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超能課堂:手機屏幕十年變遷史,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超能課堂:手機屏幕十年變遷史,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選購智能手機時,每個人的關注點可能不一樣,有人偏重性能,那就要看處理器、內存了,有人偏重品牌、系統,那就要看iOS及安卓了,還有人看重拍照,那就要選三星華為蘋果旗艦機了。智能手機的屏幕往往不是消費者考慮的首要因素,不過它很可能是影響使用體驗最多的,而且這十年來智能手機的發展史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手機屏幕左右的。

十一年前喬布斯面對眾多友商手機指點江山

在這十年中,智能手機基礎的電話、簡訊、上網、社交等功能沒變化,但是大家的使用體驗肯定是越來越好了,除了處理器、網路等技術的進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手機屏幕,屏幕尺寸越來越大,顯示效果越來越好,能夠承載更豐富的信息,讓人們溝通交流的效率大幅提升。

初代iPhone與最新的iPhone XS Max比較

對比10年的手機及今天的手機,多數人可能恍如隔世,今天的超能課堂里就來聊聊智能手機屏幕的變遷史,看看10年來它是如何改變智能手機的發展的。

屏幕尺寸:3.5寸早不是人類單手極限了,iPhone都到了6.5寸了

喬布斯時代的iPhone堅持使用3.5寸屏幕,圖片來源Wired

說到智能手機這麼多年來的最大變化,大家第一感覺就是手機屏幕越來越大了,當年喬布斯堅持使用3.5寸屏幕,因為這是人類單手操作的極限,這一準則多年來也被資深果粉堅持著,被認為是iPhone的靈魂,當然現在也變成了被打臉的地方,因為蘋果iPhone的屏幕在iPhone 5率先突破4英寸之後也不斷突破,iPhone 6時代變成了4.7寸/5.5寸雙擊,然後到了去年的iPhone X變成了5.8寸,今年則是5.8寸、6.1寸及6.5寸三種尺寸的屏幕,6.5寸的iPhone XS Max不僅是蘋果史上屏幕最大的,在今年的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也是屏幕最大的手機之一。

首款安卓機HTC G1,圖片來源於Wiki百科

在屏幕尺寸方面,第一代安卓手機HTC G1實際上還不如iPhone呢,只有3.2寸大小,不過這主要是因為G1還在使用物理鍵盤,結構限制導致不能使用太大的屏幕,但在G1之後安卓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在這點上迅速跟蘋果拉開了差距,三星的Galaxy S第一代就上了4.0寸的屏幕。

跟iPhone平台不同,安卓系統對手機屏幕一直沒有統一的要求,所以多年來發展比較自由,各種尺寸都有,從3.x到4.x、5.0x再到如今的6.x,甚至還有7寸及以上的平板手機,比如小米Max、榮耀8X Max、華為Mate 20 X。

記得很多年前買了華為U8800手機,當時3.8寸的屏幕看著就好像打開了新天地一樣,現在再看的話一定不能忍受3.8寸的小屏幕的。

iPhone 3.5寸單手操作極限的理論基礎(圖片來源)

對於屏幕尺寸,大了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人還是鍾愛小屏幕的,一是因為小巧,二是單手操作確實方便,3.5寸屏幕被當做單手操作極限也是有一定根據的。目前安卓廠商幾乎沒有再做5寸以下屏幕的手機的了,蘋果目前屏幕最小的手機還是iPhone SE,4.0寸屏幕單手操作還是挺輕鬆的,之前還傳聞有SE 2,但是一直沒有下文。

手機解析度:從HVGA到FHD 、2K一路飆升,但PPI在倒退

與智能手機屏幕一路變大相對應的還有屏幕解析度,第一代iPhone使用的是3.5寸LCD屏幕,解析度只有480x320,還是4:3比例的,而安卓機問世時解析度也是480x320,這時候解析度水平還是HVGA級別的,接下來有640x480的VGA解析度,還有800x480/854x480解析度的WVGA解析度,蘋果在iPhone 4上又使用了960x640解析度的DVGA解析度。

前期的智能手機解析度甚至比例都是比較亂的,1280x720的HD解析度算是首個比較集中的解析度水平,屏幕比例也統一到了16:9,直到現在720p解析度的手機也沒有被淘汰,在一些低端乃至入門級的手機中依然存在。

OPPO的Find 5成為首個1080p解析度的手機

在720p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1920x1080解析度了,而首發1080p屏幕的是2012年的HTC Buttewrfly手機,之後還有索尼Xperia Z L36h、華為Ascend D2、中興Grand S、nubia Z5等1080p手機,不過OPPO公司的Find 5手機是國內上市較早的1080p手機,那時候OPPO在智能手機行業還沒有現在這麼出名。

手機屏幕到了1080p這個級別之後就停滯了很久,一方面是因為1080p解析度大部分情況夠用了,畢竟手機屏幕就這麼大點,而桌面顯示器20 英寸依然是1080p為主;第二則是因為1080p解析度再往上走就是2K甚至4K解析度了,但是高解析度屏幕量產的太少了,安卓陣營也就三星在高端機上使用2K解析度,從S6時代開始用2560x1440解析度,一直堅持到現在,當然全面屏時代解析度有變化了,但還是2K範疇。

比三星手機解析度高的手機不多了,不過華為今年的Mate 20 Pro算一個,解析度達到了3120x1440,比S9 的2960x1440略高一點。

準確來說,在2K解析度之後不是沒有突破,之前索尼在Xperia Z5 Premium手機上率先嘗試過4K解析度,不過當時的4K還是偽4K,只有部分場景下才是4K解析度,之後索尼在Xperia ZP及Xperia Z2P等手機上使用了4K及4K HDR屏幕,也是目前解析度最高的手機了。

