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2018兒童意外身亡事故盤點,五種情況帶走孩子最多,案例揪心

2018兒童意外身亡事故盤點,五種情況帶走孩子最多,案例揪心

文 | 幸孕姐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度提高,作為父母,想必也看到了很多關於兒童安全事故的新聞報道,這些不幸其實也為社會大眾敲響了警鐘。下面幸孕姐給大家盤點了2018年最為高發的幾類安全事故——

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交通安全類

據《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中顯示:我國每年死於交通傷害的14歲以下兒童高達18500名,死亡率是美國的2.6倍,歐洲國家的2.5倍。

代表案例:

2018年3月14日,廣西百色市樂業縣城,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準備過斑馬線時,有一個孩子突然鬧脾氣,此時媽媽放開了孩子的手,低頭玩起了手機,任由兩個孩子在馬路上玩鬧,最終一個孩子不幸被越野車撞倒。

提醒:

1、遵守交通規則,注意看紅綠燈,不要橫穿馬路,行人應該在行人道上行走,沒有行人道的靠右行走。

2、過馬路是要注意看路,不要在公路上嬉戲、玩耍、踢球、看書、玩手機。

3、不要讓小朋友在停車區域逗留,小孩子體格小,司機在開車時後視鏡存在視覺盲區,很難注意到附近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

4、家長在坐車的時候最好把小孩放在兒童安全椅上,安全椅安裝在后座的中間位置,這樣發生意外時對孩子成的傷害最小。切忌不要抱在懷中,急剎車的時候產生的慣性很容易把孩子甩出去。

二、出行安全類

兒童安全意識薄弱,面對危險而不自知,加上很多家長安全意識也不到位,外出時很容易出現各種意外。

代表案例:

2018年8月5日,北京雙胞胎在青島沙灘遊玩時不慎丟失,孩子媽媽報案後,最終於6日11時,姐妹二人的遺體先後被發現。事發後,孩子媽媽透露丟失當天,自己正在一旁玩手機,等到看了兩眼手機、發了個朋友圈以後,孩子已經不見了。

2018年8月9日,湖北孝感某商場內,父母和姐姐在按摩椅處休息,一男童獨自在商場3樓自動扶梯的上樓口玩耍,不慎墜入一樓,當場身亡。

提醒:

1、出門在外,危險較多,水塘、手扶梯、電梯、安檢機、小區健身器材等都可能是危險高發地方,甚至可能有很多人販子在伺機而動,因此,建議各位父母出門在外,照看好自己的小孩,不要忙著玩手機、左顧右盼。

2、提前給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例如絕對不能跟著陌生人走、記住爸爸或媽媽手機號碼、工作單位等,不慎走丟後一定要記得找警察叔叔。

三、用藥安全類

近年來,兒童的用藥安全也逐漸引起很多父母們高度重視,孩子的腎臟代謝能力不及成人,大部分的成年人藥品是不能服用(使用)的,否則容易引起毒性反應。在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100多萬聾啞兒童中,30%以上是因用藥不當所致。

代表案例:

佛山一名15歲少年出現鼻塞,家長給他使用了一種噴鼻劑,結果引發了休克,經醫生初步判斷,孩子應該是萘甲唑啉中毒,使用5次解毒藥後,脈搏才開始恢復正常。

黑龍江省一18個月大幼兒,因感冒到醫院就診,無意中查出輸尿管下段有一個11毫米長、5.9毫米寬花生米般大的結石,誘因為母親給孩子大量補鈣。

提醒:

