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快充協議?

小米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快充協議?

國內的手機,最開始把充電快做為賣點的,應該就是從OPPO那個大街小巷,老少皆能倒背如流的廣告「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開始的。可以這麼說,從這句自帶洗腦功能的廣告開始,大家陸續把快充列入為手機的標配。

在國內,華為有支持40W快充的 SuperCharge協議(SCP);OPPO有支持50W閃充的VOOC,低調的vivo也有自研的22.5W快充,小米用的是高通的18W QuickChange快充體系,QC4的最高功率也是可以高達28W的。

辣么,問題來啦,小米為什麼選擇了高通的快充體系?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快充體系?

成本高。小米一直走的是性價比的路線,對成本的控制一直都是非常嚴格的。研發新的快充協議,需要有一定技術和相應性能的電池協同,才能達到相應的技術指標,而這之中最難做的就是把電池的性能做好,大筆經費支出是在所難免,比起自己研發,應用現有的快充協議更划算。

互利共贏收益更大。小米一直是高通晶元的採購大戶,高通也投資了小米,大家互利共贏各取所需。採用高通的QC快充協議的小米,能夠把資金集中在其他必要的技術的研發上。

有望統一未來充電標準的PD快充協議了解一下。目前 USB-PD 3.0協議已經包含了高通QC 3.0與4.0,華為的SCP與FCP, MTK的PE3.0與PE2.0,還有OPPO的VOOC。

USB-PD有望統一手機、筆記本電腦等100W 以下的數碼電子設備的快速充電方式,這將會給用戶帶來更大的便利,小米自然就沒有必要去開發新的標準了。

充電再快,還是少不了充電寶。想一想,出門在外遇到突然電量不足,我們首先向別人借用的是充電寶還是充電器?相比於快充,充電寶給用戶帶來的「安全感」更多,而且現在的手機,充半個小時手機也能滿電了,快充其實不算一個大痛點,所以用戶也就不會過於去關注手機的快充協議了。

其實關於手機快充協議,它不像晶元那麼核心,大投資特地研究感覺意義不大,而且不是買不到替代的,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小米不自己單獨去做自己的快充協議了。

(圖片、資料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開拓 的精彩文章:

為何五筆輸入法打字那麼快,使用的人卻更少了?
為什麼新買的電腦卻不能安裝win7系統?

TAG:科技開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