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18年大學最奇葩考題,這哪是送分,簡直就是送命!

2018年大學最奇葩考題,這哪是送分,簡直就是送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大學在增負,學渣們能熬到學期末,都不容易啊。眼下,大部分高校進入期末考試階段。當翻開試卷,不少高校的學霸們也要哭了。

日前《西遊記》又上熱搜,起因竟是鄭州市黃河科技學院古代文學的期末考試題,要求結合本人姓名,論證《西遊記》是自己所寫。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因為讓人一臉懵,這份考題被網友戲稱「神仙考題」,而且還不止一道。

請聊齋中的人物吃飯局,幫杜麗娘發朋友圈,發現楊貴妃適合的職業,都說學生的腦洞大,老師的腦洞才叫超出天際。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先別大吃一驚,這類「神仙考題」可不是今年剛出現,都已經有好幾輪大學生被虐過了。

南京大學沒有考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千年老題,而是發出了來自靈魂的拷問:雞在下蛋前,公雞和母雞間會怎麼樣交流?

華南理工大學不考飛機的各項參數,而是拋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直升飛機和風扇都有風葉,為什麼直升機能飛,風扇不能飛?

哈爾濱工業大學就更絕了,試卷第一題就讓考生論證:如果有人跟你說,你現在不是在教室里參加考試,而是在睡夢中夢見自己正在考試。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證明她是錯的?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不要以為這類「神仙考題」是國內獨創,英國牛津大學也曾發問過:你願意做吸血鬼還是做殭屍?

你看著這些題滑稽,其實真的在測你水平。而且如果不是送分題,那簡直就是送命題。

作為一名中國學生,從小考到大身經百戰,什麼樣的題型咱沒見識過。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家比較憂心的,其實還是交上試卷後,在打分上怎麼去衡量。分分分,那可是學生的命根。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表示,實際上題怎麼出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答案如何評判,能否真實檢驗出學生對學業的掌握程度,判卷標準應該明確且公平。

黃河科技學院教授大二古代文學課的張彩麗老師,是這次「神仙考題」的出題人。她表示,大部分題目都需要聯繫原著內容作答,從答案里就能看出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這部分應用題每題10分,每個題的創意即主題正確、新穎給5分,形式給5分。新穎是比如配圖、語言有個性,論據有力,標點正確。不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有考生說拿到試卷時腦袋都懵了,不過老師給了他們一點引導,讓他們展開想像力,有趣的答案老師會給高分。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今在不少高校,專業課的考試基本由授課教師設計,具有較大的自主性,有的教師在考題中便不按常理出牌。

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告訴周刊君,在課程的教學上,包括考試上,大學教師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主張,有他個人的特色,這都是完全應該的。

他覺得我們應該充分相信老師的專業水平,如果不相信他的專業水平,那也不是在考卷上去體現,而是在他上課的資格上去顯現。

他說:「如果我們認為這個老師有資格進入教室,有資格來檢測這門課的教學,那麼就把權利交給他。你不能說我交給你但是我又不放心你,那老師沒法教了對不對?」

這樣的「神仙考題」會越來越多,評判標準也會越發多元,而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學生能從中學到什麼。

首先必須要明確的是,原先的考試模式並不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專業水平。

很多大學的考試,實際上只不過是高中考試的延續。對大多數學文學的學生而言,題型主要還是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內容陳舊不說,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本沒有考察。

由於考試方式單一,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臨到期末,學習委員便要頂著全班同學的壓力和重託,從老師那裡劃重點。

重點記不住也不要緊,把從師兄師姐那裡討來的題庫死記硬背一番,也能輕鬆過關。或者去複印店打個巴掌大的小抄,更有「本事」的,小抄里連試卷答案都能有。

鮑鵬山告訴周刊君,大學考試的習題和內容,確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這麼多年來,大家其實很反感這種客觀的標準體系。

在這次黃河科技學院的考試中,教師安排了開卷考試,學生們甚至可以帶手機,因為這樣的考題,帶手機也查不到答案。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其次要了解的是,「神仙考題」出得好,學生真的假的實的虛的水平,才能更多地體現出來。

鮑鵬山說,「一個笨的學生可能碰到這樣的題目就不會做了,但是一個有專業水準水平又比較高的學生,碰到這樣的題他可能還會覺得很興奮。」

據了解,這次黃河科技學院的「神仙考題」,是受到了南京大學文學院「花式」作業的啟發,背後的操刀手正是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

為什麼要布置這些作業呢?苗懷明表示,是為了防止這幫「小妖」(指學生)不好好學習。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小妖修仙成道」的過程 ,都必須經受考驗呢。

而且時代變了,再一本正經地讀原著,可能學生就坐不住了。所以,苗懷明不斷地「折磨」學生,讓他們的腦子不斷地開腦洞,時刻處在「運動」之中。既能一本正經搞笑,也能認認真真讀書。

再者要清楚的是,「神仙考題」的完善,肯定會有一個漫長的爭議和摸索過程。

鮑鵬山告訴周刊君,判斷一個問題有兩個關鍵,一個是方向,一個是方法。首先從方向上,他覺得對學生來說,這些「神仙考題」的改革是對的。

改變需要包容,鮑鵬山說,「允許別人去探索,允許別人去打破,哪怕一開始不是很規範很完美,也希望能給高校和教師一點時間。」

考試最完美的狀態是沒有考試,鮑鵬山記得一位大師講過一句話,說看學生上課時的眼神,就能看得出來他該得多少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關你屁事,我打的是我女兒」
中方就孟晚舟被拘押提出強烈抗議,加拿大政府面臨進退兩難窘境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