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曹雪芹:把一半「才華」給了林黛玉!這些「詩作」,最是絕唱!

曹雪芹:把一半「才華」給了林黛玉!這些「詩作」,最是絕唱!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4大名著之一,也是作者最喜歡的作品之一。紅樓夢,無論從藝術價值,研究價值,還是詩詞價值,文學價值等方面來說,都是堪稱絕唱。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清朝大才子曹雪芹的嘔心瀝血之作。雖後40回為高鶚所作,但是也有人說,其實紅樓夢的120回曹雪芹已經寫完了,只是後40回失傳了。

也有人說,雖然曹雪芹沒有寫後40回,但是後40回的基本框架已經搭建出來了,高鶚只是給它填充出來了而已。我們這裡且不論這些。

毋庸置疑,紅樓夢的主人公之一的林黛玉,是曹雪芹最為鍾愛的人物之一。曹雪芹費盡筆墨將她描寫成了一位容貌傾城,才華絕世的女子。尤其是林黛玉筆下的詩詞,更是紅樓夢詩詞研究最大的看點。可以斷言,曹雪芹在為紅樓群芳代擬詩詞時,最為嘔心瀝血的莫過於黛玉之詩了。

從「魁奪菊花詩」到「焚稿斷痴情」,彷彿林黛玉的一生行事都和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林黛玉的詩詞不但是《紅樓夢》中藝術個性最為鮮明的,而且也最近於曹雪芹本人的氣質。

縱觀整部紅樓夢詩詞,可以說,曹雪芹把一半的「才華」都給了林黛玉。據統計,紅樓夢裡出自林黛玉之手的詩詞,多達25首。今天,作者與大家一起來品讀這些「曠世」之作。

林黛玉·《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這首詩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在探春的提議下,眾人開了詩社。詩社的第一次作詩活動,就是《詠白海棠》,於是林黛玉就做了這首詩。

懂詩詞的讀者們,一眼就可看出,此詩最得力之處,就是三四兩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林黛玉在寫海棠,何嘗不是自我的一種描寫呢?

海棠,沒有香味,卻有風骨,能夠感染人。林黛玉孤高的性格,在別人看來,就是其人格沒有讓人親近的香味吧。但是她卻遺世獨立,讓人愛,又讓人有遺憾。

林黛玉·《世外仙源》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這首詩出自《紅樓夢》第十八回「慶元宵賈元春歸省,助情人林黛玉傳詩」。

當時元春回賈府大觀園省親,先從「有鳳來儀」遊覽,擇幾處最喜者題匾。她又讓姐妹眾人各題匾、題詩。這是林黛玉作的一首匾額題詩。

對於詩詞來講,最忌諱的是動詞的運用,然則在作者看來,本首詩作全然以動詞取勝。全詩清新自然,華麗中透出的也全是素雅,很符合林黛玉的氣質。

林黛玉·《唐多令·詠絮》

粉墮百花州,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這首詩出自《紅樓夢》第七十回,湘雲黛玉重開詩社,以「柳絮」為題,擇取幾個小令為詞調,大家以拈鬮之法分詞調填詞。黛玉抽到的詞牌是《唐多令》,於是填了這首《唐多令·詠絮》。

這首詞林黛玉填的非常之妙,且不說「百花州」和「燕子樓」的典故,單單是詞句間的文辭已經令人陶醉。全詩意境極為纏綿悲戚。雖然很悲切,但是個人最為讚賞林黛玉的這首詞了。

林黛玉·《葬花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綉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首《葬花詞》,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關於這首詞的藝術成就,無需多言。

作為黛玉詩中的壓卷之作,可以說是她用全部生命鑄成的絕唱,也成為整部《紅樓夢》的點睛之筆。幾百年來,它打動了歷代讀者的心。脂硯齋評曰:「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讀之垂淚,慨而婉之。

《紅樓夢》,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從不同側面折射出非凡的藝術價值。詩詞作為其中的點滴,已經光耀奪目。讓我們懷著仰慕之心,重讀紅樓,感知美學。

讀者們,關於「紅樓夢」和「紅樓詩詞」,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賞鑒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死因之謎!歷來眾說紛紜,這一觀點「蓋棺定論」!
古老神秘的「瑪雅」文明,為何「一夜之間」突然消失?

TAG:文史賞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