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唐杜牧一首寫荷花的唐詩,一共4句每1句都用數字量詞開頭

晚唐杜牧一首寫荷花的唐詩,一共4句每1句都用數字量詞開頭

一直覺得杜牧的七絕唐詩在唐代詩人的諸多作品當中是最好的。他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二十四橋明月在,玉人何處教吹簫?」每一句都是那麼的膾炙人口,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晚唐的杜牧和李商隱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只不過李商隱顯然更加喜歡寫七言律詩,而七言絕句最後的頂峰就出自杜牧之手。後人把他們兩個並稱為小李杜,與之前的杜甫喜歡寫律詩,而李白的絕句更加出色,似乎也存在某種關聯。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所描寫的內容就是池塘當中的荷花。全詩的意境顯得有些凄涼,但是杜牧在描述這首古詩的時候,每一句都用數字量詞開頭,賦予了這首七言絕句無盡的審美意蘊。

且看: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齊安郡中偶題·其一》,是詩人一首組詩當中的第一首。除了第三句當中寫到了一個「綠荷」的字眼,否則,全文讀下來都不知道杜牧是針對什麼而發出的感慨。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七言絕句的每一個開頭,「兩竿」、「半縷」、「多少」、「一時」都和數字量詞有關係。雖然這些數字不見得就代表著實際的指向,但是卻能夠賦予詩句更多形容的可能。不見得多麼確切,但是通過量化的處理使得詩歌當中的意象更貼近我們的審美感受。

開篇寫夕陽西下,詩人站在「溪橋上」舉目遠眺,感受著夕陽最後的餘暉。在他的眼中,看到「落日」距離地面有「兩竿」之遙,日薄西山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後杜牧又看到了「半縷輕煙」,已經到了黃昏的時候暮靄沉沉,生出的縷縷青煙把岸邊楊柳都籠罩其中。

接下來的第三句, 是杜牧對於所抒發情感意象的描述,「多少綠荷相倚恨」,你看那池塘當中有多少的「綠荷」在秋風當中相簇相擁。一陣風吹過,它們隨風搖擺,相互簇擁。在那麼一瞬間,「回首背西風」,西風吹翻了巨大的荷葉,露出了荷葉的背面。

杜牧的這首唐詩流傳度不算很高,但是在描寫景色描寫荷花的唐詩當中,這首古詩還是很有精彩意義的。尤其是詩人抓住了夕陽、西風、輕煙等瞬間的變化將這一切的景物定格在某個瞬間當中,才寫出了這樣具有動態美的精美詩篇來。

尤其是一句「一時回首背西風」,活靈活現,直接映照在我們的腦海當中。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蘇軾贈別友人的一首古詩不為人所知,但是其中一句詩卻是家喻戶曉
40多歲謝靈運被貶永嘉太守,一首6句古詩成就詩人山水詩鼻祖之名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