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為何不先佔領中東獲取石油?因遠征中東得不償失!
二戰時期德軍的閃電戰征服了大片歐洲,軍事大國蘇聯也德軍打的喘不過氣來,德軍的閃電戰過的依賴於一種戰略資源,也就是石油,所以蘇聯的高加索油田是德軍的重要目標之一,那麼當時中東也有油田,而且如果德國佔領中東後繼續開發油田,那麼德軍的在再也不會受到石油的制約,而在戰略上多次失利了,德國為什麼沒有選擇先佔領中東呢?
原因之一是德國打蘇聯本質上還是害怕蘇聯,沙皇時代就一直是歐洲的巨大威脅,而且蘇聯在十多年的成長速度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德國擔心再等兩年就打不過了,蘇聯也想拖,再拖兩年工業恢復一些後就能對德國有一戰之力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就越早打越好。
中東處於蘇聯的腹心地帶,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旦攻打中東必然回激怒蘇聯,這樣還得和蘇聯開戰。刺激蘇聯就可能使得蘇聯先發制人,攻打德國,那德國也就失去了先手的優勢。還不如先打蘇聯,攻下蘇聯,中東也就是囊中之物了。當時納粹認為蘇聯軍事、經濟處於發展階段,是弱勢。如果緩幾年打蘇聯已經發展好了,打起來廢勁。其實對於有那麼大戰略縱深的蘇聯,這也是納粹敗的主要原因。
其實說穿了只有兩點,一是傳統歐洲貴族對於俄國一直以來的敵視,俄國從來不被認為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強大的俄國一直是歐洲共同的敵人。二是新興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恐懼遠大於英法,英法德不論哪個國家強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都不會受到影響,可一旦社會主義的俄國強大起來,對整個歐洲無論傳統貴族還是新興資產階級都是致命的。
所以德國打蘇聯不只是德國自己的想法也是整個歐洲利益階層的共同願望。從敦克爾克撤退時,希特勒沒有對英法聯軍趕盡殺絕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歐洲爭霸,其實已經結束了。剩下的其實已經是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決了。德國如果跟蘇聯打贏了,英法投降賠款,參考一戰,德國徹底崛起。蘇聯如果贏了,美國進場,收拾殘局抑制蘇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歐洲上層無論傳統貴族還是新興資本家國家觀念都非常淡薄。歐洲的國家概念不過只是這些資本家操縱下的玩物。保護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才是真正的核心。
再者當時二戰時中東根本沒發現這麼多石油,那都是1950年以後的事情。二戰期間中東主要石油在伊朗,為那些石油遠徵實在得不償失,蘇聯當時石油產量是僅次於美國。希特勒的閃電戰的攻擊也在於石油,所以迫切的想需要佔領高加索的油田。而其他的地區,當時的石油產量非常低。這也是為什麼希特勒下決心攻擊蘇聯的經濟原因。
德國也並不是沒考慮過打中東石油的主意,只是在北非戰場上最後沒打贏英國人而已,如果真的最後佔領了整個埃及,那麼巴勒斯坦的英國人也會撤退,那個時候伊朗的石油就可以通過陸運加海運的方式很輕鬆的運到德國人手中,義大利雖然打仗不行,但是跑跑後勤還是可以的。
現在來看,德國打下中東及地中海一帶就對了,一來這裡離義大利和德國並不遠,隆美爾就在這裡戰鬥過。二來如果動用主力,德國裝甲軍團大兵壓境,橫掃中東要不了一年,切底切斷大英帝國的生命線,英國衰落指日可待。此後的戰略形勢就是,德,美,俄形成三足鼎立。


※二戰日本缺乏戰略眼光,好似一條瘋狗脫了鏈,到處亂咬人!
※崇禎南遷就可力挽狂瀾?崇禎不如慈禧,南遷後明朝會四分五裂!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