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儒釋道到底是怎樣存在於我們的日常?

儒釋道到底是怎樣存在於我們的日常?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與文化中,儒釋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互相之間碰撞,交融,在與世界各大文明的相互試探中,也在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自信。

而在這其中,對於文化的復興和傳播,正是當務之急。

今天這本《和而不同 儒釋道與中國文化》,並不是從艱澀深奧的角度去探究儒釋道之大義理,而是大家寫小書,全面介紹和系統普及儒釋道文化。

儒釋道三教歸一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也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必然走向,三者雖各具體系,各標旗幟,承擔不同的社會文化功能,但歸結來說,都是人的學問,其思想內在的契合與相通,促進了三教的交融合一。

中國文化的主流是以儒家為主導、儒道佛三教從並立走向歸一的發展歷程。三教的「教」,不是宗教的「教」而是指教化、教義、與教說。三教,即儒道佛三家。三教歸一。也稱為三教合一,「合」指三教間的融合,「一」是指渾然天成的有機整體。中華文化的精神,就凝聚在這個動態的「一」中。

這本書是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將儒釋道文化放到上下五千年的大的社會發展中審視的,在這個過程中的衝突與融合,互補與一體,交織與相通,結晶與升華都有大影響與大智慧,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思想與文化的東西並不是無用的空談,儒釋道文化的發展其實也是社會發展的縮影,包括三教思想在治國、策略、處世上都有大學問,形成冥冥中的指引。

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對中國兩千年封建你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過十分深刻的影響。文學藝術、醫學武術、建築民俗無不打上三教合一的烙印。

文學上的,三教融合的文化思潮影響著中國文人的心態和創作,使得傳統文化呈現出矛盾又多元的格局,異彩紛呈,求同存異。柳宗元和蘇軾同樣被貶,反映在他們的文學創作中的心態卻截然不同。

《西遊記》借孫悟空之口,向國王說「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儒釋道三教合一,和,而又不同,無論是社會大家的變遷還是小家的發展,都存在於三教和而不同的潛移默化之下。

儒釋道的和而不同只是一個引子,作為社會人,真正要從中學會的是,如何保持自身在社會格局中的求和而獨立的智慧。

更好地感受一泡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冬至大如年,給你的茶席換張新面孔吧
中國書法里的那些事,都在這一本書里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