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劉力紅:你真的理解中醫嗎?(影響很多人的好文)

劉力紅:你真的理解中醫嗎?(影響很多人的好文)

(1)中醫目前的狀況


在歷屆畢業生中,有不少都喜歡到我這裡來談體會。他們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里,對中醫還是有熱情、有信心的,很希望在畢業的一年裡能有小試牛刀的機會。可是一年的實習下來,他們幾乎徹底絕望了,對中醫的熱情也所剩無幾。

為什麼呢?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他們在臨床上所看到的中醫,並不是他們原來所想像的中醫。中醫無論在中醫院還是西醫院的中醫科,都幾乎成了一種裝飾。

搞中醫的人對中醫沒信心,稍微碰到一點難題,就急著上西藥,或是在西醫的常規治療上,加一點中醫做樣子。而真正想搞中醫的人,在制度上又沒有保障。 

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中醫院搞臨床,這家中醫院就有一條明文規定,發熱的病人用中醫治療,如果三日內不退燒,就一定要上西藥。中醫院會作出這樣的規定,至今我仍不明白。為什麼中醫院不規定,用西藥退燒,如果三日退不下,就必須上中藥呢?中醫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不能不叫人生疑。 

昨天,有一位即將臨產的孕婦到我這裡拜訪,目的是在生產前來面謝我。在她懷孕7個月的時候,因為勞累的關係,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先兆流產癥狀。經過一周的西醫治療,沒有得到改善,又因為患者過去有過流產的歷史,所以,心裡特別害怕。

經友人介紹到我這裡診治。診查舌脈之後,我給她開了黃芪建中湯,第一劑葯後,出血就減少了,三劑葯下去,腹痛、流血皆止,而且胃口大開。事後,她將經過打電話告訴在北方的母親,母親聽說這件事後,第一句話就問:用中醫行嗎?

患者母親的這個疑慮,反映了平常百姓對中醫的心理。

 

今年五月,我應邀參加一個中醫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就作了個"略說中醫的學習與研究"的報告,報告之後,一位與會的博士找我交談,一方面對我在這樣的年代裡還能用如此大的熱情來研究經典、宣揚經典表示讚歎,另一方面,則是對我的行為感到不解。

據說在他們一幫中醫博士里,已經絕少有人看經典,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頭放上一部《黃帝內經》,那絕對是要被笑話的。博士的案頭都是什麼書呢?都是分子生物學一類的現代書。中醫博士可不可以不讀經? 

博士這個群體,無疑是個高層次的群體。在他們身上肩負著中醫現代化的使命,所以,讀些現代的書是理所當然的。但為什麼不願讀中醫書尤其不讀經典的書呢?我想答案只能有一個,就是在他們的心目中,中醫只不過如此,經典只不過如此,難道還有什麼更多的看頭嗎?

我想與上述許多問題相比,這個問題顯得尤其嚴重。大家知道,博士這個群體,將很快、很自然地要成為中醫這個行當的決策者、領路人,等到這個群體真正當政的時候,中醫會成一個什麼樣子呢?這是不難想像的。 

所以,這樣一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出來,就是:

我們現在看到的中醫,我們現在認識的這個中醫,究竟代不代表真正的中醫?我們現在在各類中醫醫療機構看到的這些醫生的水平,究竟能不能代表中醫的真正水平?

中醫的真正水平在哪裡?

中醫的制高點在哪裡?在現代,還是在古代?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會形成對中醫截然不同的認識。

如果真正的中醫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那我們值不值得花很多時間來學習她?值不值得花畢生的精力去鑽研她、實踐她?我想首先我不會的!何必陷在這個死胡同里呢?

花去許多精力還只能做個配角。所以,我提出"如何正確認識"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當今的這個局面所迷惑,從而喪失掉對中醫的信心。 

(2)中醫理論是否滯後於臨床

近十年里,中醫界提得很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中醫理論滯後於臨床的問題。對於任何一門科學而言,都是理論走在前面,實際運用慢慢跟上來。有關這一點,我在後面還要詳細談。

這幾十年來,中醫的局面為什麼沒有辦法突破?臨床療效為什麼老是上不去?遇到高熱降不下來,最後還得上青黴素。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呢?