從過往歷史來看,智能手機的解析度確實越來越高,現在隨便一個中端手機都是1080p級別的了,只不過讓人不爽的是智能手機這幾年的PPI像素解析度實際上是在下降的,特別是全面屏手機時代,由於18:9甚至19:9比例的流行,智能手機的解析度從FHD變成了FHD ,多數是2160x1080到2340x1080水平的,看起來提升了,但是因為屏幕的加大,PPI解析度實際上是在下降的。

除了解析度之外,影響觀感的還有PPI子像素解析度,關於PPI到底有用沒用的爭論很多,因為涉及到別的問題,這裡不討論PPI高低有沒有意義,只看這幾年的趨勢。

在這個問題上,蘋果提出的Retina視網膜屏是個重要參考,也就是326PPI。在前幾年中,5寸1080p手機很流行,其PPI達到了440,而2K解析度下PPI超過了500,大幅高於視網膜屏的標準,這個不成問題。但在如今的全面屏時代,除了個別旗艦型號上2K解析度之外,大部分手機反而退守1080p解析度,再加上屏幕尺寸增加到6英寸以上,以2160x1080、6.4寸的手機為例,其PPI大約是377,但與前兩年追求400甚至500PPI的情況相比,全面屏時代的PPI解析度實際上是在下降的。

屏幕材質:LCD漸行漸遠,OLED大行其道

不只是PPI解析度下降,由於全面屏時代很多手機從LCD轉向AMOLED屏幕,而OLED屏幕獨特的子像素排列又變相削弱了PPI解析度,這也是很多人糾結的地方,但是OLED屏幕又是大勢所趨,IHS最新統計數據顯示Q3季度OLED面板占智能手機面板市場的61%,當季營收額66億美元,整個市場價值107億美元,而三星又佔了OLED手機面板市場的93.3%份額。

從技術上來看,OLED取代LCD也是有理由的,由於顯示原理的不同,OLED屏幕在對比度、可視角度、響應時間、色彩、能耗、厚度及可彎曲性等問題上具有先天性優勢,這些問題在智能手機上更加重要,特別是輕薄、省電、可彎曲等特性上尤其符合智能手機發展趨勢。

左邊是RGB排列,右邊是Pentile排列

不過OLED縱有萬般好,讓消費者糾結的地方也不少,像素排列就是一個槽點,特別是三星的P排/鑽石排列,有關這個問題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超能課堂文章——同是OLED屏幕,國產機與三星蘋果差在哪?

外觀設計:從窄邊框、ID無邊框到全面屏

不論是改變尺寸、解析度還是屏幕材質升級,智能手機屏幕的這些變化還是技術性的,在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變化——那就是手機外觀設計,從iPhone初代到現在智能手機的形態也幾經變化了,安卓手機同樣也經歷了大變樣。

說到這個問題,大眾最直觀的感覺其實就是邊框、額頭及下巴這幾個位置,在非全面屏時代,大家更注意的是邊框厚度,因為之前的手機BM空白區比較大,導致邊框很寬,看上去就很醜(可能當時不覺得),所以前幾年廠商追求的設計是窄邊框,在這個問題上不得不說魅族對窄邊框的追求是印象最深刻的,不論是MX2還是MX3,這個問題上都可以給其他廠商做老師。

後來有了樂視,樂視對智能手機行業最大的貢獻除了拉低了價格之外,大概就是ID無邊框的發明了,它的效果如上圖所示。

到了全面屏時間,手機廠商追求的不只是窄邊框了,額頭、下巴如何處理更重要,在iPhone X之前出現了夏普的美人尖設計,不過隨著iPhone X用了劉海屏,這種設計很快在智能手機行業大行其道,就像上圖所示的那樣。

今年下半年,智能手機的全面屏又有了新的變化,劉海縮小到只剩一個前置攝像頭的面積,水滴全面屏出現了,並迅速在華為、OPPO、Vivo等公司的手機中得以應用,大有取代劉海屏的趨勢。

水滴屏就是全面屏的終極形態了嗎?並不,臨近年底,廠商們在智能手機全面屏上又折騰出了新花樣,三星之前公布了四種新的全面屏形態,分別是Infinity-U/V/O及新Infinity,前三種看命名就可以猜到挖孔形狀了,目前三星使用的是Infinity-O挖孔全面屏,已經在Galaxy A8s上應用。

不過就算是挖孔全面屏,其實還是有分別的,因為還有盲孔、通孔技術之分,三星的A8s是通孔技術,華為的Nova 4及昨天發布的榮耀V20使用的則是盲孔技術,特點就是孔徑更小,4.5mm孔徑是業界最小的,孔區面積減少了50%。

可以預見,挖孔全面屏將是明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全面屏設計的新風向,現在跟進的是三星、華為,接下來小米、OPPO、Vivo等公司也會跟進,明年的MWC展會上會看到更多挖孔全面屏手機。

小結:

如果讓大家使用10年前的智能手機,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忍受的,不說流暢、UI等問題,但是屏幕就讓人吐槽不能了,現在還有人會接受3.5寸480x320解析度的顯示效果?這麼多年來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解析度也越來越高,還從LCD向著更省電、更輕薄的OLED屏幕升級,而外觀設計上也從以往的傻大黑粗變得更加精緻,屏佔比不斷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微星RTX 2070 Gaming Z顯卡評測:幻彩魔龍再現
龍芯處理器性能怎麼樣?下一代CPU同頻性能可達英特爾90%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