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臨江仙·不言愁而愁自見

臨江仙·不言愁而愁自見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臨江仙·不言愁而愁自見

故人傾酒,離難別。

喝完餞別酒,友人們終於揮手別去,常常怨恨這種漂泊不定短暫虛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煙似霧的楊柳早已遮斷視線。往前看去,風清雲淡,孤雁遠征。孤單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紅。今夜畫船將停在什麼地方?只怕夜間潮平水落,泊船岸邊,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時,那種愁緒倍加難以排遣了。蠟燭殘盡孤枕難眠;五更時輕風吹來激起點點浪花。

臨江仙·不言愁而愁自見

結句:不言愁而愁自見

徐昌圖(約公元965年前後在世)莆田市城廂區延壽人,一作莆陽人。生卒年、字型大小均不詳,約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後在世。徐寅曾孫,與兄徐昌嗣並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經及第,初仕閩陳洪進(仙遊人,時任清源軍節度使)歸宋,陳遣其奉《納地表》入宋進貢。太祖留之汴京,命為國子博士,遷殿中丞。昌圖好作詞,風格雋美,為五代詞壇有數名手,啟北宋一代詞風。今人選詞和研究宋文學史的,一定要提到他的名字。遺詞僅存三首,收入《全唐詩》卷898中,亦曾收入《尊前集》。

臨江仙·不言愁而愁自見

柳永 <<雨霖鈴>>

徐昌圖的<<臨 江 仙>>詞深受此詞寫法影響,二者格調有異。在艷詞充斥的五代詞壇上,此篇堪稱高調別彈。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抒寫別離愁緒。全詞因意設景,景中含意,含蓄蘊藉,而又情景交融是其主要特色。

上闋寫的是離別後的情景,是實寫。首兩句直寫別離,"散"、"離"、"去"已帶怨意,而一個"恨"字則是直抒胸臆,又點明本詞的主題,寫出了詞人內心的凄涼,羈旅之恨。且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說並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第三句描繪的是詞人一步三回頭,不忍離去的情態,"煙柳漸重重",既寫出了離愁的層層加深,也寫出了離愁的"有形"情態,襯托出了行人心頭的迷惘。四、五兩句描繪的是作者眼中的慘淡畫面。"淡雲"暗示行人心頭的落寞,"孤雁"則是行人的化身;"寒日"顯其心頭之冷,"暮天紅"雖是美景,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充滿了傷感。這兩旬極寫浪跡飄零之苦,是移情於景。

下闋都是詞人想像中的情景。首句以問引起下文。"潮平淮月艨朧"暗示他那離別時的劇烈情緒已逐漸平靜下來,可是心頭卻又一片迷惘。心裡空虛只能借酒澆愁,可是在短暫的麻痹之後,還是要醒來,醒來時的靜夜中心頭卻是更加空虛,更加愁苦難耐。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末兩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描繪的是一幅多麼凄涼可怕的景象。燈里的油就要燃盡,燈火忽明忽暗;一個人躺在枕頭上,沒有人陪伴,想入睡做個夢都不可得;五更時的寒風吹來更是倍增寒意,讓人凄厲寒傈。而從"潮平"到"殘燈"再到"五更",足見行人一夜未睡,"愁濃"之情不虛,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全詞最為獨特之處當在下闋,在於虛境實寫,化虛為實,而又虛中浸實,寫盡羈旅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詞人巧妙地融情與景為一體,寫離愁卻很少直接抒情,而是藉助於外在的景物來表現詞人內心的離愁別恨。詞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轉承和變換、環境氣氛的渲染和烘托,處處反襯出詞人的內心世界。離愁難奈,感人至深。

此詩是作者很喜歡的一首詩,這不就是人生的常態嗎。離別 感慨 。

臨江仙·不言愁而愁自見

喜歡作者記得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