中醫的理論已經形成兩千餘年,在這期間,沒有大的突破、大的變化,會不會是因為理論的落後已經不能為臨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導了呢?中醫理論滯後於臨床的問題便順理成章地提了出來。 

大家可以思考,今天我們的臨床落後,我們治病的水平上不去,是不是因為理論落後造成的?我的看法完全不是這樣。恰恰相反,理論不但沒有落後,在很多領域還大大地超前。這與其他傳統學問有類似的地方。

近代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提出:

中國傳統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皆系人類文化之早熟品。

我想中醫的情況大抵亦如此,

正因為其早熟,而且早熟的跨度太大,乃至現代她仍不落後,甚至還超前

。所以,

在中醫這個體系里,完全不存在理論落後於臨床的問題

你認為理論落後於臨床,你認為理論在你那裡不能指導臨床,那我就要問你:

你真正弄通中醫理論沒有?對於中醫的理論,對於《內經》的理論,你把握了多少?

有十成把握了沒有?如果不到十成,二三成呢?如果連二三成都不到,有的甚至搞了一輩子中醫最後竟然還分不清陰陽,那你怎能說理論落後於臨床?


現在的人把中醫理論看得太簡單了、太樸素了。

因為太樸素,就有點像山裡的農民。

其實,樸素有什麼不好呢?樸素才是最高的境界,因為返璞才能歸真!

如果你還沒有真正認識中醫的理論或者最多只是一種相似的認識,你怎麼能說中醫理論是超前還是落後呢?

上述這個問題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沒有認識好,那導致中醫今天這樣一個局面的癥結就不容易抓到。我們今天看到的臨床水平比較低下的狀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如果錯誤地把這個原因歸結到理論的落後,而去尋找理論方面的原因,那我們可能就會形成真正的倒退,真正的落後!

 

記得本科畢業後,我在附院搞臨床。一次,接治一位女性肺炎患者,患者年齡60歲,入院體溫39.5℃,WBC近兩萬,中性98%,右肺大片陰影,按照西醫的看法,這是一例重症肺炎患者。老年人患重症肺炎是很容易出危險的。

但是,當初的我,初生牛犢不畏虎,總想試試中醫的療效,所以,選擇了中醫治療。經過辨證,屬於肺熱所致,遂投清肺之劑。不料服藥之後,不久即瀉,始則葯後2小時瀉,後漸至葯後十餘分鐘即瀉。所瀉皆似藥水,入院三天體溫絲毫未降,其他癥狀亦無緩解。

按照院規,次日再不退燒,就必須上西藥。此時的我,心情比病人還要著急。遂匆匆趕到師父處求教,師父聽完介紹後,說這是

太陰陽明標本同病,陽明熱而太陰寒,陽明熱需清,然清葯太陰不受,故服之而瀉利。

此病宜太陰陽明分途而治,方不至互相牽扯。內服仍守前方以清陽明,外則以理中湯加砂仁,研末調酒加熱外敷神厥以溫太陰。

我趕緊如法炮製,當晚近9時敷上,約過1小時,繼服上藥,服後竟未再瀉。次日晨查房,體溫降至正常,一夜之間,他症亦頓減。此病始終未用一粒西藥,周余時間肺部炎症即全部吸收而出院。 

此例病人給我的影響極深,使我於長長的十多年中,在遇到臨床療效不如意的時候,從來沒有懷疑過是中醫的問題,是理論的問題。

所以,對於理論是否滯後於臨床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好好地去思考。

這個問題解決了,對於理論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去信受奉行。

理論的先進與落後靠什麼來衡量?在遇到障礙的時候,我們會在自身的領悟上找問題,而不會去歸咎於理論。當然,如果問題真正出在理論上,確實是理論滯後了,我們亦不應死抱住這個理論。但是,根據我的經歷和觀察,大多數情況下,問題並不出在理論上,而是出在我們的認識上。 

(3)20世紀物理學發展的啟示

有關上述問題,我還想從另外一個方面加以申說。理論與實際運用,理論與臨床的關係是非常明確的。有關這一點,我們只要回顧一下20世紀物理學的發展,就會很清楚。 

19世紀末,經典物理學已經達到了人們想像中的十分完美的程度。人們也許認為,這就是解釋世界的最終極、最和諧的理論。但是,時間一跨入20世紀,這種和諧就被打破了。

隨著1905年狹義相對論的創立,以及後來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人們對宏觀及微觀世界的看法產生了根本的改變。在認識上的這個改變,導致了技術應用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宇航技術、原子能技術,到微電子技術,乃至我們今天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變化,都無不與新理論的建立相關。

在經典的物理學框架里,宇航技術、原子彈,以及現代通訊技術,這些都是難以想像的。回顧剛剛過去的這個世紀,我們切實感受到了理論的重要,理論確實制約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而這樣的一種感受和經驗,能否作為我們提出中醫理論滯後於臨床的理由呢?

