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黃露的兒童美育觀點:不追求結果的教學都是耍流氓,不設計過程的教學都是打醬油!

黃露的兒童美育觀點:不追求結果的教學都是耍流氓,不設計過程的教學都是打醬油!

你是我溫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和日復一日的夢想

我會一直在這裡

直到你關注並愛上這一切

標註小星星 第一時間看到小北的藝術幹活~

黃露美術教育博士。本文來自黃露博士《我們為什麼這樣設置兒童美術課程》、《如何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和理解藝術》、《三占從二——兒童美術教學方法論》等多次講座內容,以及黃露博士微信朋友圈日常所發內容。文字發布已獲得黃露博士授權,標題為編者所加。

不追求結果的教學都是耍流氓,不設計過程的教學都是打醬油!

我的想法與諸多前輩類似,就是課程論具體化、教學法大眾化, 讓願意學習和進步的每一位兒童美術教師都能理解和應用,並能供各位同仁討論與批評。

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培養目標」問題,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這是任何教育者實施教育行為時的出發原點之一

在滿眼都是標準答案的世界裡面,美術學科是唯一不讓孩子用標準答案去回答問題的一個學科,那美術教育肯定就有獨特的價值,這些價值怎麼更好地發揮出來?它需要通過良好的課程來體現

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兒童是思考的基礎同等重要,教與育可能應該更多地排在美與術前面。以教為出發點,會更習慣思考興趣、方法、獨特性等問題;以育為出發點,更容易思考思維、想像、未來等問題;以美為出發點,會喜歡思考感知、觀察、審美、情感、敘事等問題;從術出發,相對更容易陷入美術技能的繁複訓練,有可能導致術不為美所用,也難以為心所用。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術的重要性會逐漸凸顯,只是術的追求應該是表現,而不是模仿,模仿只是基礎,模仿的目的當然應該是為了表現。

設計一套好的兒童美術課程,我們要關注什麼東西?要關注兒童、美術和教育這三塊

一名優秀的兒童美術教師永遠都無法迴避這些問題: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畫完了!老師,我的孩子怎麼沒有進步?老師,我的孩子為什麼回家就不會畫?老師,為什麼我孩子的同學就能把小貓小狗畫得很像?老師……

在我與11位教師共同做的「不同年齡兒童植物寫生」實驗中,共整理了572幅 3-12歲兒童的綠植寫生作品。我們發現兒童寫生能力大致有一個這樣的發展規律:在面對真實物象時,兒童4歲左右才開始出現「形」的表現概念;5、6歲,基本不觀察具體形象特徵,較容易出現概念化圖式,且水平進步不明顯;7、8歲左右,水平會有較大飛躍,曲線運用大幅增加,穿插和遮擋關係開始出現;9歲以上,約47%兒童寫生水平較高,表現出一定的藝術性,53%兒童水平回到7、8歲水平,32%兒童有明顯裝飾化傾向。

4-8歲孩子,畫畫和說話一樣,就是一種表達方式,談不上好與差。

兒童的藝術創作,就是把他的感受、印象、意圖,通過媒材和工具轉換成某種視覺表現形式。7、8歲之前,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他們也能自發地創造一種簡化的類似形象,能把房子、花花草草、動物等對象簡化成最簡單的造型,呈現在畫面中。伴隨著年齡增長,他們開始追求細節的呈現,以讓其創造的形象看上去更加真實,直至學會在平面媒介上創造立體形象。抓住這些基本的特點,我們就能對他們的自發性繪畫進行合理輔導

按照對象本來面貌畫得相對真實,也就是畫得很「像」。「像」的最重要價值在於能讓觀者辨認真實對象,而美術實際是用「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過不斷地觀察對象、抓典型特徵、分析美術語言,再配合對形象的記憶印象,加入自己的思考、創意、情感,那就是在創造新的有意味的「象」。讓「象」與「美」回歸形象主體,10歲孩子就可能會擺脫「像」的束縛,繼續用畫畫來表達情感、敘述故事,或者創造新形象

對於孩子,畫得像能得到認同和讚美,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但是如果畫面的線條、色彩、形象沒有注入情感,畫面的主題沒有敘事性,那麼不管畫得多像,他們的作品都沒有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如果作品不能說話,也勢必難以與觀者展開對話。那孩子畫畫是為了什麼呢?如果我們能用一些方法,引導孩子編排出自己喜愛的主題故事,致力於情感、敘事的表達,這就是源於心靈和成長過程的現實主義表現

