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營商環境躍升32位背後,2019更多惠企措施在路上

中國營商環境躍升32位背後,2019更多惠企措施在路上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過去的2018年,我國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來激發市場活力、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大幅改善。2019年,一大波備受期待的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即將陸續出台。

2019年的首個工作日,來自廣州斯庭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張小姐就收到了惠企「禮包」——企業開辦免費辦理,拿著新鮮出爐的營業執照和免費刻好各類公章,張小姐直言「被滿滿的獲得感包圍」。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發展更多優質企業。

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第46位,較去年上升32位,較2013年上升了50個位次。特別是其中「開辦企業」指標排名第28位,較去年大幅躍升了65個位次。

政策密集出台且卓有成效

2018年,從中央到地方,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中之重,它不僅是「紅頭文件」里的高頻詞,更是多項改革的落腳點。

2018年的國務院首次常務會議的首個議題,就是部署優化營商環境。會議指出,必須針對市場和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多推「啃硬骨頭」的舉措。

此後,從推進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到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持續發力減稅降費,中央多次就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出改革要求。比如,2018年年底前,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要將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8.5個工作日以內;自2018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到2018年底,需在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數量比2017年減少三分之一以上,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等。

同時,各部委也在細分領域出台了多項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比如,稅務總局推出包括開放網上辦稅系統與企業財務軟體對接介面在內的優化稅收營商環境10項硬舉措,提升辦稅便利化;商務部發文推電信、文化、農業、採礦等多個領域對外資開放,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正式實施,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實施年檢驗照改年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全面建成並廣泛應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等。

世界銀行團隊認為,中國在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納稅、跨境貿易等七個類別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進展。

編製報告的世行全球指標局高級經理麗塔·拉馬略表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上升本身不令人意外:「令人驚嘆的,是中國實施改革的速度和成效」。

打開廣西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包括權責清單、一次性告知清單、「只需跑一次」事項清單、「一次不用跑」事項清單、收費事項清單在內的指南,讓辦事者一目了然。林木良種跨省引種備案,只需跑一次,企業投資境內項目備案 ,一次不用跑。

在廣州黃埔區,涉企證照「44證合一」,企業開辦1天內搞掂。企業投資項目從原來11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財政投資項目從466個工作日縮短至75個。

在陝西如果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申請人只需關注「陝西工商」微信公眾號,在手機端進行身份認證、數據填報等操作,然後等待登記人員在後台系統審核即可,無需到工商部門遞交紙質材料。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是我國營商環境大幅度改善的一年,這得益於我們大面積降低市場准入、「放管服」改革咬緊牙關不放鬆和「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深入實施,確確實實為市場主體創造了便利條件,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將推出

張小姐在今年首個工作日就收到了企業開辦免費辦理的惠企「禮包」,「今天真是太激動了,本來以為大廳裡面的刻章都是要收費的,結果服務人員告訴我說新開辦企業可以免費刻章,而且稅務發票也可以免費郵寄給我。」

2019年1月1日起,廣州市黃埔區再推「減稅降費」舉措,創建企業開辦「無費區」,即為企業開辦免費郵寄營業執照和發票、免費複印、免費公告和免費刻章。此舉預計每年將為企業節省費用約1100萬元。

另一項來自黃埔區稅務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隨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該區依法為納稅人減免各項稅收159.97億元,同比增長23.43%,減免額增加30.37億元。

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將成為2019年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月舉行的201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新動能加快發展壯大。

除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具有中國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也將適用於今年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若干地級市。

目前,國際上對地區營商環境的評估有若干套指標體系。比如,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等。

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借鑒國際經驗,從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三個維度,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國際可比的指標體系,並在22個城市進行了試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迪揚認為,國家發改委採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將世界銀行指標全部納入的基礎上,又多出11個,評價標準比世界銀行更高,同時也更貼近中國的實際情況,符合中國獨特的國情。

此外,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方面也將有實質性舉措推出。不久前,《外商投資法(草案)》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會第七次會議審議,有望替代「外資三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

草案明確,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這是中國利用外資法律制度的重大調整,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

按照要求,2019年3月底前就將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外對外資設置的准入限制,實現內外資准入標準一致。

汪玉凱表示,儘管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大幅提升了32位,但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是不匹配的,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尤其在營商便利度方面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和環節需要改善。

「比如,中小企業註銷不了,在貸款、交稅、施工許可證的耗時方面有待改進,獲取資金仍然有很多限制等等,這些非常具體的改革仍需要加大力度,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更要進一步加大營商環境的優化力度,來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改善企業預期,以產生積極的影響。」汪玉凱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社論:對症施藥漸現資本市場新氣象
英國脫歐變數陡增,倫敦樓市還值得投資嗎?

TAG:第一財經 |