1、五大用藥禁區不可犯:

a、將藥物溶於牛奶、粥、糖水、果汁中服用。會破壞藥物成分,效果會大打折扣。

b、不遵循醫囑,擅自調整孩子的用藥劑量。劑量不足會影響治療效果,過多則會引起毒性作用,嚴格按照醫生建議執行,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應該及時向醫生反應。

c、多種藥物混合服用。臨床上稱之為「聯合用藥」,每劑藥物的成分都不相同,如果混合服用可能會讓寶寶肝臟受損甚至出現中毒反應。

d、自行停葯。藥物治療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癥狀消失可能只是意味著病菌暫時性得到抑制,自行停葯可能會讓疾病重新到來,且還易產生耐藥性。

e、濫用補品、抗生素。人體消化、吸收能力有限,補品和抗生素並非多多益善,過度飽和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可能會出現結石、中毒反應,身體免疫力也會變差。

2、可以為寶寶做一個全面的兒童用藥基因檢測(覆蓋多達25個基因點),這份指南可以幫助檢查出孩子對多種藥物的敏感性及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

四、用電安全

用電安全其實也是值得關注的話題,近幾年,因觸電而導致的兒童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且呈現了逐年上漲的趨勢,加之電傷是非死即殘的致命傷,因此建議各位家長打起精神,為孩子普及相關的用電安全知識。

真實案例:

2018年5月26日下午17時,福建省福清市金輝華府小區內,3名兒童在小區景觀池內死亡,經警方排查,懷疑是池水下面的景觀燈漏電,導致兒童觸電身亡。

提醒:

1、景觀池水、景觀噴泉都可能有漏電風險,兒童可遠觀,建議不要在裡面遊玩、嬉戲。

2、不要攀爬電線杆,不要在變壓器和電力設施旁邊逗留,不要在電力線路下放風箏、釣魚,以免突發觸電危機。

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雷暴天氣記得及時拔掉電源。

4、發現有人觸電後,不要直接用手去救人,記得第一時間及時拔掉電源或者用乾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物品分開。

五、動物咬傷

現在網路上流傳了不少孩子與萌寵的照片,看起來歲月靜好,實際上這其中也蘊藏著各種風險,尤其是狗狗,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是最容易被狗咬傷的人群,和成人相比,兒童頭部及頸部被咬傷的風險最高,在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傷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的兒童佔40%。

真實案例:

2018年5月7日下午5時左右,北京朝陽區青年路附近多名市民被流浪狗咬傷,其中就一男孩臉部受傷嚴重,家長稱已花費10萬元治療。

上面的兒童還算幸運,在2017年時,安徽蕪湖一名6歲男童被一條黑狗撲倒後咬傷面部,雖然孩子及時得到了救治,但在幾天後因狂犬病發去世。

提醒:

1、學會正確的傷口處理辦法:

輕度咬傷的處理:

如果是小、淺的創傷,僅僅在表皮,且確定沒有狂犬病的風險,只需要用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並塗抹上抗菌消炎藥膏。

如果有輕微抓傷但沒出血,但不能確保沒有狂犬病風險(被陌生狗咬,不確定狗是否接種過疫苗),則除了要第一時間對傷口進行處理以外,還要接種狂犬疫苗。

深度咬傷的處理:

如果創傷較深,且血流不止,需要用乾燥消毒毛巾按壓住傷口,然後及時去醫院處理,除了接種疫苗以外,還要在傷口周圍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動免疫製劑。要注意的是:如果傷口出現腫脹、發紅、發熱、化膿、疼痛難忍等現象,需要立即就醫,可能存在傷口感染現象。

2、教會孩子學會正確的與狗狗和諧相處

如果是家養的狗:注意不要讓寶寶用粗魯的抓、捏、掐等方式去對待狗狗,且盡量不要讓寶寶帶它們去比較吵鬧、喧嘩的地方。

如果是外面陌生的狗:在不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不要用手去觸摸,或者去追趕、驅逐,建議保持不動或者輕輕從狗狗旁邊走過,如果已經被撲倒,將身體蜷縮起來,護住脖子和耳朵。(ly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孩子到這一歲,家長再忙也要陪夠,不然三個傷害,娃越大你越難受
九成的O型腿都是出生後造成的,寶媽沒做好三件事,娃易成受害者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