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知否》這台詞,是要氣死語文老師嗎!

《知否》這台詞,是要氣死語文老師嗎!

2018年末,正午陽光兩部大劇同台競爭,和《大江大河》一路高熱度高口碑相比,趙麗穎和馮紹峰這對新婚夫婦主演的長篇宅斗劇《知否》不僅熱度不如《大江大河》,評分也從剛開播時的8.2跌到了7.7。

其實這部劇雖然節奏有點慢,服化道和大部分演員的表演也都在線,和那些個雷劇爛劇比起來,水平還是在那兒擺著的。可是認真追劇的同學表示,有一個問題啊:台詞語病實在太多!

「知否病句賞析」這個tag今天還上了熱搜,別說,集中起來一看,還真是低級到讓人笑掉大牙。

什麼「手上的掌上明珠」

「聽過一些耳聞」

「獨個兒一個人」

掌上就是手上,耳聞不是聽難道還是看,獨個兒和一個人也是語義重複,所以這編劇說話是不是有點太啰嗦了!

還有關聯詞錯誤,「只要……才」;搭配不當,「蹊蹺露出馬腳」又是什麼鬼,短短三句話,就出現了兩個小學生都不會犯的錯誤。

除了語病,還有很多常識錯誤。「家眷」是男子才有的,女子哪來的家眷?

宋朝官家特指皇帝,劇中「官人」、「官家」卻濫指濫用,老太太也跟著大娘子叫盛紘官人,

一個普通貴族的嫡子,又如何「繼承大統」?

細細觀察每集的台詞錯誤都有一大堆,難道從編劇到演員到配音到後期這麼多人連這麼明顯的錯誤都沒有發現嗎?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向來製作精良,但台詞也是製作的一部分,服化道精良了,最基礎的台詞卻漏洞百出,豈不是要砸了良心團隊的金字招牌?

熱評里兩個主要的看法小編倒是有些同意,一是國內電視劇的現狀,確實存在一些文化素養水平較低、缺乏生活經驗和行業基礎知識的編劇。類似的病句在近幾年的國產劇中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最常見的就是搞不清對他人的尊稱和自己的謙稱,《老九門》里,「舍弟」本來就是對自己弟弟的謙稱,前面又加個「我」,

去年高分劇《天盛長歌》里,先不說「臣妾」應該是女子的自稱,清朝以後只有妃以上級別的嬪妃、貴妃、皇后才能在皇上、太后以及比自己地位高的妃、後面前稱自己為臣妾。「下官的臣妾」這句簡直錯漏百出無從說起。

年度爆款劇《延禧攻略》,傅恆自己叫自己「賢弟」。

下面網友們的評論也是非常有才,「讓我雅存你的拙作」、「你免貴姓什麼」

類似錯誤,《知否》里也是不少。

款待就是熱情周到的招待,都是「多謝款待」,「招待不周」,主人家自己先誇自己「款待」,又接著來個「不周」,這是驕傲還是謙虛啊?!

「小女」是自己稱呼自己女兒的謙稱,您一個客人上門賀喜,說別人的女兒是「小女」,跟叫別人的兒子「犬子」,別人的老婆「賤內」有什麼區別!

除了這些氣死語文老師的常識性錯誤,另一方面近些年的古裝劇,尤其是《知否》這樣的宅斗劇,普遍都是拿《紅樓夢》的風格為學習目標,但這種學習又是比較浮於表面的,不是學它的人物刻畫、故事線索和主題立意,而是學它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和文縐縐的台詞。

2012年《甄嬛傳》熱播時,劇中古風古韻迂迴婉轉的台詞就被大家成為「甄嬛體」

但「甄嬛體」終歸還是講究貼切的,細細品讀確實有說話的藝術在裡面。比如第一集甄嬛為安陵容解圍,和夏冬春的一番話既提到不能驚動聖駕,又說保存賢良名聲,還維繫漢軍旗的臉面,可以說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讓對方無話可說了。

而其他大多數的古裝劇,大多只是做到從古文中摳出一些生僻的字詞、稱呼堆砌起來,製造出一種「看起來古色古香」的感覺。比如《延禧攻略》中把下鎖說成「下錢糧」,豬蹄叫做「豬脬」。

第一集瓔珞出手救吉祥,和《甄嬛傳》如此相似的劇情,說話的水平卻相差了幾個level。

或者像《天盛長歌》這樣,台詞咋一看沒有什麼問題,但就是給人一種重複累贅、故作高深的感覺。比如鳳知微和寧弈第一次相遇,短短一分鐘,從珠茵的口中說了3次「有趣」、「妙人」,但是恕小編直言,從第一集看到這裡也沒發現「有趣」在哪。

這種故作高深甚至矯揉做作的台詞,最典型的的例子莫過於幾年前馮小剛的電影《夜宴》。比起一般的古裝電影,《夜宴》的台詞更加傾向於舞台劇,辭藻華麗,每句話似乎都有許多隱晦的意義,演員的的面部表情也十分誇張。什麼「懂了,就不會寂寞了」、「即使全世界拋棄你,我不會,愛情不會」……還有下面這段,試問誰正常說話會把自己說成「一個無助的女人」,當時電影上映時就有不少網友吐槽說台詞像皇家詩朗誦。

那麼這種舞台劇式的、文縐縐的台詞在古裝劇中是不是就不能存在呢?也不盡然。

比如《大明宮詞》,雖然是古裝劇,但是它的台詞卻是西式的莎翁腔,偏愛長句和修辭,還有大量的旁白。

比如賀蘭落湖死亡的時候,太平的內心旁白就是「這是第二個在我眼前消失的人,母親,我不可思議的母親,為什麼總能在別人遭受滅頂之災時,充當劫難的證人。我凝視著那絲似乎永遠掛在母親唇邊的渾濁笑意,第一次感覺到徹骨的寒冷」。賀蘭形容自己時也說「我有花一般姣好的面容,柳枝一樣的柔軟身材,鹿一般輕巧的智慧」。

說實話這樣的台詞咬文嚼字到幾乎在文學作品中都顯得有些「過」,但因為這部劇本身就是細描人性和人心的複雜,加上色調風格的統一,並沒有讓人感到齣戲。

94版《三國》,在高度還原的基礎上,大段大段地引用書中原台詞,雖然讀起來略顯生硬,對觀眾文學素養有一定要求,但在演員們的精湛演繹下,這些台詞都變得有說服力,似乎這些歷史中的人物本來就是這樣說話。

其實,古裝劇的台詞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說到底台詞只是劇的眾多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只要契合作品的風格和水平,觀眾的包容度也是很高的,不是在話中夾雜幾句「X哥兒」、「X姐兒」,多用了幾個成語和「之乎者也」,就是優秀的台詞。

至於下次再要吹「製作精良」之前,還是先給全體工作人員補個小學語文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 的精彩文章:

粉絲喊了一句話,把張雨綺笑噴了
混血女兒慶祝鄧文迪50歲生日,兩個女兒顏值簡直差太大!

TAG: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