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總理警衛員,掏出槍要殺張國燾,周總理連忙制止

周總理警衛員,掏出槍要殺張國燾,周總理連忙制止

張國燾和毛主席

張國燾,是革命歷程中繞不過去的一個人。他早期在黨內的職務非常高,大革命失敗後,他曾阻止過南昌起義,被周總理頂回。後去了鄂豫皖根據地,搞「肅反」,殺掉了不少好同志,長征時率領兵強馬壯的四方面軍叫板奪權。

1935年,張國燾在陰謀奪權時,手下有一個性格急躁,軍閥作風嚴重的將領何畏。此人在開會時,曾對著毛主席開槍,幸虧被徐向前用胳膊頂開,子彈打到了天花板上,否則不堪設想。何畏如此跋扈,張國燾也沒有處分他,反而委以重任。

後來,張浩從蘇聯回來,帶回了「共產國際」的指示,張國燾才不得不回到延安。在延安時,大家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了批判,張國燾難以接受,借著「聯合抗日」的幌子,叛逃到了國民黨。

青年張國燾

當得知張國燾叛逃時,周總理連忙讓李克農查清張國燾的住處。不久,李克農彙報張國燾躲在一家旅館中,周總理聞訊帶著博古葉劍英等人前去勸解張國燾,但不管怎麼說,張國燾就是不回去,一心決定叛逃。眼見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周總理要求張國燾向中央發一份電文,承認自己私自出逃。

張國燾爽快答應,給毛主席發了一封電文,要求離開延安,前去武漢工作。毛主席等人聯手回信挽留,張國燾去意已決,拜見了蔣介石,投靠了國民黨。見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延安發表了一份開除張國燾一切職務的公告。

張國燾前前後後為革命工作18年,雖有錯誤,但也不至於叛逃。有人說張國燾是一個投機分子,在延安混不下去了,想用著自己的名頭到蔣介石麾下謀個大官,結果蔣介石對其不感興趣,打發到戴笠手下幹活。

抗日戰爭時的周總理

在戴笠手下混的很不如意,張國燾晚上經常去看電影解悶。正巧有一天在國統區辦事的周總理,晚上陪著鄧穎超也去看電影。由於過去的比較晚,坐到了後邊。

周總理剛坐下,警衛員就告訴他:「張國燾那個叛徒在前邊,你和鄧大姐先走,我一槍打死他。」說罷警衛員逃出手槍,準備往張國燾身邊走。周總理趕忙制止警衛員,意示警衛員不要輕舉妄動,更不要去殺張國燾。

看完電影后,警衛員很不理解,對待這個叛徒為什麼不殺。周總理解釋:此時是合作抗日期間,張國燾雖然是叛徒,但在國民黨那邊也沒有太受重視,起不到什麼作用。他現在就是一個雞肋,死不死都不重要,如果你殺了他,對國共兩黨都沒好處,不如讓他苟活去吧。

晚年張國燾

多年以後,新中國建立。張國燾見毛主席大事已成,又寫信向回歸中央,中央答覆其可以歸來時,又接受了歐美人的邀請,撰寫毛周等人的資料。態度反覆,最後凍死加拿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彬姐談史 的精彩文章:

1943年,軍區副司令員正在開會,司令員派刺客打死8人,叛逃
1955年評元帥,他排名在朱德之前,後放棄,骨灰不入八寶山!

TAG:彬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