我想這個理由應是雙重的,正因為我們看到了理論的重要性,它制約著實踐和技術的發展,所以,更應該重新來評價我們今天的認識,重新來認識中醫的理論。

看看經典中醫理論的包容性究竟有多大?

它的延伸性、超前性究竟有多大?它究竟還能不能給我們今天的臨床帶來指導?

而不應光看到她是兩千年前的產物。

如果這個理論的確落後了,的確不能適應現代,那就要毫不猶豫地打破她,在中醫這個體系里建立起"相對論"。如果這個理論根本沒有落後,如果在這個經典的框架里已然具足"相對論"、"量子力學",那,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打破她呢? 

現在在中醫界有一個怪現象,也是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

對中醫經典的教育逐步在減弱

。現在大多數中醫院校都已將經典改為選修課,就連成都、南京這些老牌的、原本非常注重經典的學院亦不例外。這種改變是不是一種進步呢?很值得懷疑。

在我們沒有建立起新的理論前,在我們還沒有切實地發現傳統理論的破綻前,

經典仍然是中醫的核心,經典仍然是中醫的基礎,經典仍然是中醫的必修。

怎麼可以將核心和基礎作為選修呢?

有人說《中基》不是從《內經》里來的嗎?《內科》不是從《傷寒》、《金匱》里來的嗎?而且比《內經》、《傷寒》、《金匱》更完善了,怎麼不可以用它們來取代經典呢?

實在的說,《中基》與《內經》,《內科》與《傷寒》、《金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相差太遠太遠了,怎麼可以同日而語呢?我想這個問題今後會有機會談到的。 

好比新的力學尚未建立,就將經典力學束之高閣,這是一個什麼格局呢?大家可以思考。理論需要實踐來檢驗、來說明,這是普適的,東西方文化都是如此。在現代科學裡,由於許多傑出科學家的工作,理論的價值顯而易見,如我們從費米的工作里可以充分體會到量子理論的魅力。


扁鵲與費米有沒有可比性?

但是,在我們一般人那裡,量子論、相對論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所以,理論評價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中醫的歷史裡,出現過許多成功運用經典理論的人,比如張仲景,比如扁鵲。


扁鵲運用經典理論成為起死回生的一代神醫,而張仲景則因為諳熟經典而最終成為醫聖。我們是否可從扁鵲、張仲景及歷代名醫那裡,看到經典理論的價值,就像從費米及許多科學家那裡領略到現代物理一樣。



肥兒茶-健脾消食化積-成人小兒都適用


健脾強腎壯骨話補鈣 - 後愛傲骨無雙


劉力紅:中醫如何認識健康的?


怎樣才能遠離癌症?(李可老中醫+吳清忠+林傑+劉力紅)[視頻]


"疾"和"病"有什麼不一樣?(劉力紅)


梁冬對話劉力紅:情緒是諸毒之首


劉力紅:大病未必是吃出來的!80%的疾病因它而起!


劉力紅:如果一定要談錢,中醫的收入應該高過西醫才對


劉力紅:四逆湯大法的歸根與復命


人的一切疾病都起源於這五點 - 劉力紅


劉力紅:致病的五大因素和治病的兩大法寶!


劉力紅:醫學只能解決10%的健康問題,剩下的要靠自己


劉力紅:這五句話說盡了人所有疾病來源


劉力紅老師生動解讀「醫為仁術」


劉力紅講桂枝法


劉力紅:易經里的中醫!


劉力紅:中醫,尚禮的醫學


劉力紅:你夏天瞎開空調"欠"下的病,冬天能不還?


劉力紅:從庸醫變為良醫的關鍵思維(百讀不厭)


劉力紅:中國文化的生命科學觀


劉力紅:養生最重要的內容都在這裡,關鍵看你能不能做到


劉力紅:同吃一鍋飯,為啥有人缺營養有人不缺?


劉力紅: 運用扶陽理路的思路


劉力紅:你真的理解中醫嗎?


劉力紅:認識陰陽


劉力紅談中醫養生:陽氣是生命的根本


思考中醫:梁冬對話劉力紅教授,句句盡現生命真諦~


國學堂之梁冬對話劉力紅:心性與疾病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醫!(振聾發聵,引人思考)李洪淵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