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畢贛包袱太重,《地球最後的夜晚》溫吞到沒勁!

畢贛包袱太重,《地球最後的夜晚》溫吞到沒勁!

文藝片的大逆襲,《地球最後的夜晚》截止現在票房近3億。

但是口碑較《路邊野餐》的7.8分,整整降了1分,這一分就是一個級別的差距~

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我覺得它和《路邊野餐》很像,就像是導演把前作的優點再次原樣複製了一遍,只是這一次做了工業化含金量上的全面升級。

我個人覺得,《路邊野餐》的好,在於那種野蠻粗糙的詩意,以及和創作者一同探索時間可能性所帶來的樂趣。可惜這些部分在「地球」里變成了一次「降維」體驗,為了讓觀眾看懂,導演在每個時間線都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這樣的玩法降低了觀影門檻,影片也更加工整,但同樣也失去了一部分創造力。

可惜,製作資源的充沛保證了影片在技術上可以大展拳腳,卻帶不來表達上的提升。

《地球最後的夜晚》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男人回到老家,想起自己以前好像這裡有一個女朋友,他就展開了回憶,跟這個女朋友相遇相知相約私奔的經歷,就是在不斷的尋找,最終他沒有找到,就在電影院里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找到了女朋友安慰自己,然後這些發生在地球最後的一個夜晚。

我個人覺得,作為一部文藝愛情電影,故事本身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出在表達上,瑣碎,溫吞,節奏無明顯變化,就像看一篇散文,文字很美,但是時間的錯亂、人物的混淆、敘事的碎片,就很容易讓人看不懂,從而喪失觀影體驗,最後就睡著了~

都說畢贛的風格跟王家衛有點像,不過這部電影,除了湯唯很美外,別的泛不起半點漣漪,跟王家衛的愛情文藝片《花樣年華》還是有些差距,《花樣年華》的緩慢、凝結、定格、曖昧,多少讓人有所觸動,但是《地球》就是差了那麼點意思,太文本化了!

我覺得,有錢有名對某些人來說,會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很顯然,畢贛是其中之一。

不過,我比較喜歡他在拓展影像時空,以及在心理意向視聽化所做的嘗試。也許,有些困擾著我們的問題在現實中找不到答案,那何不去夢境里找尋自我呢?

希望畢贛後面的電影不要有太重的包袱,不要被資本綁架,可以像《路邊野餐》一樣豁的出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劇透社 的精彩文章:

假鏡頭真恐怖!那些「偽記錄」驚悚片,哪部嚇到了你?

TAG:劇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