之,單一支付業務將不再具有競爭力,多種金融服務將成為市場主流。

解決方案的適應性

這兩年,大家感受對生活影響最大的是,手機叫外賣,手機打車,吃飯的地方掃碼點餐,停車場綁定賬號後無感支付,針對各種場景的解決方案。這其實也是兩大巨頭通過公眾號、小程序、APP能力輸出。如何賦能場景,實現了從簡單到複雜、深入各行各業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這是在技術上和體驗上的關鍵點。

三、展望2019收單行業新趨勢

支付先看雲閃付

2018年12月,銀聯雲閃付註冊用戶數突破1億。銀聯雙十二活動,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毛不易的廣告,「銀聯替你付一半」。作為支付國家隊的銀聯雲閃付,肩負著國家移動支付發展的使命,目前已經悄然崛起。

依託雲閃付現有豐厚羊毛的營銷政策,只要銀聯能夠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廣方案和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抓手,從AT兩大巨頭手上奪取一定市場份額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用戶是最沒有忠誠度的,誰的羊毛多,就薅誰,慢慢地滲透到各行各業。

對各大銀行來說,要麼當AT的馬仔,要麼當銀聯的馬仔(網聯已經明確表示不再自建生態),相比較來說,銀行還是更願意接受銀聯。這也是需要銀聯與銀行真正攜手合作,圍繞雲閃付,打造收單生態,與AT兩大巨頭搶佔市場份額。

無感支付

未來支付的場景一定是無感支付會逐步取代現有的銀行卡、現金、二維碼等。通過人的生物要素或者其他識別要素,如指紋、人臉、虹膜、證件、車牌號等,在各類場景提供恰當的場景植入。目前比較好的就是汽車相關場景,通過車牌號識別,完成繳納停車費、高速通行費、加油費等。

隨著刷臉等技術的普及,各類場景也會悄然地從現在的模式往無感支付模式進行轉變。不少機構推出的無感支付模式,核心思想均是將支付分解為「身份驗證+授權扣款」兩要素,來擺脫對現有AT兩大APP的依賴。

無論對於銀聯、銀行、還是其他支付機構,下一代的支付工具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突破,產品思維進入「後App時代」,「去App化」「去收銀台化」,結合人臉或者可穿戴式設備等,探索實現以「免密」「免調出」「無感」為特點的支付。

基於信用的場景消費金融

貸款是商業銀行資產端佔比最高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資產投放方向。場景消費金融,是將消費金融業務嵌入各種真實消費場景。成為中小銀行的發力方向。場景消費金融則基於支付入口,全面覆蓋無信用卡客戶群,不斷激發其各類消費需求。

當下的90後和00後,很多並沒有資格辦理信用卡,但是基本都開了螞蟻花唄、京東白條這類產品。對於年輕人來說,在想要買東西的時候,支付環節就直接跟信用貸款打通,無疑是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

支付市場主導權和發展趨勢

隨著監管政策的趨緊,未來支付行業一定會越來越回歸本源。

首先,需要滿足監管穿透式監管要求,拒絕為黃賭毒和套現等違法場景提供支付通道。

其次,又要在產品和運營上能跟上市場快速發展的節奏,擁抱無感、擁抱消費金融、擁抱新的趨勢和場景。

再次,在零售支付領域,多樣化且高度離散的商戶特徵決定了服務機構要有極強的地面服務和地面推動能力,才能滿足多樣化、分散化、個性化的中小微商戶的需求,而收單機構如何服務、接納、管理好這類「地面部隊」成為新的一個挑戰。

總結

我們認為,收單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對於流量平台和支付行業巨頭,如銀聯、微信、支付寶,需要圍繞自己的能力,賦能產業鏈,打造自己從支付結算、信用到消費金融、理財、貸款等場景的生態閉環;

二、對於處在中間的銀行和支付機構等,放下身段,提供自己的資金優勢、牌照優勢,爭取在產業鏈中能分得一杯羹,因為畢竟,市場就這麼大,你不幹別人也會幹;

三、對於直面商戶的技術服務商,如何拓寬增值服務應用、提升商戶體驗值、提升自己的營收途徑,比拼的是管理和運營。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2019已經來了,新的舞台已經展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收單市場從來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擁抱變化,賺到自己應該賺到的錢,這才是行業各方真正需要反覆思考的課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債券信用評級評價出爐,大公國際墊底
夜間兒童用藥家長優選優卡丹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