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五種隱身飛機首飛成功,隱身比殲20強,可飛入敵縱深內部
近日,網上某新聞媒體披露了航天科工集團飛航導彈研究院下屬的海鷹無人機公司最新研發的「天鷹」無人機起降試飛視頻。這也是我國首個公開試飛視頻的飛翼無人機,也標誌著我國第五種隱身飛機首飛獲得成功,在此之前殲20、殲31、利劍和某型 無人機首飛均獲得成功。本文根據2018年珠海航展上公開展出的「天鷹」無人機實物相關資料,以及試飛視頻,對其性能做一簡要分析。從體積和外形上看,「天鷹」無人機和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的「利劍」無人機有著很大的區別。「利劍」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15噸,已屬於大型戰略無人機的範疇,其內置彈艙可載彈1.5-2噸,而「天鷹」無人機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數據為:最大起飛重量達3噸級,仍然屬於戰術無人機的範疇,其內置彈艙載彈一般認為不會超過500公斤,主要用於高威脅前線戰場環境下對重要目標實施滲透、攻擊或抵近執行戰役戰術偵察任務。
「利劍」無人機在研製之初就考慮到海軍航空母艦的需要,以後很有可能上艦,因此採用了翼展較小的小展弦飛翼氣動布局,其優點是飛行速度較高,雖不能超音速飛行,但最大飛速速度也已接近音速;而「天鷹」無人機採用了機翼翼展較長的大展弦比飛翼氣動布局,其翼展達14-15米左右,幾乎和利劍無人機的翼展不相上下。大展弦比飛翼氣動布局阻力較大,最大飛行速度也較低,一般為0.6-0.8倍音速左右,但由於升力係數較高,卻有著極其優異的航程,與其氣動布局,大小尺寸相近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RQ-170「哨兵」飛翼無人機最大航程就可達4000至6000公里。航空發動機動力是「天鷹」無人機最不用擔心的,由於航天科工集團飛航導彈研究院下屬的飛航動力研究所具有完整的小型渦噴,渦扇,衝壓及組合發動機研製生產能力,並已自行研製成功推力1000公斤級別的渦扇發動機,正好適配其自行研製的「天鷹」無人機。
由於和中航工業和中國航發的關係較好,該1000公斤級渦扇發動機早已順利完成在四川江油高空試車台和西安飛行試驗研究院伊爾76運輸機改裝的飛行台的發動機鑒定工作,避免了動力受制於人的局面。隱身性能是飛翼無人機的最大優勢,從珠海航展展出的「天鷹」無人機實機來看,由於其體積本來就小於殲20,加上特殊的隱身設計,所以其雷達反射截面積較小,具有極高隱身性。
在紅外隱身方面,「天鷹」無人機也做了一定的考慮,其尾噴口為橢圓形而非標準的正圓型。據有關資料稱,橢圓形尾噴管與正圓型尾噴管相比,可加快航空發動機外涵道空氣與內涵道高溫尾氣的摻混速度,降低紅外輻射係數。該飛機的飛控來源讓人很感興趣,由於飛翼布局無人機採用了翼身融合體的結構,取消了傳統飛機的平尾和垂尾,但是因為其穩定性先天不足,使得飛翼無人機在強氣流擾動時抗干擾能力差,航跡跟蹤和穩定性控制十分困難。據公開資料稱,「天鷹」無人機採用了基於神經網路補償動態逆控制飛控系統,和美國的F35、X36戰機的飛控系統技術水平相等。從公開的飛行起降視頻來看,其飛行狀態十分穩定,飛控系統具有良好的動態性能和穩態特性。
另據公開資料稱,「天鷹」無人機還很有可能採用了我國有關科研部門自行研製的離子體激勵器,除了可進一步提高無人機隱身性能外,還顯著增加飛翼布局飛行器的最大升力係數,延緩失速發生,增強對飛機的機動控制能力,擴展了飛機飛行包線,極大的提高了飛翼布局無人機的飛行性能,。


※我國下一代初級教練機高調曝光!座艙航電系統和F35一樣先進
※俄軍高調展示重型機動式激光炮:作戰目標是美方軟肋,已戰鬥值班
TAG:未來巡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