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集中報道嫦娥四號:下次月球傳來的可能是普通話

外媒集中報道嫦娥四號:下次月球傳來的可能是普通話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突破性進展」、「里程碑」、「巨大飛躍」……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不僅登上了中國媒體的頭條,也出現在了眾多外媒的重要版面。

他們語氣有「甜」有「酸」,既肯定了「中國人做了美國人還不敢嘗試的事」,設想了「下次從月球傳回的聲音很可能是普通話」,又渲染中國對太空的「野心」,即便特朗普已經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

CNN首頁截圖

《每日郵報》首頁截圖

《紐約時報》首頁截圖

「中國人做了美國人不敢嘗試的事」

不少外媒都肯定了此次登陸的歷史意義。

「今日俄羅斯(RT)」使用「突破性進展」一詞總結了這次太空探索。俄媒將中國與傳統太空強國俄羅斯、美國比較後指出,中國起步相對較晚,但它正快速趕上。

「中國探測器登陸月背,太空探索實現突破性進展」 RT報道截圖

「航天器在月背著陸,中國創造歷史」 CNBC報道截圖

確實,「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於月球表面最古老、最大且最深的隕石撞擊坑——南極-艾特肯盆地。月球陰暗面因通訊不暢,對人類來說很大程度上還處於「未知」狀態。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在2018年早些時候,先一步成功將「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它相當於架設在嫦娥四號與地球間的「通信中繼站」。

CNN則指出,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實現登月的國家,但此次著陸是人類太空探索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美國《紐約時報》援引與中國航天局有密切合作的澳門科技大學教授朱夢華(Zhu Menghua,音譯)稱:「這次太空任務表明,中國在深空探索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們中國人做了美國人還不敢嘗試的事情。

「從技術和象徵意義上說,這都是一項重大成就,」為美國國防部密涅瓦研究所撰寫太空研究報告的獨立分析師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說。

與俄媒一樣,該報援引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在太空領域晚發展了數十年,但中國正迎頭趕上,並能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領域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

英國BBC也將其稱作一次「大膽的」任務。《衛報》把這次「歷史性的」的著陸定義成「人類太空探索的巨大飛躍」,這對中國來說確實是一項「值得誇耀的成就」。

嫦娥四號登陸時,中國科學家注意力高度集中

「下次從月球傳回的很可能是普通話」

在肯定技術成就之餘,美媒還從大國競爭的角度解讀了此事。

《華盛頓郵報》稱,美國禁止中美兩國在太空領域進行官方合作,而這次著陸顯示了中國成為太空及科學強國的「雄心」。

CNN文章渲染「中國威脅」的同時,也對美國當局略有微詞。

據報道,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約翰遜-弗雷澤(Joan Johnson-Freese)稱:「中國渴望以其太空成就載入史冊。下次從月球傳回的聲音很可能是普通話。美國認為,中國在太空的行動幾乎都具有威脅性,但美國的太空行動也是如此。」

該專家建議,軍事與外交雙管齊下,將能最有效地遏制各方威脅,但「不幸的是,美國似乎沒興趣在太空安全方面發揮外交領導作用。

相比之下,儘管美國近期成功向火星發射了「洞察號」無人探測器,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多年來一直面臨預算限制。

《衛報》也強調了中國對太空的「野心」,稱中國「渴望軍事統治太空」,而這一消息將「激起美國人的熱情」,後者應該不希望下一個登月的是中國宇航員。

此外,《紐約時報》從登陸意義上分析稱,這不但有利於了解月球的起源與演化,一些科學家還推測,著陸點周圍可能富含礦物質。「如果太空探索領域發展到開發月球資源這一步,此次任務可能會讓中國處於有利地位。」

實際上,除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CEO埃隆·馬斯克外,另一位美國「同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也在社交媒體上向嫦娥四號登陸月背表示了祝賀。

在特朗普不但要在2020年前成立太空軍,還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的情況下,中國外交部曾多次強調,外太空是人類共同財產,中方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太空,反對外太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更反對把外太空作為新戰場。

竟搬出了「勞模」天宮一號…

分析完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雄心」後,《紐約時報》還提及,相較於美國太空項目的開放,中國很少公開討論項目細節,這既是因為技術敏感,也可能是「擔心失敗丟面子」。

報道接著聯想到「天宮一號」,稱其在「失去聯繫」後於去年4月墜落地球。

而相關話題自2015年起就被外媒多次渲染,甚至說「天宮一號將失控並撞擊地球」。

實際上,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成功,打破前蘇聯和美國在全世界對載人航天對接技術上近50年的壟斷後,「天宮一號」於2013年9月走完了長達兩年的設計壽命,狀況良好的「天宮一號」隨後轉入了發揮餘熱的拓展任務飛行階段,並開展了一系列試驗,堪稱「勞模」。

直到2016年3月,我國才中止了與「天宮一號」的數據連接,使其進入最終返回地球階段。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到,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當天也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據我了解,目前沒有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不過,在外媒提到了「天宮一號」的同時,很多網友還想到了月球車「玉兔」。

2016年,在月球上孤獨工作972天後,「玉兔」向大家道了再見。如今,網友們忍不住向這隻「看過最多星星」的兔子喊話:「玉兔,咱家裡來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德國計划出台加強限制外資收購德企新規 被指針對中國
國家間廝殺如此慘烈,還要講「世界公民」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