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內閣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哪兩方面?

明朝內閣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哪兩方面?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林小靜

明朝的內閣,清朝的軍機處,二者經常被拿來比較,足以可見明朝時期內閣的地位之重。在明代之前的歷代官制中都沒有內閣,內閣為明朝的首創。其實在朱元璋建國之初,明朝沿襲的是元朝制度,設立了左右丞相以處理政事。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對左丞相胡惟庸日益擅權的行為也極為不滿,因此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後,朱元璋自此廢中書省,罷丞相。但是朱元璋畢竟精力有限,為了處理繁雜的日常政務,於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立文淵閣、文華殿等大學士,「侍左右備顧問。」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文淵閣當值,參預機務,這便是內閣的雛形。其後內閣制度逐漸發展,到了明中葉時,內閣大學士手握要權,「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實」。

明代文淵閣

可以說,明朝內閣制度的設立是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重要手段,內閣的權力不斷擴大,自此成為明代的中樞機構,對國家政權的運行產生了重要的政治效能。內閣初設時,皇帝規定入閣的大臣不可侵奪各部的職權,諸司有事直接向皇帝上奏,不經過閣臣。此時大學士的官階並不高,只是一個正五品,不如一個外省的知府,更不用說六部尚書了。但從明中葉開始,內閣開始承奉旨意,其他朝臣有事稟奏需經閣臣「關白」,內閣的權力已然躍為六部之上,成為實際上的宰相了。內閣地位提高,意味著閣臣的官階也有提升,到後來只有侍郎、尚書等才能做大學士,三品以下的官員根本沒法入閣,而且明朝有著入閣加銜的規定,因此內閣大學士成為當時最高的官位。隨著正統、正德年間內閣權力的鞏固,內閣閣臣中首輔與其他閣臣的等級差距日益明顯,首輔的權力日益擴大,成為內閣的實際負責人。

廢除宰相制度的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內閣的權力主要體現在「票擬」和「批紅」兩方面,「票擬」指的是內閣根據皇帝的旨意起草聖旨,「批紅」是皇帝對內閣所擬的聖旨用紅筆進行批示,以表示認可。到了後期,內閣便利用這些權力把持朝政,並傾軋其他官員,滋生了明代官場腐敗之風。我們都知道明代宦官專權的現象十分普遍,內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私通、勾結宦官,並對部院之臣加以嚴厲打擊,「廣布腹心於科道」,扶植黨羽來加強自身的勢力,因此明代黨爭所以激烈,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內閣的出現。此外,許多朝臣都將內閣大學士定為自己晉身的目標,因此結黨營私的情形屢見不鮮,讓明代官場更為烏煙瘴氣。

建立內閣制度明成祖朱棣

參考文獻:

1.朱子彥:《論明代的內閣與黨爭》,《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1期。

2.王廣軍:《試析明朝內閣制的政治效能》,《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3.秦國經:《明清內閣沿革與職掌》,《歷史檔案》2009年第1期。

4.程念祺:《「票擬」與內閣的權力擴張》,《歷史教學問題》2012年第5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王雪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科道官在明初政權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