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前面我們討論完了運動和無限,我這次我們來說說,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時間是什麼」?這在人類思想史上是一個無比困難的問題,困擾著一代代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古羅馬的奧古斯丁曾經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極好地描述人們對於時間的困惑。「什麼是時間?如果沒人問我,我還知道;但是如果我想要對提問者解釋它,我就不知道了。」

奧古斯丁曾經給出過一種高度主觀化的時間觀,認為一切時間說到底都是某個心靈感受到的「現在」,過去是對已經過去的「現在」的回憶,而將來是對尚未到來的「現在」的預期。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牛頓的經典物理學裡設定了絕對的時間觀,也就是說,不管世界上發生什麼,時間都是絕對勻速單向流逝的。康德則認為時間是人認識這個世界的「先驗範疇」,是先於任何經驗就已經存在於人的思維之中的東西。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提出了一種相對於速度變化的時間觀,時間有可能會變快或變慢,甚至有可能倒流。但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經典時間觀,就是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里提出來的。用一句話概括,亞里士多德認為「時間就是運動的量度。」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當然,這句話需要我們來做一些解釋,他的這種時間觀和我們前面說過的經典的時間觀都不一樣。他這裡說的時間既不是絕對的也不是相對的,既不是純粹主觀的也不是完全客觀的,更不是人認識世界的先驗範疇。在他看來,時間並不是絕對存在的東西,而是要依賴於運動,是用來給運動做量度的。要是世界上沒有了運動,那時間也就無從談起。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這個看法,確實考慮到了時間的客觀性,也就是和運動聯繫在一起。同時,亞里士多德也意識到,時間還有主觀性的屬性,我們的心靈如果處於完全不變的狀態時候,又或者我們並沒有注意到它的變化時,我們其實也不認為時間流逝了,比如說我們出神或者非常專註地做一件事的時候,會意識不到時間過去了。這麼看來,在亞里士多德那裡,時間就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

那麼我們是怎麼量度運動,確定時間的呢?他認為,我們標記時間的方式,是判斷一個事物不同於另一個,而第三個事物在它們之間。在我們認為兩端的事物和中間的事物不同時,也就是說我們的心靈看到了兩個「現在」,一個在之前,另一個在之後,只有這時,我們才說一段時間過去了。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現在」就像是前面說過的直線上的「點」,並不是現實存在的,而只是我們的心靈用來標記和理解時間的概念。我們用時間來量度運動,在他看來,所有的運動裡面,最永恆不變,最有規律的就是太陽的東升西落,以及恆星繞著地球的圓周運動。正是這種規律的圓周運動,給人們提供了最好的參照系,定義了「一天」這個基本的時間單位。而其他的時間單位,不管是小時、分鐘、還是月、年,都是從「天」這個單位里擴大或者縮小產生的。在他看來,天體圍繞地球做永恆的圓周運動,這樣就確保了時間並不純粹主觀的產物,而是一個客觀的東西。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亞里士多德對時間的這種解釋有很多人都不認可,可就今天看來,這個解釋還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它很好地把時間的主觀和客觀屬性結合在一起。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說說芝諾提出的第三個關於運動的悖論,以及亞里士多德對這個悖論的回應。這個悖論叫作「飛矢不動」,是哲學史上最有名的悖論之一。芝諾的論證是這樣的,一支看起來在運動的箭,在它運動的每一個瞬間都只佔據和它本身一樣長的空間。但要是一個事物只佔據和它自己一樣長的空間,它就可被定義為靜止的。因此這支看起來在運動的箭其實是靜止的。於是就出現了明顯的矛盾,或者說悖論。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哲學和科學史上對這個悖論的討論非常多,但是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正面做出回應的人,還有人說正是因為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這本書里回應了芝諾的這個悖論,才使得這個精彩的悖論能夠保留下來。

他從兩個方面入手對芝諾的悖論進行了反駁。他先是利用了我們剛剛說到的關於時間本質的理論,否認時間是由很多個「現在」組成的。因為在亞里士多德看來,「現在」本身是沒有長度的,僅僅是過去和將來的分界點而已。如果每一個「現在」都沒有時間上的長度,那麼一組現在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構成一個時間長度。這樣一來,即便這支箭在每一個「現在」都是靜止的,也並不能證明這支箭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是靜止的。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而他反駁的第二個理由,是不認可這支箭在某個瞬間是靜止的。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不管說這支箭在某一個瞬間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錯誤的。因為運動一定意味著有速度,而速度是距離除以穿過這個距離的時間。這樣一來,說某個對象在某個「瞬間」中運動是沒有意義的。根據芝諾本人的說法,他所說的瞬間實事上就意味著沒有時間長度,所以也就不能用它來求得速度。而如果給不出速度,我們就不能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我們也不能說一個物體在「現在」這個瞬間是靜止的,因為要是說一個東西是靜止的,那就代表它在現在和過去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這也同樣需要一個從過去到現在的時間跨度,那麼在一個沒有時間長度的點上,我們也不能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有人批評亞里士多德關於在某個瞬間不可能有運動的論證,妨礙了物理學的發展,甚至妨礙了極限和微積分思想的產生。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亞里士多德對芝諾的反駁非常深刻。而且他認為一個運動的物體必然以某個速度運動,而速度就是在一段時間裡穿過一定的距離,這個看法也是正確的。在後來的微積分和物理學發展中,非但沒能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誤的,反而是建立在亞里士多德這個洞察的基礎上的。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我們今天會說到一個物體在某個點的「瞬間速度」,比如,網球場上會有一個電子屏幕,專門顯示發球時,網球離開球拍的「瞬間時速」是多少。那個數值並不是真的在一個沒有長度的點上的速度,而是網球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跨度之中的運動距離,直到這個時間跨度趨向於零,就得出了這個速度的極限。

現代物理學關於運動的理解確實超過了亞里士多德,這得益於極限思想的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亞里士多德的論證,也就是在某個瞬間不可能存在運動,是錯誤的,或者說他的這個思想妨礙了極限思想的提出。恰恰相反,正是他關於運動與速度關係的看法,激發了極限思想的出現。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這就是我們得出的結論,亞里士多德將時間理解成「運動的量度」。這樣看來,時間就不是一個絕對的存在,而是依賴運動的,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我們用「現在」標記不同的時間點有關。但是因為天體的運行這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是永恆不變的,時間就不是純粹主觀的,又具有了高度的客觀性。亞里士多德也用他關於時間的理論,很好地回應了芝諾關於運動的第三個著名悖論「飛矢不動」,甚至啟發了現代的極限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影響美國歷史的十桿槍之八,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二戰步槍之王
為啥說,越是現代化,貧富差距就越大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