有的時候,孩子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畫一些作品,同樣獲得一種發泄或特意製造的愉悅,為什麼?這就像是有一些音樂,並沒有歌詞,但仍然是純粹偉大的音樂。所以,敘事不是唯一,情感也不是唯一,形式和符號有時也是純粹之美。只要三占其二,你的教學過程就肯定不會有大問題

「定量-變數」原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教學問題,也能幫助我們不斷去深入思考一些表象問題背後真正的本質原因。例如,在與老師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對於材料的使用會有很多疑惑之處。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學習運用材料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創作,所以「定量」應該是經歷多長時間,孩子能對某些材料能熟練掌握。那為了更好地運用材料搭配(或者是孩子們需要複習某些曾經的材料以形成螺旋上升),創作出更美好的作品,在定量材料之外,需要搭配一些「變數」材料,那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尋找出哪些材料對孩子形成真正的美術表現能力(隨時隨地能畫)是有幫助的

當然,對這個問題的本質回答,也能回答下面這個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在你們這畫得挺好,回家就不會畫了?如果我們在材料的使用上,以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變數」為主要追求,忽視了那些「定量」材料與兒童繪畫能力的聯繫,那問題的根源其實不是「家裡沒有孩子在我們這使用的繪畫材料」,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我們是否掌握了「定量-變數」這把鑰匙。

幼兒在畫畫的時候,不會考慮到觀者的看法。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到少年時期,他們會慢慢結合自己和觀者的立場,審視自己的創作。所以,少兒的畫很多時候是要「看」的,觀者的「看」是作品意義的一部分。而針對幼兒繪畫,成年人只要「聽」,幼兒只要畫,就完成了「畫畫」的意義

藝術,是人類情感的一種符號形式創造蘇珊?朗格的定義,對於兒童美術來說也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它裡面涵蓋了兒童美術的三個基本教學輔導傾向:第一個是情感,第二個是形式(包括符號形式),第三個是創造。只有把這三個結合在一起,我們才有可能給兒童提供最合適的美術教育。

現在在學習兒童美術課程的孩子以10後為主。當這些孩子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是2030年。在2030年的世界裡,哪些能力對年輕人是最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思考2030年代的年輕人需要什麼樣的能力。作為兒童美術教師,我們需要思考在這些能力形成的過程中,美術能提供什麼幫助?哪些是發揮美術自身優勢就可以達到的?哪些是通過美術學習能獲得的?哪些又是兒童當下最喜歡和需要的?我們的教育理念與實踐需要怎樣調整與改變,才能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課程?

只談孩子的未來,不關注孩子的當下是不合理的。如何讓孩子理解和運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這個問題不解決,談美術學習能給孩子帶來如何美好的未來,太虛了。只用望遠鏡看二十年後的世界,不用顯微鏡看孩子現在的每一天,在我們對兒童成長至成人的培養目標上,過度宣揚暫時看不見摸不著的結果,而不去研究兒童的發展規律和具體教學的過程,只是仰望星空,不去腳踏實地,只會讓孩子遠離美術,讓教育理想變成空想。

大概7、8年前,我曾經提過一個「玩中學——學著玩——玩著學」 的概念,後來發現很不合理。關於如何把握玩與學的關係,對於普通教師而言,其實是有難度的,而難度帶來了風險。當我們絞盡腦汁讓孩子在玩中學,卻對如何把握這個「度」不清晰時,可能帶來的是比一本正經的教學更大的災難。而且,它可能成為一部分 人——那些不研究教學方法的人,教得很爛的人,孩子最終什麼都沒有學到的人——不好好教學的借口。

兒童美術教學中,讓孩子開開心心扎紮實實地學到東西,才是好的教學有趣是前提,有效是教學設計的標準,如果只有趣,沒有效,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失敗的。

形象記憶力不僅是孩子學習美術的基本保證,同時,如果我們對孩子有意識地進行形象記憶訓練,這種方法和習慣也能有效幫助孩子進行記憶表象積累,切實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知道,天才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記憶力好。那麼,我們的兒童美術教學在這方面就是有價值的,光說不行,其價值的真正實現有賴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形象記憶訓練

