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血液疾病之自然出血症
教育
01-04
新生兒出血症又名新生兒低凝血酶原血症、維生素K缺乏症等,是由於體內維生素K缺乏所致。因維生素K經過胎盤的通透性差,胎兒所攝取的維生素K很少,因此嬰兒出生時血中維生素K水平普遍較低。維生素K缺乏,致使體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生物活性不能被啟動,無法參與凝血過程,因而很容易自發出血或外傷後出血不止。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都有發生出血的傾向。另外,如果孕媽媽存在肝膽疾病;或服用維生素K抑製藥物(如抗驚厥葯、抗凝葯、異煙肼等),則胎兒體內維生素K儲存更少,出生後發生出血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機會是牛奶餵養兒的15-20倍,原因是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比牛奶中少得多,這與母乳餵養兒腸道菌叢產生維生素K較少有關係。該病一般發生在新生兒早期,常見於生後2-4天,個別小兒可在生後24小時內發病。患兒出血的部位不一,可為單一部位,也可為多處出血,以胃腸道出血最多見,表現為吐鮮血或排黑便。還可表現為其它出血形式,如臍帶殘端滲血、皮膚出血、顱內出血等。有輕微出血時,患兒一般情況尚好,往往未能引起注意,因此有時容易貽誤病情。若出血量多,患兒可出現貧血;如有顱內出血,則危及患兒生命,死亡率很高。
看完別忘記點贊和收藏啊,可以動動您的小手指來轉發,讓更多的准媽媽知道這方面的信息。感謝您的分享與理解!最後祝好孕!


TAG:美媽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