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觸樂夜話:新電腦的快樂和煩惱

觸樂夜話:新電腦的快樂和煩惱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真喪!

很多人回憶改革開放40年的時候,都忍不住念叨起自己家裡的第一台彩電、第一輛汽車,就像遊戲玩家念叨自己的第一台電腦一樣。

我還記得自己兩三歲的時候,每到晚上,爸媽領著我去村裡大隊部的院兒里看電視,整個村子千把人擠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看。院子里不過支著兩台14寸黑白電視機,播著什麼電視劇我已經全沒了印象,只記得在我近視以前,以相隔那麼遠的距離也是難以看清畫面的,能聽到聲音就不錯。

後來,有的人家自己買了電視,屏幕越來越大,慢慢也有彩電了,大隊里的公開放映無人問津,村裡人三五一夥到有電視的人家串門看節目。我們家是村裡比較早買了電視和彩電的,18寸的松下牌擺在客廳里倍兒有面子,親朋好友們進進出出,喝茶打牌,我盯著屏幕里光怪陸離的港產武俠片,什麼《神鵰俠侶》《魔域桃源》的,一片神往。

30多年過去了,去年我回老家待了一段時間。大隊部還是那個院子,卻比我小時候的印象里小了好幾圈,院里的房子翻新了,水泥地平重打了,每隔個把月,會來一個不知是哪裡的放映隊放些農村題材的電影。村中大喇叭響起通知,我去瞧了一下熱鬧,連放映隊不到10個人。回家裡跟聊天的親戚朋友彙報了一下情況,大家哈哈一笑:吃飽撐的,誰大熱天出去喂蚊子,在家裡看看電視、玩玩電腦和手機不好嗎?

是啊,吃飽撐的,我也回屋開開PS4,網戰足球去了。

電腦遊戲?不存在的……

在從電視過渡到主機以前,和大多數人一樣,電腦才是我工作學習之餘放鬆的主要工具,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大概十幾年的時間裡,電腦就是這麼無所不能。讀大一的時候,整個宿舍攢錢合買電腦,輪著班,每人玩一天。這當然不過癮。有一年暑假我沒回家,白天晚上撲在電腦上,玩了很多遊戲,也學了不少軟體,如今令許多同事聞風喪膽的P圖技巧就是那時學會的——20年前我就會給我最喜歡的朋友換頭了。

直到我畢業、開始工作,電腦都是重要的娛樂中心,它什麼都可以干,文字處理加做圖,聽歌、看片、打遊戲,有這樣一台電腦別無所求。上班前幾個月,我的目標就是給自己配一台新電腦,能跑得動主流3D遊戲,顯示器起碼也要18寸的CRT以上。

每隔幾年就是一個流行。漸漸地,《魔獸世界》開了,《英雄聯盟》興起了,新入職的同事帶著自己外形炫酷的筆記本——就那種稜角突出,閃著五顏六色的光的樣子——來到公司,一邊處理文本,一邊開各種高特效打3D遊戲。漸漸地,很多人不再那麼喜歡PC遊戲了,有的投奔主機,有的擁抱了手機遊戲大潮。又漸漸地,當「吃雞」興起,他們就又琢磨著換台電腦。

另外一種流行更為明顯,許多年輕的玩家,他們習慣了為正版付費,習慣了Steam,習慣了為情懷補票,而我認識的許多老玩家觀念上就沒什麼更新,每每有人跟我炫耀,他們花多少錢收了一個破解的NDS,能玩多少多少以前的盜版遊戲。聽到這些,我感到的不是荒唐可笑,而是我們真的老了,跟年輕的朋友們真不是一代人。

我有點慶幸自己一直在遊戲媒體裡邊待著,這樣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大致還在追趕著世界上的流行趨勢,但我其實自己也離開電腦娛樂很久,已經記不得上一個還能勉強跑起來的PC遊戲是什麼時候玩的,起碼也是五六年前。半年前搬家時打包自己的台式電腦,發現那是2008年配的,中間換過一次顯卡,加過一條內存,再就沒有怎麼動過。我用這台電腦跑過《巫師2》,開高點畫質,基本上跟幻燈片差不多,後來我就完全放棄了。

最後的台式機,我記得我曬過它一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的遊戲娛樂都在手機和主機上完成,要不就是掌機。可能是我越來越害怕麻煩,我對電腦上那些跑分出色的遊戲始終懷著好奇心,我也想看看一款在主機上畫面已經很出色的遊戲,在頂配電腦上到底能跑出什麼效果,然而一想到我要得到這種畫面所需要付出的,從選配件、攢機器到升級系統、驅動,或者開關特效、調整解析度等等一系列操作,甚至要研究下哪個顯卡驅動幀數高一些……我就覺得真是麻煩死了。我越來越喜歡一個封閉的系統,打開就玩,不要了就關,沒有這些個麻煩事兒。

最後是夫人全機種制霸的夢想打破了這個僵局。夫人想玩電腦遊戲,想要高配置,好在如今除了不靠譜的電腦城,還可以考慮遊戲整機,於是她自己研究了好幾天,一邊網上看貨一邊吐槽各種潮流電腦奇怪的外形(尤其是稜角突出,閃著五顏六色的光的那些筆記本),中間因為各種奇怪的原因退了兩台機器,最後的最後,就在昨天,她終於抱了一台還算中上配置的新遊戲本回來了。

有了新電腦第一件事是下了幾個國產遊戲,以前買的《神舞幻想》《古劍奇譚三》終於能玩了,隔了這麼多年,我也算是又近距離觀賞了一下國產准3A遊戲的表現力。

進遊戲前,一看配置,比《刺客信條:奧德賽》還高,這國產遊戲畫面的提升還真不是沒有代價的。不過以《神舞幻想》為例,進了遊戲的感覺其實還不錯,畫面好,幀數夠,整體效果趕上了本世代遊戲的主流水準,過場演出、人物配音也不算特別生硬,系統、玩法就算有什麼不足,感覺也是可以忍的——想想「星之海洋」系列那樣兒,國產遊戲縱有千般問題,起碼技術力的進步還是應該值得肯定的。

有一說一,這效果可以告慰畫面黨了

當然,有了新電腦,就要買更多新遊戲,不然怎麼對得起這台機器?以前那些主機上沒有,電腦又跑不動的都要挨個買來試試。今天嫦娥奔月了,咱們是不是研究一下月亮上有沒有邪惡的納粹基地?那買個《德軍總部:新秩序》吧。還有,總是歪在沙發里打主機,現在正襟危坐手扶滑鼠都不太習慣了,那怎麼辦,買個微軟的新手柄吧!然後,這遊戲本一開3D遊戲風扇就狂響怎麼辦,咱得再來個外置散熱器……都說Steam遊戲便宜,其實算算相關硬體投入,也真沒比玩主機便宜多少,說不定成本還更高一些。

去月球

至於我擔心的那些PC遊戲才有的麻煩事兒,什麼兼容性、什麼優化差,什麼畫面比例不對,其實我們還沒有多少體驗,因為剛才吃了一頓飯,回來就發現遊戲本休眠以後再也喚不醒了,必須硬重啟才行。

這鬼的電腦遊戲喲,想讓我愛你還真是不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摩爾莊園,永不再來
獨立開發者是怎樣看待Steam調整收入分成比例的?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