在不斷的教育實踐和反思中,我們發現兒童美術應該培養孩子以下三大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美術表現能力(Art ability)和品格養成能力(Morality cultivation)。我們將培養這三大能力的課程叫做STM課程

我們將「三大能力」進一步細化為九種能力——感知與觀察能力、想像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方法論、情感與敘事能力、美術表現能力、藝術創作能力、美術鑒賞能力和品格養成能力,以這九種能力來考核我們研發的每一節課。

研發一個階段的課程就像是研發一桌食材豐富的菜,而研發一節課就像是做一盤菜,必須保證這盤菜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創造性思維能力」與「方法論」,這兩項是孩子未來非常重要的能力,就像做菜時的「油」和「鹽」一樣,每一節課都需要優先考慮孩子能在這兩方面有什麼收穫。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以美術能力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而是作為達到目標的方法,將美術作為孩子表達思想,宣洩情感的工具。通過繪畫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修養,這是我的美術教育理念,是我設計體系課程的主要出發點

課程的遞進是與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分階段理論應該保持一致,年齡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基礎之一

孩子獲得知識和技能,不是以「直線發展」的形式,而是以「螺旋上升」的形式。所以,單元課是較好的編排方式,基礎教學後需要設置連續的主題教學,還需要設置創作類課程來複習知識與技能。

庫里是勇士體系的驅動者,負責打出招牌高潮;杜蘭特是球隊打不出體系之後的單打解決人,單點爆破解決問題。雙核共同發力,總冠軍到手。由此可見,體系課程保證常態教學,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發展;主題課程做出爆品,專心解決單項問題;至於活動課程,就跟湯普森一樣,有時候真有用。

我們中國的兒童美術教育相對更追求藝術再現的結果,大家更習慣用藝術再現的要求來指導兒童美術教學。這裡面原因很多、很繁雜,因為我們沒有基本的標準,又需要給家長一個交代,而大多數家長能看懂的也就是畫得像的作品,所以我們也要求孩子去把真實的對象表現出來。我們成年人集體遺忘或淡化了孩子在主觀心靈上的表達需求。如果一味用藝術再現的要求來指導美術教學,會在相當程度上遮蔽兒童的主觀能動性

無論教師是否有自己偏愛的藝術形式,在教學中應該對所有的藝術形式一視同仁。讓孩子去嘗試各種藝術形式,允許他們有規則地自由探索,這樣對成長中的孩子最有益。我們鼓勵他們體驗各種藝術形式,其實是在暗示他們,他們有選擇的自由,他們的嘗試和體驗沒有對錯之分,不會有任何嚴重的後果。這樣的練習和體驗非常有必要,他們會慢慢通過藝術找到自己

在課程設計中,講解作品時,需要讓孩子明白這些作品有意思有規則的地方,要解釋得很清楚;引導孩子創作時,要注意強調作品的語言性;課程的主題一定要開放,要與孩子的情感表達緊密聯繫起來,讓畫面有故事可講,保證作品的敘事性

美術技巧,是兒童美術教學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能上升到美術語言的高度來組織教學,更能明確美術技巧對不同年齡兒童的價值。

最基本的美術語言系統零散的美術技巧學習更為重要,沿著正確的路徑去教,你才有可能把孩子教會。如果是東一榔頭西一鎚子,今天學個材料,明天學個工具,後天學個技巧,這樣零碎的教學,益處不大。

在中國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現階段中,我覺得問題比較大的還是在於我們有沒有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去表達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更好的表達自己,有一個前提的基礎就是他知道怎麼去表達。要知道怎麼去表達,又有一個很前提的基礎,你要會看懂別人表達的好的東西。不會看,自然就不會畫。這是當前我們國內的兒童美術教育的形式和效果比較同質化的一個原因。

怎麼解決?就是要教會孩子去看。怎麼教?一要帶孩子觀察世界感受生活,二要帶孩子看經典藝術作品。如果能將兩者結合起來,孩子能針對藝術作品做出語言分析,真正感受藝術的魅力,他們就有可能有規則地表現生活的世界

科學求真,美術存異。科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本質和規律的學問,美術卻著力於對世界進行主觀判斷。沒有標準答案,也是美術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關鍵點之一,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讓學生通過美術鑒賞和美術創造活動來發展自身的判斷力和獨創精神

我們不教孩子畫畫,我們教孩子發現自己會按規則用「畫畫」表達自己

表面看,美術教師的權威主要體現在美術技術、知識與人格等方面。真正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教師權威地位建立的終極基礎在於他是否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一位優秀的美術教師之所以贏得學生和社會的尊重,是因為他做到了以下幾點:

1.能把美術表現的原理講解通透,幫助孩子掌握美術的語言系統,形成良好的美術表現能力,用它來表達自己。

2.擁有個人魅力,和孩子做朋友,能發現不同年齡的不同孩子在美術學習上的真實需求,並以此為基礎因材施教。

3.帶領孩子走進藝術的世界,引導孩子通過藝術了解我們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帶領他們感受、觀察、理解和表現真實世界,認識藝術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異同。

4.藝術基本功紮實,能給所有孩子演示美術原理,還能給年長一些的孩子示範如何創作精彩的藝術作品。

5.他不僅關注孩子的當下,也著眼孩子的未來。既幫助孩子學會了繪畫,還鍛煉了孩子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能力,幫助孩子不斷體驗想像和創造的魅力。

我們小時候,跟爸媽學說話,不是為了模仿他們說話,是為了能自說自話。如果我們只會爸媽說一句,我們重複一句,那我們是不會說話的,我們只是一個機器人。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每節課都是模仿老師的畫,再畫出一張作品交差,這樣對他們真的好嗎?

教師只要把握住基本的規則,剩下的大量自由表現的空間都應該交給孩子,這個規則就是美術語言的規則。孩子能否運用美術語言,進行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既是兒童美術教學的評價基礎之一,也是提升兒童美術素養的有效路徑之一。

體系課程究竟是什麼體系?其實就是美術語言的合理遞進體系。合理就是它正好適合某個年齡的孩子,遞進就是隨著孩子成長,有更深入的美術語言幫助他更好地表達自己。

要做系統課程,我們可能就得先把美術語言系統搞明白。針對不同年齡段,把基本的美術語言分清楚,把美術的基本的造型元素,線條、色彩、空間、媒材,對比、對稱、節奏、構圖等,從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和畫面組織原理角度,怎麼讓學生去理解、去運用,怎麼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通過一個畫面來表達他自己的想法,這些其實都是美術語言系統裡面的。

我們看到了太多表面花里胡哨,實際孩子並沒有掌握美術表現能力(甚至是基本的美術工具材料)的案例。應該說,兒童創作漂亮美術作品是有價值的,但他們既需要面子,更需要里子。好的兒童美術教學必然是二者的完美結合。良好的畫面呈現可能只是某一節課的事情,良好的美術表現能力卻是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這也是系統課程存在的意義之一。

如果我們把一套好的兒童美術系統課程比作一條美麗的項鏈,在這條項鏈上,有著三顆璀璨的珍珠——審美、創造與獨立思考,還有一些美麗的珍珠——想像力、形象記憶力、品格養成、認知發展等

美術表現能力就是串起這些珍珠的細線,它雖然只是一條樸素的細繩,但是它完美地將「基於美術的教育」「通過美術的教育」結合起來了。

所以,在校外教育機構要先活下來的前提下,設計兒童美術課程並不容易,不僅要精通十八般武藝,還要求我們有一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智慧,才能排除各種干擾,給孩子帶來真正好的美術教育

當我們著眼於將孩子培養為一個適應未來的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獨特的人,我們就會認識到想像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方法論對他們的重要性。具體到每一節課,我們都需要思考這節課是否讓孩子腦洞大開,我們是否用了最好的方法,孩子能不能學會這種方法方法是基礎,思想是靈魂。我們只有沿著這個路徑去設計課程,才有可能給每個孩子帶來最好的營養,才會真正去思考每一個獨特的個體,促使他們更好地認識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成為每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

— 完 —

小北是優秀作品的分享傳播者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作者聯繫小北刪除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

歡迎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有太多和藝術相關的故事

我們可以訴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出發 的精彩文章:

彩色雪梨紙還可以這樣玩,不得不服

TAG:極客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